語文教案10篇(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1)鵬
斥安鳥(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見絀(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2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帶著神仙送給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綾在東海洗澡時,無意觸犯了東海龍王的水晶宮,并打死了蠻不講理的夜叉和胡作非為的敖丙。龍王向哪吒索命,哪吒盡力解釋,龍王卻毫不理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龍王低頭求饒,誰知龍王出爾反爾,調集四海龍王用大水淹了陳塘關。哪吒為了解救百姓,自刎身亡。哪吒人小本領大,他不懼權威、敢于同胡作非為的惡勢力進行斗爭以及為了百姓安危大義凜然、舍己為人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在人們心靈深處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設計理念】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喚醒學生主動、高效學習文本的意識,最大限度挖掘文本的創造性與想象力,放飛閱讀的翅膀,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妖、劍”等8個生字,掌握本課新詞,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讀通課文,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龍王以及后來又自殺的原因,使學生受到誠實勇敢、舍己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導學生默讀,提高閱讀的'速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哪吒不懼權威、敢于同胡作非為的惡勢力進行斗爭以及為了百姓安危大義凜然、舍己為人的精神。
【教學時間】
2~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用2節課時間,來學習一篇同學們較為熟悉的、較長的神話故事:《哪吒鬧海》。(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自主識字,初讀課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認讀生字詞。
②把課文讀正確、通順,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
③同桌交流并檢查生字。
三、研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問:這么長的文章要在短時間內基本學懂,你認為我們該采取哪種讀書方式呢?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①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哪吒外貌、行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幾個人,為什么打,結果怎樣。
3.小組合作學習,說說“我認識的哪吒”。(從外貌到精神)
①從哪吒的語言、行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樣的人物?
②結合插圖,說說“我認識的哪吒”,把總結歸納的詞語寫在紙條上,如“神奇可愛”“不畏權勢”“舍生取義”“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評選“研究成果獎”。
①制定評選規則及標準。
每組一次貼一張紙條,如果其他小組有異議,必須解釋,直到滿意為止。如果總結歸納的詞語不確切,其他組可以換下另貼。教師要引導學生說話有理有據,以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各組依次上臺貼紙條,貼得多的小組為勝。
②全班交流。
5.評出“研究成果”獎。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默讀,抓住“打”這條線,理清了文脈,讀懂了課文。通過品味人物外貌、行為的詞語,使哪吒形象在我們心中更具體、更豐滿。今后我們學習長文章,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三、小組合作學習,講一講《哪吒鬧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發展的順序講:
①講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講清楚事情發生、發展。
打誰——為什么打——怎樣打——結束。
③講清楚事件的結果。
也可以按以題設疑的線索講: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為什么鬧海,怎樣鬧?
③結果如何?
四、全班評價,評出“故事大王”
五、朗讀課文,完成積累詞語的任務
六、課外延伸哪吒死而復生,又得了兩件寶貝,本領更大了。后來如何呢?同學們可以找些課外讀物,讀一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初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詞,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手段
借助錄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島風光的迷人之處和六月鳥島熱鬧的景象,體會文中譴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的目的地是鳥島。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鳥島在哪兒?請哪位小導游來告訴我們?指讀第一段。
2、各位游客,聽了小導游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這個小島就是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僅中國人知道,連外國人也知道)說的真好!
過渡:“海西皮”這個小島為什么會成為聞名中外的鳥島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景象吧。
播放鳥島錄像。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看了鳥島的情況,你有什么感想?(鳥島的鳥真多啊!鳥島上的鳥蛋真多啊!鳥島真熱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介紹的吧。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什么時候鳥島才有這樣熱鬧的景象?
2、這么多的鳥兒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出示投影片,進行說話練習。
3、在鳥島上,天上飛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鳥,的確,這里成了鳥的世界。說明了鳥兒——真多呀!
4、鳥兒多了嘰嘰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鳥島最熱鬧了,那是什么時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說明。
你能用“最”來說一句話嗎?
5、這兒僅僅是鳥兒多嗎?指名讀2—3句,其他同學看圖,鳥島上還有什么?
6、出示句子,比較:
(1)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鳥窩很多,鳥蛋很多。
(2)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理由。
你愿意把第二句話來給大家讀一讀嗎?
密密麻麻的鳥窩,窩里窩外是什么?哪個詞兒告訴我們蛋很多?
7、一眼望去,這么多鳥窩,這么多鳥蛋,真讓人眼花繚亂,六月的鳥島可真熱鬧啊!齊讀這一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段。
1、輕聲讀第二段,思考:鳥兒們從什么時候到鳥島來的呢?
2、春天來了,天氣變暖,湖水解凍,鳥兒都飛來了,這么多的鳥兒是一起飛來的嗎?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3、你從哪個詞兒看出它們不是一起飛來的?(畫出:陸續)“陸續”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個連著一個)
對啊,下課了,同學們陸續走出教室。
早晨,同學們陸續走進學校。
誰來讀讀這句話?
4、鳥兒們一群接著一群飛來了,這么多的鳥兒來干什么呢?
5、出示詞語:筑巢安家養育后代指名讀,齊讀。什么是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6、指導朗讀:春天,鳥兒飛到小島上安家了,多高興啊!
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春天,鳥兒們從四面八方飛來,在這兒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7、現在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鳥島的風光吧。重放鳥島錄象,讓學生再次感受到鳥島的景象,從而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第四段。
過渡:這么富有魅力而聞名中外的鳥島,誰不想親眼瞧一瞧呢?所以來島上游玩的人——很多。
1、游人對鳥兒怎樣呢?默讀第四自然段。
2、你從那些地方看出游人愛鳥?為什么游人會這么愛鳥?
3、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一說嗎?(你真棒)
小結:游客們的周圍有這么多的鳥蛋和幼鳥,可是卻沒有人去碰一下,人們是多么愛護這些可愛的小鳥呀!
4、有感情地讀描寫人們愛鳥的句子。
5、看圖:如果我們也在鳥島上游玩,這時看到有人去捉鳥,或去拿鳥蛋,你該怎么做?
看,藍天碧水間,鳥兒飛得自由自在,多么快樂!
愛鳥、護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呀!
總結:只有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為愛護鳥兒,愛護大自然,人們才能真正擁有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麗的鳥島。
現在讓我們拿好書,來讀讀這篇課文,再仔細領略一下鳥島美麗的風景吧。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書后練習三)。
2、用“陸續”、“最”各說一句話。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力、判斷力、記憶自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合 作精神。
(2)熱愛小動物,培養同情心、愛心。
(3)會讀課文,認識15個字,通過合作學習會寫“魚、巴、把”字。
二、拓展想象:
創設氛圍展開想象:小魚做了個甜甜的夢,它會夢見什么呢?!
三、課前準備:
CIA.課件 字卡 錄音帶 游戲
四、教學過程:
閱讀部分
(1)激趣
小朋友們,在池塘里生活著許多活潑、快樂的小魚。當月亮公公睜開眼睛,星星也醒來了, 像珍珠一樣一閃一閃的真美麗。小魚睡著了,它做了個甜甜的夢,你們聽……
點評:創設情景,讓學生進入有趣的學習氛圍,教師充滿情趣的語言,給學生關的熏陶、感 染。
(2)聽讀課文
你聽到了什么?(學生一邊說句子,老師一邊展示CIA活動畫面。)
點評:培養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語言表達能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聽到什么,說什么 ,初步了解課文。
(3)采取多種形式讀課文。
小聲跟讀
大聲看書指讀(跟.課件)
各自看書讀
同位互幫讀。
點評:采用“多讀少講”的策略,引導學生隨文識字。讀的訓練方法有原則性,要求明晰。 ①小聲跟讀,讀準字音;②指讀(跟.課件)引導學生學習生字;③各自看書讀,讀中思考;④ 同位互幫讀,合作學習讀準生字。
(4)檢查讀書情況:
你最喜歡讀哪句話?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把星星比作“珍珠被”。)
有喜歡相同句子的同學都可以一起讀一讀。
點評:經過學生反復幾次不同方式的閱讀、體驗,了解學生是否將課文讀順了,讀懂了,初 步掌握了生字的讀音,教師的提問充分體現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很愿意在同學中展示自己 ,相機在讀中突破對難點句“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床珍珠被”的理解。
這一部分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從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讀 的次數多,練的密度大,參與的面廣,從量中讀出質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讀;讀中悟 ,語中知,充滿情趣。
(5)齊讀課文。
(6)展開想象。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充分激情地說:小魚蓋床“珍珠被”,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 籃推,小魚做了個甜甜的夢,它會夢見什么呢?假如你是小魚,你會夢見什么呢?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為了不限制學生的思維想像,采取先個別說出后,再在小組內把自己的想像說給同學們聽,愿意和好朋友、老師交流也行。
點評:激發鼓勵學生想像,給第一位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能發展自己的想象,從小培養學生求異能力,敢于說與別人不同的話。
識字部分
點評:采用“多讀、少寫”的策略。本課要求認識15個生字,其有6個生字要求學會,以學 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體現,從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摘星星”的游戲檢查生字,為學生創設了愉悅、寬松、有趣的學習環境,教師特別關注沒 有發言的學生,給予他們勇氣,全體學生都得到了練習的機會。
(1)看拼音,抽讀要求會讀的`字。(重點:睡、床、嘴)
(2)以合作方式,學習要求學會的字。
(3)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讀準,讀會6個生字。(為激發興趣,.課件演示,6個生字飛到了 每組的抽屜里,在抽屜里準備了字卡)
(4)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挑戰賽。檢查生字。(強調讓沒有發言的同學到前面來)
(5)記字:(本節課要求記:“魚、巴、把”)
現游戲“摘星星”
想一想:怎樣記住“魚、巴、把”。(把“魚”字與圖結合起來記,用它的形旁易記,把“ 巴、把”放在一起,老師問:看到這兩個字,你有什么話想說?)
點評:讓學生去發現規律,在比較“巴、把”時,教師提問的角度發生了變化,讓學生去發 現,去感悟,得出結論。
(6)寫字
觀察.課件上田字格中的三個字。
小組討論:如何在田字格里把字寫好看?然后再寫。(由于這三個字在本課之前反復見過面, 所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規律,把字寫好。)
點評:讓學生去觀察去體驗,不求多寫,但求寫好,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評析:
本篇課文為北師大教材,其特點采用主題單元編排方式,由課文、練習、活動構成一個整體 。識字是本冊最主要的學習任務之一,主要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
李老師執教的這篇課文,在教學方式上能把語文課程標準當作課改的行動準則,體現在教學 過程之中。
1、教學觀念—還給學生主人的地位
這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潛力,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每 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都在自讀自悟中進行,教師的語言不多約用了十分鐘的時間,學生 的學習活動占據課堂30分鐘。隨文識字,多種方法的讀,調動、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了朗讀的質量。看拼音、讀生字;合作學習互 相幫助識字;挑戰賽,鞏固識字;玩游戲,檢查識字,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2、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
教師能夠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以讀為本,把讀書作為語文教學最重要 的方法。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生生互動,互相啟發。教師和顏悅色 ,把學生帶進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的活動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體 現。
3、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體現了訓練過程。
以識字為重點,會讀的字,學會的字,要求寫的字,在教學活動的進程中都有訓練過程,學 生很容易掌握,教學難點突破(比喻句)采用了在讀中感悟的方式,效果很好。啟發學生學會 記字的方法,貼進生活,符合兒童認知水平、身心發展特點。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認識其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課文,提高閱讀文章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xx的年央視春晚上,歌手周杰倫和大美女林志玲聯袂演唱了方文山古文新歌《蘭亭序》,其唯美絢麗的舞臺設計,行云流水的舞蹈表演以及極富中國古典特色和韻味的歌詞,令我們驚艷之余,沉醉不已。古文新唱尚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可見,時至今日,《蘭亭序》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那么,《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它不僅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佳品,更是我國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其文的精美絕倫。
(二)整體感知
1.昨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預習,我看到大部分同學已經結合導學案在文中做了標畫,非常的不錯。現在我就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成果如何。首先關于作者王羲之。大家一起來答。王羲之的字是?又稱為?“書圣”“王右軍”他尤其擅長?
2.現在請3位同學分段朗讀一下課文,其余的同學我們來做大眾評審,過會兒給他們點評一下。讀得都不錯,但是其中出現了一些讀音方面的小瑕疵,我們一起來落實一下相關字音。
3.作為一篇文言文的學習,最基礎的最重要的是對字詞句的梳理。我這里有幾句非常重要也是同學們難理解的句子,一起來解決一下。(學生回答)
①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①雖:雖然、盡管。②熱鬧、盛況。③曲水流觴: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并賦詩一首。是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還有飲一杯酒作一首詩?前者更有悠閑雅致的氣氛。全句:雖然沒有絲竹管弦齊奏的音樂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優雅的情懷。)
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①廣大、繁茂是什么詞性?形容詞,我們看到的應該是物象,所以這句話翻譯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它是倒裝句,定語后置句。抬頭仰望廣大無邊的天空,低首俯視興盛繁茂的萬物,②用來,表憑借。這樣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挑戰最長的一句話:過去感到高興的事頃刻間變成往事,對此不能不因此而觸發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隨著造化而定終有窮盡的一天。)
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①本來②一、齊:意動用法,把……看做一樣。③彭殤:長壽、短命。我本來認為把生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虛妄的。)
剛才我們給大家梳理了幾個重要的知識點,希望通過這幾個點可以幫助大家從面的角度更好地來理解、把握全文。
4.現在我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理清思路,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作者的情感脈絡是怎樣變化的,也就是說從每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
明確:(很好找,直抒胸臆的句子,即直接表現喜怒哀樂的詞眼,往往后面還會帶有感嘆語氣的標點符號)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聚焦點的句子分別是哪一句?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足以盡享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后人看今天,也正如今人看過去,悲嘆呀!)
樂痛悲 好了,作者的情感是有一個起伏的變化過程。女同學們來讀一下第一句話,用你們清澈甜美的嗓音讀出快樂的味道。好,咱們男生們來讀第二句,用你們深沉渾厚的嗓音讀出生之悲痛。大家齊讀最后一句。……大家都讀得一級棒,那究竟是什么讓這位大師心起波瀾呢?我們來深入文本,感悟其情感的變化。
(三)走入文本
1.賞析第一段
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第一段,思考:蘭亭聚會,作者的“樂”在何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哪些事物或景物引起了他的樂呢?)
【學生:時節:暮春之初(陽春三月);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
景色: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天氣好,風景好,難道心情就一定會好嗎?如果宋江帶領梁山好漢跑到蘭亭對王羲之說:“小王啊,我們一起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那樣王羲之的心情還好嗎?當然不好。所以人的心情好不好也決定于我們跟誰在一起。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眾多的賢士在一起,他們在一起有著同樣的志趣愛好,可謂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之樂。他們在一起干什么呀?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
心理感受:仰觀,俯察,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總結:在暮春之初、陽春三月的一天,天氣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此乃良辰;景色如何呢?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飛花濺玉,此乃美景;把這清泉水引過來,賢士們三五成群坐在彎彎曲曲的水邊,流觴曲水,暢敘幽情,或低頭捋須或雙眉緊縮,呼之欲出之中斟酌詞句,以詩言志、以詩會友,當真是不亦樂乎!此乃樂事。處于這方天地之間,大家游目騁懷,盡享視聽之娛,此乃賞心。至此,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俱全了,難怪作者會如此開心。我們雖然沒有身臨其境,那想想也是醉了。那么樂由何生?聚會之樂
作者眼前的景,不是陽春三月、姹紫嫣紅、濃墨重彩的油畫,而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畫。所以他的樂,是氣度從容的樂,而不是喜形于色的樂。“信可樂也!”的誦讀情感把握(讀出氣度從容、氣定神閑的樂)。
齊讀第一段,讀出作者“氣度從容的樂”來。讓我們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一起感受誦讀的快樂!
2.賞析第二段
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第一段宴會描寫是如此歡快自在、酣暢淋漓。然而到了下文卻樂極生痛、興盡悲來。其實,這樣一種情感結構模式我們并不陌生,比如我們學過的《赤壁賦》《滕王閣序》大底都是如此。對生命的慨嘆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懷。這一段當中的“痛”,究竟是痛心,痛惜,還是悲痛呢?先不忙作答,我們首先要看一看作者究竟是因何而痛?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概括要點。
(同學小組代表交流發言)【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生命短暫、時光易逝,一抬頭一低頭,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痛,痛惜生命短暫。
②“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但是盡管每個人的愛好不同,靜躁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當大家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感到快樂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視時間的存在,卻沒發現時間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應過來時,也許早已經是兩鬢斑白的老朽之人了。這也是痛,痛惜人生短暫、時光易逝。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等到歡喜變成厭倦,人事變遷,物是人非,事物變化之快,人的欲望永不得滿足,怎能不感慨萬分。這還是痛,痛惜人事變遷。
④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的壽命的長短隨造化而定,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我們無法把握自己生命的長度,痛惜終期難測。】
生命與時光易逝、人事變遷、終期難測,在如此短暫的生命里,當時的一些文人墨客,他們都在做什么呀?“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性格比較內向,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宅,清心寡欲,整天在家談玄悟道,無所事事,"悟言一室之內";有的人則游山玩水,玩世不恭,過著不拘形跡、自由放縱的生活。這兩種人生態度可取嗎?那他們為什么不去社會上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負呢?
社會背景:王羲之所處的兩晉時代,朝代更替頻繁,政治恐怖、社會極劇動蕩,“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對生命常常有恐懼之感。因此,他們的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崇尚老莊(一種十分虛無的人生觀),大談玄理,思想虛無,不務實際,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
所以,真正令王羲之感到痛的并不是生命與時光的易逝,也不是死亡的來臨,而是人們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虛擲了光陰,蹉跎了歲月,選錯了人生的方向。我們當今的社會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比如在麻的煙霧繚繞中迷失方向的某些明星們。他們沉醉于一時的快樂與滿足,最終功業無成。所以這一段的“痛”是為虛度人生之痛。
那這一段的誦讀,應該用怎樣的一種音調和語氣呢?低沉的、慨嘆的,悲痛的。尤其是那句“豈不痛哉!”大家齊讀!
3.賞析第三段
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作者的感情由“痛”轉為?悲。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這一段,找出能夠表達作者生死觀、人生觀的句子。
【學生回答“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所以作者說,把死和生,長壽和短命看成是一樣的,這種觀點是十分荒謬的,沒有根據的。】
我們剛才已經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社會風氣中,很多人就好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無所謂生死,十分的虛無、無所作為。是為“一死生”“齊彭殤”。通過這句話我們知道,作者對這種人生觀持一種怎樣的態度呢?顯然是否定的。
作者認為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大大夫就應當胸懷抱負,“兼濟天下”,有所作為。因此,他把眼前所看與心中所想都記錄了下來。并生發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學生翻譯: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比如生命、青春、痛苦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作者在這里詢問古今,嘆息著前人的嘆息,感慨著前人的感慨,發出千古以來共同的悲嘆。是為千古同悲。
文章雖已“悲”字做結,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作者超越了人生無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是對短暫生命的珍惜與熱愛。王羲之雖然沒有在文中直接給我們點出來這一點,但他究竟有沒有積極地對抗這種生命的虛無?王羲之被尊稱為?“書圣”!他的作品流傳千古,他是天生如此的么?他肯定經歷什么?刻苦的磨練。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時間久了,身上的衣服都劃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久了,整個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可見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這種悲嘆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而王羲之以他文采和書法上的卓越成就向我們證明了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方式,那就是?珍惜生命,抓住我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正因為他珍惜生,所以他才直面死。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
(四)拓展延伸
縱然我們無法掌控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能把握?生命的過程、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我們可以活的如秋葉般靜美,也可以活得如夏花般絢爛。正如尼采所說:“一個人的價值,也體現在對抗垂死與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動和歡樂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那么,年輕的你們不更應該珍惜時光,增加生命的厚度么?
(五)小結作業:背誦全文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3、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猜謎揭題,引入新課
⒈猜謎語
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用電器)板書:電視
2、談話揭題。
大家每天看電視嗎?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樣,每天看電視。可他們家看電視很奇妙,你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讀一讀《看電視》這一課吧!把板書寫完整。
㈡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⒈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在學習前先認一下。
⒉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字連成詞。)把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
⒊同桌相互檢查生字,并交流認字方法。
⒋教師檢查。
⑴出示加音節的生字,本課易錯的字音有:(全、精等)
⑵出示詞語(開火車朗讀)。學生如有不懂的.詞語提出來。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放到句子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如:精彩、沒完沒了
⑶出示單個字讓學生認記。
⒌學寫生字關、完、寫(讀字音,分析字形,在田字格中自己練寫)
⒍讀課文,爭當朗讀小老師。
㈢練習鞏固。
⒈讀詞語練說話。
全家人奇妙卻精彩球賽關掉沒完沒了換頻道球員們寫字音樂舞蹈
第二課時
㈠情境導入
1讀這首節奏鮮明的詩歌。
⒉讀后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寫全字。
㈡讀文幫老師開火車
⒈爸爸愛看卻換成了奶奶愛看卻換成了
我們一起為媽媽換成了
⒉學寫爸爸的爸
㈢重點質疑,討論解答。
⒈引導生質疑為什么爸爸愛看足球卻為媽媽換成戲曲?
為什么奶奶又把她愛看的戲曲換成足球?
我們為什么又提議為媽媽換成音樂舞蹈?
⒉討論解答。(師小結:我們家看電視真奇妙!)學寫家
⒊談感受,悟文情。
㈣感情朗讀,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㈤擴展結束
⒈齊讀最后一句,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㈥布置作業
回去了解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愛看什么節目?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識字7》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識字,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圍繞“環保”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識字7”是一首拍手歌,共十節,字數相同,讀音押韻,節奏感強。這首兒歌不僅描繪了大小動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還告訴小朋友們:“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讀著本課,想起了孩提時玩過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眼前浮現出家鄉那熟悉的“布谷──布谷──”的陣陣催春,還有那小羊互相追逐嬉戲……詩情畫意,令人神往。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定能從演唱“拍手歌”的掌聲中有所領悟──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動物與人類互相依存。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3.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
【教學難點】
學習編寫拍手歌。
【教學準備】
字卡、課件、學生可收集一些有關動物的知識和拍手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記10個生字。會寫“叢、拍”等4個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3、認識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己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文結合──自主識字,朗讀游戲——鞏固識字”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藍天、白云、高山、流水,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大自然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們,讓我們一起走進《識字7》,去和它們交朋友吧!
2、出示學習目標。
出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了!
(欣賞課件中大自然的美景,在不知不覺中感受著自然的美好,通過與小動物交朋友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看圖片,識記部分生字。
(一)看天空――認識“鷹”和“雁”
1、認記“鷹”
師:看,藍天上飛來什么?出示“鷹”,認讀,注意后鼻音。
師:雄鷹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飛翔?出示:雄鷹翱翔在藍天,讀一讀。
師:誰來學一學雄鷹飛的動作。(師根據學生的動作評價)雄鷹在天空中有力地振動翅膀,它才會越飛越高。邊做動作邊有感情地讀。
2、認記“雁”
再看,藍天上還有什么?是一只大雁嗎?許多的大雁,我們把它叫做“雁群”。大雁為什么要一起飛呢?
師小結:排著隊形在飛行中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幾下翅膀,會產生一股上升的氣流,后面跟著的大雁利用這股氣流,可以飛得更快更省力。大雁的隊形有時像個人字,有時像個“一”字。難怪人們說:
出示:天空雁群會寫字,指導讀。
(通過學生常見的動物圖引出本課字詞,并緊扣為識字服務的宗旨,從整體上感知圖畫所描繪的事物同字、詞、句子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達到認字、熟練朗讀課文,使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融為一體。)
(二)走進森林動物園――認識“孔”、“雀”、“錦”、“鸝”、“靈”等字
師:現在我們來到了森林動物園。最先迎接我們的是誰呢?
(隨著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動物,動物的名字在屏幕上出現,學生讀出動物的名字,生字帶上拼音。)
1、 學習生字“孔”、“雀”和“錦”
(圖畫)小朋友看看這是哪兩種動物呢?相機出示:孔雀、錦雞認讀。
“錦”字怎么記住?像這種顏色特別鮮艷、五彩繽紛的鳥叫“錦雞”。你們看,這個“錦”字有一個金字旁,表示錦雞會發出金子般的光芒。認讀。
在班里,每個人都有一個好伙伴,動物也有好朋友。孔雀和錦雞就愛在一起玩耍。出示:孔雀錦雞是伙伴。讀一讀。
出示:雀、鷹、雁,比一比這三個字,看看你們有什么發現?
“隹”這個部件是和鳥有關,古時候的這個字是模仿鳥的形狀來寫的,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變成了現在的“隹”。(演示漢字“隹”的演變)認讀。它還是一個偏旁。
(通過多媒體揭示漢字的演變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性地記憶漢字,同時又能保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2、學習生字“鸝”和“靈”
師:我們繼續參觀吧。聽,誰在唱歌迎接我們?出示兩種鳥的圖,再出示黃鸝、百靈,認一認。怎么記住“鸝”、“靈”?一天,黃鸝和百靈鳥比賽唱歌,比了一天也沒有比出一個勝負來,她們還要不停地唱下去呢?出示:黃鸝百靈唱不休。讀一讀。
3、學習生字“嬉”
離開百鳥園,我們來到竹林里。你們看,誰在干什么呀?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做游戲的意思,
出示:嬉戲,認讀。這個“嬉“字怎么記?出示:竹林熊貓在嬉戲。讀一讀。
師:告別了憨態可掬的熊貓,我們看到了老虎,老虎喜歡住在哪里?茂密的樹林就叫:
出示:叢林 認讀,怎么記住這個“叢”字?老虎喜歡住在叢林深處。出示:叢林深處有老虎,指導讀。
(通過一年多來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謎、編口訣、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學時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自己拼讀、說記字方法,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認讀所學的八個生字
1、讀詞語。
剛才認識了那么多的詞語朋友,現在不要圖片,你還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2、開火車讀生字。
生字跳出來,你還認識嗎?
(在課堂中盡量創造生字復現的機會,反復見面,以達到鞏固認字的目的。)
三、讀兒歌識字。
1、讀課文中的兒歌。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小動物們開心極了,它們把自己藏到課文里了,你還認得它們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問:課文共有幾個小節?第一小節還有兩個生字。
2、學習生字“護”和“牢”
(1)出示第一小節
點擊出示生字“護”和“牢”,怎么記住它們呢?
(2)讀課文中的.其他內容。
指名讀,齊讀。拍手讀。
(課堂教學將要結束的時候,學生也累了,這時候,邊讓學生誦讀兒歌,邊拍手,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既熟讀了兒歌,又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節奏,教學目標很容易就達到了。)
四、游戲復習生字。
1、拼圖游戲。
同學們喜歡玩拼圖。這些詞語后面也藏著一只動物,它還有一個秘密告訴我們,只有把這些詞語讀出來才行。獅子大王告訴我們的秘密是什么?
2、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有個小朋友參觀動物園后,寫了一篇日記呢!出示日記。
其實我們也和這個小朋友有同樣的感受。
(嘗試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識字環境,讓識字的過程變得輕松而有效,使閱讀和識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五、寫字指導。
1、出示要寫的四個字,學生認讀。教師引導按結構歸類。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寫這幾個字時要注意什么。教師適當點撥。
指導寫“叢”(比較“從”字)、“拍”“雞”“貓”(左窄右寬)。
3、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描紅、仿寫。注意寫字姿勢。
(指導學生寫好字,關鍵是對字形結構的把握,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領悟。在自我發現的基礎上,教師再做重點的點撥,并且強調范寫的作用。學生經歷了從書空到落筆的過程,寫字要求的數量不多,但每筆都要寫好。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牢、保”等四個字。
2、熟練地朗讀拍手歌,會背誦。
3、會仿照課文編拍手歌。
4、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點】
鞏固識字、寫字、仿編拍手歌。
【教學難點】
學習編寫拍手歌。
【教學方法】
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本課10個生字、課文讀得和熟讀課文的,本課時采用“游戲情境――鞏固識字、反復練讀――熟讀成誦、感悟語言――仿編兒歌、形義結合――自主識寫”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鞏固識字。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識字7》。(出示學習目標)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現在請同學們來猜一猜這幾個是什么字?
1、看圖猜字。牢、叢、雀
過渡:這些生字我們不僅在課文中學到,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2、生活中識字。
出示生活中的圖片,學生找本課中學過的生字。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將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過渡:同學們識的字真多,郵遞員叔叔想請你們幫忙把信送給森林中的動物們。
3、送信游戲。
(看圖猜字、生活中識字、送信都力求遵循從兒童的生活、言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規律。教師用協調、鼓勵、請教的口吻,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與游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過渡:同學們,生字詞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兒歌掌握得怎么樣了呢?會不會背呢?俗話說得好,熟讀成誦,請同學們多讀幾遍。
二、我會背。
1、自由讀課文、背課文。
2、同桌拍手背課文。
(背誦是積累語言的一種好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既積累了語言,又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過渡:這首兒歌多有趣啊!我們也來學著編一編吧。
三、我會編
1、指名編。
2、預設:學生不能很好地說出來時,可以引導仿照書上說。出示課文中的兩句兒歌,學生讀一讀,學著編。
看!課文中是怎么編的?叢林深處有老虎。這句話寫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貓在嬉戲。(哪里誰在干什么)學生說一說。
3、寫兒歌。
剛才這幾個同學都說得很好,我相信還有同學有更好的句子,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下來。學生寫,老師巡視。選出幾篇好的進行講評。
4、把學生編的兒歌拍手讀一讀。
(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這一“我會編”的環節設置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兒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四、指導寫字。
1、動物們為了感謝你們給他們編了這么好的兒歌,特意給你們寫來了一封感謝信。學生齊讀。
親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
“人和動wù是朋友,bǎo hù 動wù是大事。”聽說你們láo láo地記住了這個道理,我們真高興。你么看,叢林里還有許多動wù在等著和你們一起嬉戲,交朋友呢!
你的動物朋友
12.15
2、可是動物朋友有幾個字不會寫,我們來幫助它。看一看哪幾個字。(板貼生字)
3、學生認讀,并用生字組詞。
4、師生共同探討寫字關鍵。
5、教師范寫。
6、學生描紅、仿寫。
(這一環節設計成教小動物寫字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交流,把枯燥乏味的寫字教學變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舞臺,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寫字興趣,寫好字成了他們主動的愿望。寫生字時,不能讓學生看一筆寫一筆,而要引導學生通過整體觀察字形結構,找關鍵筆畫,發現自己應該注意的地方。)
五、小結。
學習了《識字7》,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朋友,學會了很多生字,我們還牢牢記住了――保護動物是大事。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把學語文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2、交流健康小常識,使學生掌握一些健康小知識。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并掌握一些健康小知識;聯系實際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
課前準備:投影儀、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談話揭題
前幾天,一位低年級的小同學在下課玩耍的時突然流起鼻血,有的同學告訴他:用紙塞住。有的同學則說:把頭仰起來,讓血倒流。這些同學的建議可行嗎?為什么?如果當時你在旁邊,會幫助他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引出課題:看來,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識還挺管用。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介紹你所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識。
2.板書:健康聊吧
二、分組交流,充分準備
1.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介紹,教師提示交流要求:
(1)把話說清楚,講明白;
(2)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3)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認為有遺漏的可以補充,有不同的意見集體討論;
(4)記錄一下同學的可行方法。
2.組長帶領組員把剛才大家介紹的健康小常識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作代表向全班介紹。
三、集體交流,交流互動
1.各組代表進行介紹,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適時肯定學生的匯報,恰當鼓勵傾聽的學生進行補充、提問和參與討論。
2.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向收集到此類問題解決方法的同學請教。
3.每個同學將今天所匯報的內容簡單整理成冊,教師巡視指導。
四、出示兒歌,加深印象
1.播放《健康歌》;
2.投影儀出示兒歌《牢記在心頭》,要求學生帶動作誦讀并記下:
牙齒不要剔,眼睛不要揉,耳朵不要掏,
鼻孔不要摳,飯前洗洗手,飯后漱漱口,
衛生好習慣,牢記在心頭。
五、評選優勝,課堂小結
1.評選優勝組,發獎。
教師對學生聽、說兩方面的表現進行總結,提出希望并適時鼓勵。
2.課堂小結。
健康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是無價之寶,愿我們每個同學都擁有更多的健康常識,擁有健康的體魄。也請大家不要保守,把自己了解到的健康知識,告訴你周圍的每一個人,能做到嗎?
六、作業
把聽到的健康小常識分類編訂成一個宣傳小冊子,設計封面、插圖,作為禮物,送給低年級小朋友。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2、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師】(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幾首歌詞:“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書課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bēn)喪(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貼(tiē) 躊(chóu)躇(chú) 迂(yū) 蹣(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瑣(suǒ)屑(xiè) 晶(jīng)瑩(yíng)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幾位同學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童話角色、結構特點,理清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頭飾。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夏夜的公園圖)請學生看圖說說夏夜的美景。
2、夏夜真美,今天我們就學習(課件出示):
3、過度:在這么美麗的晚上演繹了一件感人的事。是什么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2、同桌討論剛才的`問題。
3、全班交流。
三、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5自然段:
⑴ 看圖說說小螞蟻的樣子。
學習生字“趴、根”。
設疑: 小螞蟻為什么哭呢?
⑵ 同桌讀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并討論以上問題。
⑶ 全班交流。
⑷ 指導讀第三自然段。
⑸ 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 它的哭聲引來了誰?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養花》 教案02-13
《語文天地》教案03-23
語文《琥珀》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