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19 08:26:4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語文教案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語文教案8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說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

  敕勒川,陰山下,這句詩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寫天空像圓圓的蒙古包大屋頂,籠罩著大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主要寫草地。在藍藍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風時時吹來,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壯的牛羊從草里顯露出來。 整首詩場面宏大,意境高遠,層次清楚,語言通俗,充分表達了牧民對草原風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風光的圖畫。

  課文朗讀錄音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盤(或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不多,要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記住字形,教學中要專設環節檢查指導。

  2、寫字教學。

  廬:半包圍結構,字體偏斜,書寫時應特別把握好字的重心。廣字旁的橫,不要寫得過長,第三筆撇,應寫作豎撇。里面戶字的寫得開闊些,末筆要寫成豎撇。

  蓋:上下結構,上邊是美字頭,下邊是皿字底。

  (三)詞句教學

  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

  籠蓋:籠罩、遮住、蓋住。

  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為藍藍的。

  茫茫:遼遠,沒有邊際。

  本課的詞語,大多數是憑已有知識理解不了的,教師應在學生通讀詩句的基礎上講解。詩句的理解,要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插圖加以體會,然后通過反復朗讀,加深理解。這首詩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

  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

  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

  露出了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四)朗讀、背誦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結合看插圖投影、看錄像、聽音樂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意境。朗讀指導可參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指導朗讀這首民歌時,教師要多示范,必要時可領讀難句。只要在教學中采取各種形式多讀,就會熟讀成誦。

  (五)練習提示

  課后1、2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課后第3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讀詞語,體會蒼蒼、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時,有不同的含義。應聯系事物特點去體會。

  天蒼蒼:形容天空藍藍的。

  松柏蒼蒼:形容松柏翠綠翠綠的。

  白發蒼蒼:形容頭發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沒有邊際。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沒有邊際。

  云霧茫茫:形容云霧濃厚,看不清楚。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用1課時。

  四、參考資料

  《敕勒歌》見于《樂府詩集》的《雜歌謠辭》類,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這首民歌雖僅27字,卻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渾壯麗、蒼茫遼闊的北方大草原的畫面。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介:

  課文記敘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懶惰成性,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母親在兩次放縱兒子蒙騙老人之后,只好勸兒子自己掙一枚金幣,老人一連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直到相信金幣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教學目的要求:

  基礎知識: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3個漢字。

  2、通過查資料了解錢的作用。

  3、進一步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寫作特點,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從不同視角透視金錢的價值;

  2、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從小認識金錢,懂得正確對待金錢。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錢能做什么”的課前問題

  1、互相匯報調查結果:10元錢能做什么?

  2、小結錢的重要性

  二、復習預習課文的方法,預習課文。

  1、小組交流。

  A 認識多音字:

  B 指導書寫

  C 理解生字新詞:

  辯解、筋疲力盡、懶惰、熊熊大火

  2、朗讀課文,想一想:

  A 本文寫誰?寫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嘗試給課文分段,歸納大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枚金幣》,昨天講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紹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教師小結,隨機板書

  [板書]

  兒子父親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1-8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老人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組內交流,要求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互相進行補充。

  3、指導想像兒子懶惰的程度讓父親受不了?

  讀讀父親痛恨的話,再次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4、指學生進行集體交流,為什么父親要這樣做?

  (二)學習9-26段

  熟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寫了父親與兒子的幾次對話?

  引導質疑;

  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第三次為什么會是那樣?

  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小組內交流討論。想像兒子在一個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指導學生讀出兒子的憤怒的語氣。

  對比兒子上兩次的表現,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試著說說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日記本上。

  布置作業

  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日記本上。

  作業設計: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設計:

  一枚金幣

  老人

  “受不了”只有親手創造財富才會珍惜

  兒子

  七、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簡潔、運用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學重難點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簡潔、運用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復備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當我們在評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過得失時,我們又常常發現這些英雄的身邊總有賢臣相隨。同學們能從歷史長廊中舉出一些賢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教師可適當補充,并引出趙普并簡介。)

  二、檢查預習,了解趙普:

  1、走近趙普——學生簡介趙普情況。

  趙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則平。后周時為趙匡胤的幕僚,任掌書記,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政權。宋初任樞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時又兩次為相,淳化三年因病辭職,封魏國公,他少時為吏,讀書不多。相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2、加點字注音

  闔戶啟篋處決既薨

  發篋齷齪奏牘

  3、加點詞解釋

  少習吏事寡學術發篋視之

  齷齪明日顏色深沉有岸谷

  三、熟讀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師范讀課文,或指名朗讀(朗讀水平高的學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準確把握句子的語氣語調。

  3、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理解語句意思。要求:小組內全文翻譯,其他成員幫助糾錯;不理解的字詞、語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在書上標記出來,舉手質疑。教師引導解疑。

  4、詞句理解檢測教師對一字多義,詞類活用等重點詞語加以提醒;對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勸以讀書。(省略句、倒裝句)②、讀之竟日。(倒裝句)等句子的翻譯可予以指導。

  (注:教師在這一環節可將文言文翻譯的常識滲透給學生,如保留法、補充法、調整語序法,并突出詞類活用、古今異意、一詞多義的字。)

  四、作業

  1、預習課文,解讀趙普形象

  第二課時

  初備

  復備

  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齊讀課文。

  2、思考并小組討論: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兩件事,并說說從中可以看出趙普的哪些性格特點?你喜歡這個人物嗎?

  ②、本文刻畫人物語言簡潔,且善用細節描寫,請舉例說明。

  板書

  刻苦讀書(讀書)--勤奮好學:“晚年手不釋卷”;

  “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奏薦人才(薦官)——冷靜沉著:“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意志堅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復奏如初”

  以天下為己任

  二、調動積累,拓展延伸:

  1、趙普晚年讀書“手不釋卷”刻苦讀書,請你根據自己的積累,再寫出兩到三個有關刻苦讀書的成語。

  例如:學而不厭韋編三絕鑿壁偷光

  2、“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和故事層出不窮,你能分別舉出一二,并談談他們對你的成長所產生的影響嗎?學習了課文,你認為為官者應具備怎樣的才能?(學生交流)

  三、課堂總結,勉勵學生:

  側重鼓勵學生胸懷天下,努力學習。(這是學生讀完全篇最大的啟發)

  四、布置作業,理解運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課外多收集趙普的有關資料,以《我心中的趙普》為題,寫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關練習。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

  “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⑴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介紹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釋題:

  “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聽范讀

  ⑷個人自由朗讀。

  ⑸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績麻:把麻搓成線。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參加。

  ⑻耕織:耕田織布。

語文教案 篇5

  《端午粽》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朗讀好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積累"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中午分開葉子大米節日

  2.指名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聽寫字詞,觀察圖片,回憶課文內容,盡快進入到課堂中。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外婆總會煮好了盼我們回去)

  (3)從"一到""總會""盼著"你體會到什么?(外婆濃濃的愛)

  (4)指導朗讀,讀出外婆端午節的期盼。

  2.品讀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讀一讀,讀好長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來怎么樣?誰來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課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①你能把表示顏色的詞圈出來嗎?你有什么感覺?(美)

  ②我們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③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吧。

  (3)這粽子不僅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也很香,從哪兒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

  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你覺得這清香是什么樣的味道?(箬竹葉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棗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說個句子嗎?(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

  (4)現在來看看粽子吃起來味道怎么樣?(又黏又軟,十分好吃!)

  課件出示:

  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學們,你們吃過的粽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課件出示:

  看起來--美

  聞起來--香

  吃起來--甜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香甜。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

  (2)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文中哪兒寫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兒又寫出了花樣多?

  (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話寫了花樣多)這樣的句子就叫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幾種?這幾種你都吃過嗎?

  【課件出示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的圖片】

  課件出示: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4)仔細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外婆不僅勤勞能干,而且質樸大方)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花樣多,讀出外婆的勤勞能干、質樸大方。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讀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課件出示:

  "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同學們,你知道屈原是誰嗎?

  【課件出示屈原相關圖文資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創造出新體詩"楚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3)據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并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粽子作為禮物。現在你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了嗎?

  (4)原來,這小小的粽子,不僅包含著外婆的愛,還寄托著我們中國人這么豐富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逐段分析文章,可以從多角度把握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內容、還有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品嘗"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我們還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認識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是收獲多多。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你能說說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什么習俗嗎?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習俗:熬年守歲。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八(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歷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九月初九;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設計意圖】總結端午節的來歷,同時拓展我國傳統的節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文章內容、掌握傳統節日,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課堂練習

  插入動畫"端午粽節日與美食"。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跟父母交流我國的傳統節日。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受,把握課文記敘的主要內容;理清記敘的順序。

  (二)通過與冰心老人“對話”,激發讀書興趣。

  二、課時安排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夠指出不同時期、不同的書帶給作者的影響。

  導入新課:

  讀好文章,猶如聆聽美妙的音樂,似乎每一個字都是有靈魂的,它們在那里活潑地跳躍著。許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個盛大的音樂會,各種樂器很和諧地奏著音樂。這種美的感覺,是自己在那一瞬間獲得的,是自己所獨有的。這就是讀書給人的愉悅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紀老人、冰心女士,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也為我們總結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二)快速閱讀--思考活動

  1、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生字生詞,查字典或看課下注釋,為其正音、釋義。

  請學生到黑板寫字、注音、釋義。

  懸念 笸籮 天罡地煞 無聊 消遣 朦朦朧朧 無病呻吟 不能自已

  2、請學生瀏覽全文,圈畫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的語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

  (三)誦讀活動

  1、男女生各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誦讀要求:能準確、清晰地讀文,盡量做到生動。

  2、男女生互相提問,指出對方朗讀與理解中的失誤與不足。

  3、思考:

  冰心介紹自己讀了哪些書?

  什么時候讀的?

  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四)交流活動

  1、課文緊緊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內容來選材、組材,請學生在文中圈畫作者幼時、少時讀過的書。

  明確:在2-10段,有《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精忠說岳》、《茶花女遺事》、《紅樓夢》等。

  這些內容體現了“多讀書”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明確:時間順序。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3、關于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課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五)課內小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中從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用別人的、間接的經驗來彌補缺失,豐富心靈,完善自我。

  讀書,是人獲得人生經驗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讀書。

  (六)課外小結

  1、請學生按時間順序,課外小結自己的讀書書目,并能指出每本書的主要優點或對自己的有益影響。

語文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語文樂園(七)中字、詞、句的學習內容表現出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緊密結合,對學生來說這樣的內容在理解、運用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嘗試調整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自主發現,幫助學生理解。鼓勵實踐,靈活運用。力求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含有多音字的詞語,掌握6組多音字。

  2、在讀四字詞語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學習經驗觀察、發現詞語中的有趣現象,積累詞語,學習運用詞語。

  3、通過讀句子,體會關聯詞“不僅……而且……”的并列關系,照樣子仿寫句子,學會用“不僅……而且……”說話。

  4、通過讀成語故事,感受成語的蘊意,積累成語。

  5、運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對電腦的功能形成較完整、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主動地利用電腦進行學習和交流。

  6、培養學生善于觀察、體驗生活,敢于想象,大膽創造的品質。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田字格卡、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我來試試”部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又到了語文樂園的.時間,讓我們乘著幸福快車出發吧!

  二、詞語之家

  1、由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并反饋。

  2、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3、全班齊讀詞語。

  4、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

  三、成語之家

  1、你們瞧,現在我們來到了語文樂園。這兒有兩扇門,你們想先進到哪兒去看看?

  (出現“想”“新”兩字。)

  2、這是兩個什么字,讓我們來讀一讀?(指名認讀兩字)這兩個字里藏著些什么呢?想看看嗎?

  3、出示想的三個成語。自由讀一讀,并反饋。

  4、出示新的三個成語。

  ①你發現城市有哪些變化?

  ②這不斷變化更新的生活給了你什么感受?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出示詞語“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推陳出新”。)

  這么欣欣向榮的景象就在這些詞里表現出來了。

  該怎么讀好呢?誰來試試?

  5、我們看了這么多,想了這么多,再來一起讀讀這些詞。記住它們吧! (指讀、帶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認讀、記憶。)

  四、句子之家

  1、(出示掛圖)看看這新式房屋,說說它是什么樣兒的?(指名回答)

  過渡:讀一讀這句話,看看它是怎么介紹的?

  2.(出示例句:它不僅形狀特別,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1)讀一讀句子,你發現這新式房屋有什么特點?(形狀特別、功能特殊)

  (2)再讀一讀句子,句子中除了寫出這兩個特點,你還有什么發現?

  (句子中還用了“不僅……而且……”這兩個詞。)

  (3)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不僅……而且……”這兩個詞將事物的兩個特點串起來寫成—句話。

  3.(出現長江大橋、水果圖片)

  (1)說說它們分別都有什么特點?(學生看圖回答)

  (2)你能用上“不僅……而且……”來說說它們的特點嗎?

  長江大橋不僅美觀,而且堅固。

  蘋果不僅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4、想一想你熟悉的事物的特點,還能像這樣來說句子嗎?請你來試試。

  (在學生說句子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正確運用“不僅……而且……”)

  5、大家說得很好,請你把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寫下來。寫的時候,請注意字的大小寫均勻。

  6、展示學生寫的句子,全班欣賞。

  五、故事之家

  1、 自由讀故事,讀準字音。

  2、 指名讀。并正音。

  3、 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探究與發現”和“我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進行“探究與發現”

  1、(cAI:樂樂坐在電腦前)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老朋友樂樂在于什么呀?聽聽樂樂是怎么說的。

  (CAI:樂樂笑著說:“我正在電腦上畫畫呢!你們利用電腦做過什么?”)

  指名學生交流。

  2、你們利用電腦做過這些事情,想對電腦說些什么呢?樂樂也在夸電腦呢!你們聽。

  3、(CAI:樂樂說:“電腦的本領可真大。它能寫字、能畫

  畫、能……”)

  你還知道電腦有什么本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交流。

  二、鼓勵創想,完成“我的作品”

  1、請你也來發揮你的奇思妙想,說—說你還希望電腦能干什么?

  2、 請把你的奇思妙想寫在卡片上,注意把句子寫完整。

  3、 學生書寫,最后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杰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范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么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范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 liū 溢 yì

  2、輕聲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杰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矯健:強壯而有力。

  絕紗: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寫了夕陽的哪些景色,引導學生再次讀書。

  第一部分(1—2)寫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3—7)具體描寫夕照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8)寫夕照消失。

  四、學習課文1、2自然段

  默讀課文。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夕陽的句子,提問:為什么說是“迷人的夕照”“如詩的夕照”呢?

  1、指名讀前2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兩自然段寫了什么?與下文有什么樣關系?(寫了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引出下文“如詩”的景色)

  2、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詩”在哪里。

  五、聽寫詞語

  欣賞、杰作、紅潤、晶瑩、絕妙、宛然、波光粼粼、矯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句子含義。

  3、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選取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并畫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滲透讀書方法的學習:

  想想,平時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樣做的?

  ⑴ 先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難句。

  ⑵ 查閱資料理解難句。

  ⑶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難句。

  ⑷ 通過多讀書展開想像理解難句。

  ⑸ 我們上課書學的用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方法來理解句子

  指名讀課后·練習2(課文中把夕陽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再抄下來)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拿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決。

  3、重點理解:

  ⑴ 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了。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房頂是磚瓦時,陽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這樣不難理解這句話。(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陽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躍。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動感了。畫面生動活潑)

  ⑵ 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

  讀出自己的體會(“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中的“微”相對)讀出輕、柔語氣。

  ⑶ 光帶著收獲的喜悅從“石榴”里溢了出來,映著鉆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這幅工筆畫什么樣的,然后畫出來。

  (收獲的喜悅是對“熟透”的石榴來說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鉆天楊筆直的樹干和枝杈上,顯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在天盡頭形成畫面,引起人無限的遐想,)引導學生想像,并試著畫出來。

  ⑷ 指名讀第7,8自然段,畫出給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 我呆呆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

  ② 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里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

  提問:為什么給你印象深?

  引導學生:太陽即將落山,從“漸漸”“漫了過來”“幾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將來臨,而從“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又看出太陽不屈不撓的抗爭,從而作者激動和感慨。第②句寫出作者明白太陽此刻落山又為地球另一面的人們送去溫暖和黎明。因此盡管留戀,但還是贊美它給人們帶來光明、溫暖。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激動的心情。

  四、指導背誦

  1、讀背交叉。

  2、抓重點詞語,把要背的內容串連起來。

  3、先部分后整體。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在熟讀課文基礎上進行背誦。

  五、討論思考·練習3

  讀了《海上日出》和《夕陽》,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學生領悟兩篇課文,比較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5-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配套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