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指導學生寫好場景要注意仔細觀察,點面結合;注意場面描寫時的主次。在描寫時要突出主角,詳寫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初步具備進行場面描寫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上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得出場面描寫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多思考,通過【教學重、難點】
掌握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的方法,并能在【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探究式,穿插講授式及啟發式教學。
手段:采用"擊鼓傳花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游戲中,老師不經意的"只言片語",暗含著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的導向作用。游戲分"選鼓手"和"擊鼓傳花"兩次進行,意在由"扶"到"放".第一次以及調動所有感官觀察游戲,巧妙引導口頭作文,從中巧妙提煉出方法;第二次則放手讓學生實踐,以檢驗所學。
【使用教材構想】
"小片段成就好作文",練寫作的動力。因此,本課教學以紙花傳到在誰身邊,誰就"表演節目"為契機,讓學生"動"起來,或"緊張"或"興奮",營造出特點鮮明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從中獲得場景描寫的方法,產生自主創作的興趣與愿望。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
成語填空練 交( )接( )車( )馬( )莊嚴( )人( )人( )歡呼( )燈火輝( )
1.指名填空。
2.指名說說你從成語能想到生活中那些場景。
3.出示畫面,說說你可以用那些成語來形容畫面。
4.教師總結: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畫面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場景,人無時無刻都處在不同的場景中,今天我們的課上我們就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創設情境
今天的課上我們要來玩一個游戲,分別出示:鼓、絹花。
2.猜猜我們要玩什么游戲?
3.教師相機板書。
4.要玩這個游戲,還缺些什么?(鼓手)
5.教師渲染氣氛:鼓手很重要,全班才選一個;鼓手很威風,全班都聽他指揮;鼓手很幸運,因為——有獎品。誰想當?誰最想當?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
6.呦!這么多同學都想當,該選誰呢?干脆做一個公平競爭吧!把剛才看到的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誰說的最生動,誰來當鼓手!
7.指名學生口頭作文。
8.選出鼓手。
9.范文引路:(出示范文)這是我們班的孩子選鼓手時的情景,對比讀一讀,你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出出場景描寫時的.要點:要寫到整體和局部,寫到個別和特殊。)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入手,巧妙利用"選鼓手"這一契機,創設一個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去體驗、去感受,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口頭作文訓練,讓學生"說"起來,通過范文對比,引導同學們總結歸納出場景描寫時應注意的要點。}
二、快樂游戲,引導學生"動"起來
1.請鼓手登場。
2.宣布游戲的規則:擊鼓手擊鼓,鼓聲響起,絹花按順序傳開;鼓聲停時,花傳到誰手上,這位同學就要來表演一個節目。
3.游戲前演練,讓擊鼓手擊鼓,隨機采訪學生,聽到鼓聲時心里想到了什么。
4.游戲正式開始。開始游戲,及時引導學生捕捉游戲過程中的典型。
5.有請第一位"幸運者"登臺。
6.引導學生從這位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去觀察并描述。
7.隨機采訪鼓手、游戲時表現突出者。
8.巧下任務,剛才游戲時哪個環節或哪些環節,讓你最難忘?寫下來吧!
9.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10.寫作的興趣與信心。
11.互評互改
{設計意圖:孩子們寫作最大的難題是缺乏體驗,充分利用"擊鼓傳花"這一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充分的體驗,感受,不著痕跡地引導他們邊游戲邊觀察,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動筆"寫"起來,自然水到渠成。}
三、連段成篇,試擬題目
1.學生嘗試擬題,自由發言。
2.師及時發現精彩,請其板書。
【板書設計】
場景描寫
寫大家寫全部
寫個別寫特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熟讀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
2、能熟練地復述故事。
3、能結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能在學習中正確地運用。
【教學重點】
理解成語的意思并正確地運用。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運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結合生活和學習理解成語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入
1、讓學生講成語故事:
小朋友,你們一定聽說過許多的成語故事,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嗎?
2、師小結并導入:
小朋友們剛才講的成語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師要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個新成語,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38頁。
二、初讀成語故事
1、學生自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章。
2、小組交流:
讀了這個故事,你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你能不能在小組內將故事復述出來?
3、班上交流,并讓學生復述這個成語故事。
三、再讀成語故事,理解它的內涵。
1、讓學生默讀成語故事,邊讀邊思考:
⑴ 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⑵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合文中的哪句話來理解?
2、小組內交流自己學習的結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或向老師請教。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 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因為文與可經常去觀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下的變化,總之,文與可對竹子非常熟悉。
⑵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第三段話中,貓把那幅當成真的了,并把它抓著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合文中的哪段話來理解?
最后一段。
引導學生重點閱讀最后一段,并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理解。
引導學生說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畫畫時,胸中有現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處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運用
1、過渡:
剛才同學們理解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它,下面我們就看看同學們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 師舉例:
小明平常學習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認真地復習了,所以,在期末考試時,小明是胸有成竹。
、 學生舉例,進一步體會”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業
1、讓學生用這個成語說1~2句話。
2、課后將自己喜歡的成語積累下來,寫在積累本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小動物——松鼠。(板書課題)
2、你了解松鼠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內容)
3、你還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幫助大家多少。
二、講授新課:
(一)初步感受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認識生字。
1、學生自己獨立閱讀課文。共同交流閱讀課文時需要注意的內容。
2、學生獨立的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個別的學生。同時了解其他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3、老師出示課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詞語,檢查掌握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四肢 敏捷 鑲嵌 搽過油 格外 嬉戲 歇涼
遮蔽 榛子 橡栗 儲藏 縫隙 樹杈 搖晃 干苔蘚
4、集體交流課文中出現的不同句式現象。(出示投影片)
、潘鼈兒孟衽聫娏业娜展,白天常常多在窩里歇涼,只在樹枝被風刮的亂搖晃的時候,他們才到地面上來。
⑵松鼠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常常把窩搭在樹杈兒中間。
⑶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著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蘚鋪在上面,然后把蘚苔壓緊,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儲藏過冬的食物,把它們塞到老樹的縫隙里,賽得滿滿的。
、伤麄儙е鴥号≡诶镞,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這些句子,互相進行發音的糾正。
6、學生再進行朗讀課文,老師了解個別學生的.讀書情況。
7、請你快速的找一找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學生回答。
8、請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仔細聽課文讀得是否準確。
。ǘ┦熳x課文,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
1、在朗讀過程中,生字、詞語、句子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
2、指學生提出生字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進行解決。
比如:重點分析記憶“捷遮蔽嵌”等生字。
3、請你把新生字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它們在哪些句子中?
4、在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明白?(指學生提出來,比如:嵌、嬉戲、歇涼、蘚苔、橡栗)
5、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具體句子,利用更換詞語、直觀演示等方式進行理解。
6、在解決閱讀障礙的基礎上,學生再進行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7、指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美麗、可愛
三、課堂小結:
老師小結:短短的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一種美麗、可愛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麗、可愛呢?課下思考也可以在書中進行劃一劃、寫一寫。
四、板書設計:
美麗
松鼠
可愛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完后,想想、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一部分?為什么這么讀?
生1:老師,我喜歡讀的是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總是問母親:'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呀?'
師:請你說說為什么喜歡讀這一句子。
生1:因為我從這個句子體會到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
師:那你覺得該怎么讀?
生1:我覺得這個媽字應該讀長一些。學生試讀。
師: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覺得這個媽應該讀得短、快一些。
師:為什么?
生2:因為讀得短、快一些才能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學生試讀。
師:誰還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覺得這個媽可以讀得長一些,不僅可以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讀出作者的撒嬌。學生試讀。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全體學生試讀,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會講這個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會用這個成語。
教學重點:熟讀背誦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準備:掛圖、有條件的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備課人:初鵬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自己讀課文,讀正確
2、教師范讀,注意斷句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學習生字:濡 沫 涸
4、練讀課文,讀熟練
二、學習課文
1、借助書下注釋,試著自己講講課文的`意思
2、指導理解文意
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
2)魚相與處于陸:(許多)魚一起(就)呆在陸地上。相與: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勺g為“共同”。于:在
3)相呴以濕:(它們)互相哈氣用來濕潤(對方)。呴:張口呼氣;噓氣。以濕:使濕潤。
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對方)沾濕。
3、朗讀背誦課文
4、總結:莊子是一個灑脫的人。莊子的意思其實是說,與其兩人身處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開開心心,沒有身入困境,也彼此從來不曾認識對方。
三、拓展閱讀
【原文】 “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呵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譯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晝的永恒是自然。人對此不能參與其中,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當作父親,還終身很愛戴它,何況那卓越的真人呢?人們只認為國君勝過自己,還終身很情愿為他去死,何況那真人呢?
水源干枯了,魚兒一起在陸地上,用濕氣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濕,還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與其稱頌堯而譴責桀,不如把兩者忘掉來歸化那道。天地賦予形體讓我承受,賦予生命讓我勞累,賦予衰老讓我安逸,賦予死亡讓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著看作是樂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樂事了。
四、布置作業:語文書后給出了四個成語“杞人憂天”“塞翁失馬”“畫蛇添足”“鐵杵磨針”,查找資料了解這幾個寓言的內容,并了解寓意。
板書設計:相濡以沫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呵以濕,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有76名學生,其中24名女生,52名男生。經歷了五年的課程改革,我班學生在學習方式、質疑能力、朗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見解,敢于各抒己見,表達能力較強,并有一定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內容分析:
《雨港基隆》是北師版五年級語文“水”這一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文中作者用瑰麗流暢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雨港基隆的雨景之美,抒發了作者對基隆港的無限贊美之情。
這篇文章共8個自然段。1―2自然段描繪了基隆港的雨景瞬息萬變的自然之美。3―6自然段通過描繪雨的形態和聲音,贊揚了基隆港雨中的景色如雄壯優雅的交響樂。第7―8自然段描繪了基隆雨后的美麗景象。第8自然段描繪了基隆雨夜的壯麗、驚奇。
文章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基隆雨景的美。分別從基隆雨的急驟、雨景的變化莫測,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突出了基隆雨港美麗壯觀的景色。作者還將雨的形態與聲音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將雨港基隆的雨中景色描繪成了一種天然合奏的優雅雄壯的交響樂。而雨后景色描寫,作者又抓住了岸上與海中的日光照射的不同景象進行描寫,突出了雨后日出基隆絢麗壯觀的景象。雨夜的描繪,作者更以小處著手,通過對海面各種船只上燈光和岸上路燈燈光的描寫,展現出基隆雨景的美麗壯觀和令人感到驚奇的特點。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儆懈星榈睦首x課文,從讀中體會基隆雨的美。
、谕ㄟ^朗讀,劃分出基隆雨的急驟、雨景的變化莫測,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幾部分,感受雨景之美和壯觀。
、哿私庹n文的第3、5自然段是過渡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偻ㄟ^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谕ㄟ^重點詞,體會雨港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雨港之美,培養審美觀,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5、教學重、難點分析: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雨港之美。
6、課前準備:課件
7、教學課時:一課時
8、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導入,請同學們聽雨,邊聽邊想象畫面。(播放雨聲錄音)
2、揭示本課任務:學習《雨港基隆》。
3、匯報查找的相關資料,了解基隆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交通運輸方面的作用,增加對基隆港的了解。
二、學習課文《雨港基隆》
1、伴著雨聲,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說說短文主要講了什么?
3、引導學生談談對雨港基隆的'粗略印象。
(天氣變化無常、雨景美……)
4、學生交流。
5、再讀課文,劃出天氣無常的句子,嘗試著有感情朗讀。
(原來是蔚藍的天……使你的眼睛應接不暇。)
6、引導學生想想課文第3、5段在文中起的作用。
7、討論: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寫雨景美?(邊讀邊將文中的好詞佳句畫下來,仔細品味,小組交流)
(1)電線上的雨點;
(2)傾盆大雨;
(3)驟雨初歇;
(4)晚上雨景。
8、選擇你認為最美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讀,并體會其含義。
9、賽讀:看誰讀出了雨港之美。
10、想象基隆港的美,為課文畫一幅插圖。(播放雨聲,營造氛圍。)
11、交流展示,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講出基隆雨的美。
三、拓展提升
出示圖片:校園的雨景。
1、我們校園的雨景美嗎?哪兒美?
2、請你仿照《雨港基隆》的寫法,寫寫我們校園的雨景。
課堂練習:
1、通過想象為《雨港基隆》畫一幅插圖。
2、寫寫校園的雨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方法:
通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中“圣誕蠟燭”的含義。
情感態度: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作為子女,要關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培養學生的親情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中“圣誕蠟燭”的含義。
教學難點:
感受科林對父親真摯的愛和用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影片,導入新課
1、昨天,我們觀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梢哉f,孩子們,你們都是流著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們的心被深身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們的心,能說說嗎?
2、學生匯報,自由表達。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親,為了兒子,不辭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癱瘓在床。為了不拖累兒子,不影響兒子的學業,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竟然偷偷自殺。父親用他深厚的父愛為兒子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為了實現父親的心愿,毅然用稚嫩的雙肩“背起爸爸上學”。中國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愛爾蘭小男孩,他和石娃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還是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吧。
4、板書課題:科林的圣誕蠟燭
5、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閱讀課文
1、提出要求,自讀自悟。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工具書理解,勾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語句認真體會,并把自己的感悟寫在語句的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匯報閱讀收獲,結合課文的相關語句說說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段
﹙1﹚圣誕節前夜,科林從學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絲毫沒有為過節而感到興奮。原來,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回來的父親,至今杳無音訊。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科林對父親是多么關愛,他在為父親的安全而擔憂。
﹙2﹚科林在問清燈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點亮燈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科林奔跑了好幾個小時,敲開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門,終于搜集了足夠的'煤油,點亮了燈塔,為在濃霧里漂蕩了一周的漁船照亮了道路,為父親、為漁船上的人帶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科林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愛他的父親,為了父親,他不辭勞苦,為了父親,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責備。
﹙3﹚課文以“科林的圣誕蠟燭”為題,有深刻的含義。從課文內容可以看出,圣誕蠟燭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臨的。科林雖然由于擔心父親沒有點燃那根小蠟燭,但他卻點燃了給許多人帶來幸福的燈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誕蠟燭”,這“蠟燭”是科林對父親愛的見證。
5、將科林和石娃比較,你認為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6、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點撥:石娃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科林也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不管是石娃,還是科林,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感人的品質,那就是愛自己的父親,愛自己的親人,他們都用各自的行動去回報父親的關愛。
三、總結延伸。
1、濃于水。親情是割不斷的,親情是無私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無盡的關愛。作為孩子,應該怎么做呢?能談談你們的想法嗎?
2、學生談感受。
3、布置課后作業
﹙1﹚寫一句贊頌親情的話;
﹙2﹚寫一寫自己的親情故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的:
1.認讀“鸚”“鵡”“惶”“怔”4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聯系有關語句說說誰是鳥的知音,體會作者勸告人們真心愛護鳥兒的情感
重點難點:為什么說少年才是鳥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簡介“高山流水覓知音”這個故事
2.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書課題
4.質疑:到底誰是誰的知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通順
2.分角色讀課文中的對話,弄清分別是誰說的話。
三.自學交流,指導朗讀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第一題
2.交流討論:聯系有關語句說說誰是鳥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較朗讀:
1)面對養鳥老人的問題:我這鳥叫的怎樣?圍觀的觀眾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養鳥老人和圍觀者聽到少年背古詩前后不同的表現。
這些句子告訴我們:少年才是畫眉的知音。
3.讀句子,體會文中標點的用法。
1)我這鳥兒叫的怎么樣?
2)我怎么聽著著鳥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較明確,第一句的問號表示疑問,需要回答,第二句的問號表示反問,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組
真實美鳥唱美歌呀!
唱的是憂愁的歌,痛苦的歌!
兩句的驚嘆都表示語氣強烈,但第一句是贊揚的語氣,而第二句是申訴的語氣
4.感情朗讀
朗讀1`2自然段時,要讀出清晨公園的熱鬧,畫眉的惹人喜愛。
分角色讀時,讀出畫眉對籠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讀出圍觀者從哄笑到沒做聲的情感變化。
四.拓展
1.教師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會怎么做呢?為什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一、導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難點)
二、課前獨學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準字音,劃出新詞,并讀一讀、記一記,給課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組一個詞寫在書上。
2、比一比再組詞。
驚( ) 肢( ) 柿( ) 抬( ) 噸( )
鯨( ) 枝( ) 肺( ) 胎( ) 頓( )
3、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
4、查找有關資料,我了解了鯨這種動物的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第一學時
一、導學引領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鯨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綱的方法寫下來。(中心句在文中畫線)
2、再讀課文第一段,讀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在書上作批注)
二、盤點收獲:(說一說)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三、檢測反饋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領悟說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 )、 ( )、 ( )等說明方法說明鯨“大”。首先,作者用( )與( )作比較,說明鯨體型( );然后列舉數字說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說明鯨( );最后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將它的( )與( )作比較,說明鯨大。
《鯨》的教學設計說明
李曉虹
一、開課。(設計說明: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鯨很大,也很壯美。)
1、指名在黑板上畫一幅鯨的簡筆畫。
2、播放視頻:壯美的鯨
二、質疑:看到翻騰的鯨,跳躍的鯨,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設計說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
三、檢查獨學情況。(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主匯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并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認讀PPT上的詞語: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
3、比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確書寫這幾個字,并把這幾個字寫在插圖中鯨的相應的部位上。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重點檢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讀,關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用的是問號,明白讀書要關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標點符號,寫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標點符號。
四、根據導學案的第一題,自主學習。(設計說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話都在寫鯨的大,你喜歡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按導學引領2的要求自學。
六、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成果。(設計說明: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說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設計說明: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并結合課前搜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
八、通過朗讀來表現鯨的大: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全班展示讀。
九、盤點收獲:我們學習說明文,不僅要了解事物的特點,還要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寫作文時也要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導學案檢測反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教學過程】
一、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1、學生讀習作要求,讀后說說這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縮寫(不超過400字) 減少篇幅,適當改寫 保留重點內容,刪減次要內容。
二、習作指導 1、出示提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小英雄的什么品質? ⑵ 簡要列出文章的結構和詳略,然后根據此提綱邊讀課文,邊劃劃記,逐段刪留。 ⑶ 整理成文,檢查文章是否詳略得當,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鬼子進行不屈的斗爭是課文的重點;雨來游泳本領怎么高超,怎么從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筆帶過。 2、投影出示文章結構(列提綱) 主要內容: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機智地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 中心:表現小英雄雨來的崇高精神和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結構: ⑴ 雨來游泳 ⑵ 上夜校念書 ⑶ 掩護李大叔(重點) ⑷ 跟鬼子斗爭(重點) ⑸ 河沿上的`槍聲 ⑹ 雨來沒有死。
三、學生獨立完成習作,在小組里讀一讀,學生互評,然后讀一篇范文,并點評縮寫《小英雄雨來》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里長著很多蘆葦。河邊的蘆花村住著小英雄雨來。雨來在還鄉河練就了過硬的仰浮本領。 秋天,雨來被送去上夜校,他跟著老師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有一天,鬼子又來掃蕩了,雨來一個人在家。忽然,交通員李大叔闖了進來,雨來趕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對準了雨來,鬼子用盡各種方法盤問雨來,但雨來一口咬定沒有看見人。敵人毫無辦法,把雨來拉出來去槍斃。幾聲槍響,蘆花村的人們異常難過,可是誰也沒有料到,雨來沒有死。原來在槍響之前,雨來趁鬼子不備,扎到河里,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評析】 文章詳細地記敘了小英雄雨來和鬼子進行不屈的斗爭的經過,這是原文的重點。作文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故事干練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習作要求。
四、寫成文章。
【板書設計】 縮寫《小英雄雨來》 減少篇幅,適當改寫。 保留重點內容,刪減次要內容。 不超過400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后再作出決定。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了解故事內容,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全面、長遠地看待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兩個農夫”。
二、自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指導:將課文讀通、讀順,明確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讀得情況。
3、小組內匯報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評價總結: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后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個認為趁天冷之前賣?梢詮闹蝎@利,另一個認為天冷前買牛節省金錢。買賣成交后,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1、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講故事。
4、師生評價。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談話:這兩個農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為什么?他們還應該想到什么?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ń處熞龑В嚎梢蕴崾緩奈闹械闹行某霭l來提出建議,提出的建議應該是雙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結果。)
4、全班交流。
。ń處煈撟鹬貙W生的'思考結果,可以作適當引導。)
五、寫出你的建議。
1、根據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后寫下來。
2、學生練習。
3、教師巡視指導。
六、學習“閱讀小提示”
1、指名讀“閱讀小提示”內容。
2、師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物價上漲)遭竊送命要全面考慮
另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牛半價)遭瘟疫殺牛長遠打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說教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長春版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跌倒》,這是一首詩歌,只有12行,分為2個小節,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
說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詩歌節奏。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本詩優美語言。
說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難在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更好地落實重點分散難點,我采用自學感悟、小組交流、有感情讀等方式來完成本節教學的`。
說過程
一、談話導入,走進課堂
以理解“跌倒”的含義入手,讓學生討論說一說什么時候跌倒過,在學生介紹基礎上進入課文,使學生走進課堂。
二、整體感知,融入課堂
在理解詩歌內容過程中,我采用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方式來完成。首先,我打亂課文定式,讓學生從讀中收獲了什么來說一說自己的收獲,無論學生從哪一個知識點入手,都順勢來理解課文。
但在教學過程中收放有度,在理解過程中適時知道感情朗讀,并在讀中試著背誦。
三、總結收獲,走出課堂
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再讀課文,從中你有什么收獲?來總結全文,再次認知全文。
以上是對本節初步設想,望各位指出寶貴意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說教材
這首短詩只有12行。分為兩小結。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本詩以‘跌倒’為題。采用比喻意引發我們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這才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
說目標
有感情讀課文,體會詩的感情色彩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合作學習,探究跌倒后你應怎樣做。學習象征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來,戰勝困難走出困境,使人生變得更精彩。
說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設計
在教學實踐中我以讀帶講,在讀中自悟,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2。了解、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課前準備
搜集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交流平臺
從課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啟發的句子,讀一讀,說說感受。
把你平時從課外書中積累的、使你受到啟發的句子進行展示,和同學進行交流。
把從課文、課外書中找出的`語句,摘抄在本上。
日積月累
自己讀一讀5個句子,注意讀準字音。
簡單說一說5個句子分別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
在作業本上抄寫。
成語故事
自己練習讀短文,讀準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練習讀,互相幫助、點評。
指名讀,比一比誰的讀音最準確。
交流一下怎樣理解“水滴石穿”這個故事。
齊讀第2自然段,理解成語的含義。
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并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了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于謙平反昭雪,并賜謚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么要吟誦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范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傲一鸱贌迸c“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么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么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么特點?(勇于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并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贊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跡)了解于謙生平事跡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御。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反對南遷,并擁立景帝,率京師群眾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涂炭,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蔑被定為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后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么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后,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為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并試著默寫。
五、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勇于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巨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么。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于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后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墻壁,讓墻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13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8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7-15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19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09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語文上冊教案02-19
五年級上冊語文《水與生命》語文及教案10-28
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02-23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