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案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①能發現ABB式詞語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感受重疊的表達效果。積累ABB式詞語和成語。
②讀背《三字經》節選,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④啟發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夸獎別人,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⑤通過自由表達,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數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經》。
②學生帶字典或詞典。
③學生搜集字謎。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①談話引題。
教師結合本堂課上兩位學生的實際由衷地進行夸獎,讓被夸獎的同學談談感受。
學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難忘的一次夸獎以及當時的感受。
教師小結。人和人之間需要互相欣賞。夸獎別人就是給別人送去溫暖的陽光。因此,我們要學會夸獎別人。
②討論明法。
引導學生聯系前面的例子討論:應該如何夸獎別人。
引導學生認識到,夸獎別人首先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要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夸獎別人。
③分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組分成四組。先想想小組里每個同學的長處,再用具體的事情來夸一夸組里的同學。注意小組里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夸獎同學,每一個同學也都要被夸獎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說。
b.師生評議。評議要點:要用具體的事情;要實事求是;要真誠熱情。
c.對于同學贊揚的話語,請被夸獎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⑤填寫“成長卡”。
成長卡上分四欄:“教師說”“家長說”“同學說”“自己說”。同學間交換填后兩項。
第二課時 習作
①談話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交流一下這一學期來自己的習作寫了些什么?教師對學生的習作態度、習作成績充分肯定、表揚。
②交流拓展
語文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體現“情趣”教學的教學理念,將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讓語文學習更具生機與活力。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具有多元智能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著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設計特色:
充滿激情地讀,思維敏捷地說,形象生動地畫,動之以情地演,將思維訓練、語言發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進、整體提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發興趣,樂學新知
1、做猜季節的游戲。多媒體課件展現春、冬、夏不同季節的景色,在猜每個季節時,不是將季節的畫面直接出現,而是讓代表季節特征的景物逐步累加,使季節特點逐漸明朗,最終呈現出特征明晰的季節畫面。
(各季節景象的逐步清晰,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不同季節畫面的展現,將學生對大自然的記憶喚醒。)
2、為秋季設計畫面。幫助老師給還未完成的秋景圖出謀劃策。
(還未繪制的秋景圖給學生留出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繪出來,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密切了學生與自然的聯系,為下面學習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鋪墊)
3、揭示課題。點撥學生也可以從文章中獲取秋天的信息。
二、培養情趣,主動參與
(一)導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書,用自己最拿手的辦法認字。(可采用、請教別人、借助拼音識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幫字媽媽找寶寶”的識字游戲。
躲在每個課桌紙袋子里的是調皮的字寶寶,字媽媽正在焦急地找尋他們,隨著字媽媽呼喚寶寶的名字,請熱心的小朋友能夠又準又快地幫忙找到字寶寶。如:字媽媽問:“飄落的飄在哪里?”,學生邊舉起找到的卡片邊說:“飄落的飄在這里”。此游戲可分以下步驟完成:
(1)學生先自己認識一下字寶寶。
(2)教師扮演字媽媽,同位兩人合作找字寶寶。
(3)請一位同學扮演字媽媽,其余同學找字寶寶。
(4)同位兩人一人扮演字媽媽,一人找字寶寶。
(此識字游戲目的在于通過調動學生眼、耳、手、嘴多種感官,增強識字效率,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讀準字音,初識字型。)
3、分段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4、默讀文章,思考:文章介紹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將學生找到的秋天景色一一畫到黑板上。又高又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樹、飄落的黃葉、葉下嬉戲的小魚、葉上奔跑的螞蟻、南飛的燕子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圖。教師在板畫時可留下幾處伏筆——讓池塘里的小魚不要藏在落葉底下;僅一兩片黃葉由樹上飄落下來。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有一定的難度,通過繪畫這一方式,將文章對秋天描寫的景物匯集起來,以圖釋文,給學生構成較為完整的印象。)
(二)情趣交融,誦中品悟
1、劃出自己喜歡景色的句子。
2、把句子讀給朋友聽,和朋友共同分享。
3、把句子讀給大家聽,和大家共同分享。
(依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決定下面品悟句子的順序,以學定教。)
4、品悟“黃葉落到水里”的句子:
(1)隨學生的朗讀,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水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傘。”
(2)組織學生表演。
導語:我們來做池塘里這群快活的小魚吧!魚兒們,讓我們快樂地游起來啊!(在“小魚”們游動時,教師出示一片桌面大的梧桐樹葉教具,)咦,一大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了,哪條小魚藏起來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啊!
教師應讓這片寬大的“梧桐樹葉”在“池塘”里漂動起來,讓每條“小魚”都有藏起來的體驗。
(3)讓“小魚”們說說自己藏起來時的心情。
(4)再讀句子,讓“小魚”們讀出自己當時的心情。隨學生的朗讀課件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飄下的落葉擋住了,“藏”字真的藏起來了。而“傘”字則變成了一把形象、直觀的小花傘。
(通過入情入境地表演,使學生們體味到小魚藏在落葉底下嬉戲的樂趣,通過句子中文字的形象變化,讓學生們品味到枯燥的語言文字中也同樣蘊含著情趣。學生在親身的體驗、驚喜的發現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蘊涵的情感,再通過朗讀將自己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便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品悟“黃葉落到岸邊”的句子
(1)隨學生的朗讀,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岸邊,螞蟻爬上去來回跑著,把它當作運動場。”
(2)組織學生參加螞蟻運動會。
導語:小螞蟻要開運動會!我們可要去瞧一瞧!(出示小螞蟻身穿運動服在運動場般的落葉上準備賽跑的課件)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讓我們為他們加油吧!運動員各就位,預備,開始!(場上的螞蟻運動員爭相跑了起來)
教師和學生成為螞蟻運動員的啦啦隊,為他們吶喊助威。
(3)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受到運動場上的歡樂氛圍,有的可能回想起自己在運動場上的奮力拼搏,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的體驗表達出來。
(4)完整地感悟描寫秋天“落葉”的段落
a、朗讀寫“落葉”的段落
b、尋找文中描寫與板畫中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落實學生對“一片片”與“藏”的理解。
(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通過查找圖與文不相符之處的巧妙方式,檢驗學生的讀書效果,進行低年級的詞句訓練。綜觀一個“藏”字的理解,學生在“讀”、“說”、“畫”、“演”多種手段的靈活運用中,體驗了情趣、培養了語感、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6、品悟寫“燕子”的段落
(1)小組合作朗讀,研究能把當時情景讀出來的方式。
(2)各小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到同學合作“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朗讀的好方法。
7、品悟寫“藍天、稻田”的段落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2)學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
(3)學生配樂朗讀,教師閉眼欣賞。
教師向學生提出聽了朗讀后,也要仿佛看到美景的要求,即:天空要特別高特別藍,天上的白云可以飄起來,成熟的稻子能發出金燦燦的光亮。學生朗讀時,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領悟到“邊朗讀邊想象”也是朗讀的好方法。
三、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1、導語:多美的秋天啊!高高的藍天,金燦燦的稻田,飄落的黃葉,還有可愛的小動物們。(板書:藍天、稻田、落葉、燕子)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把秋天的美記在心里。
2、出示帶有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朗讀全文。
3、出示未帶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分段背誦課文。
4、出示未帶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背誦全文。
(按照文章敘述順序移動畫面的動畫課件,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分層的背誦指導,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已將文章記在心中。)
四、引導拓展,情趣升華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從書中、從文章中又得到這么多關于秋的消息。現在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秋姑娘等著我們和她交朋友呢!下課后,讓我們走進大自然中、走到書中去找尋她,誰對她了解的多,誰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評點:
洛克曾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斯言雖善,但游戲進入教學還得在設計上下功夫。本案從“猜季節”的游戲入手,到“畫秋季”找“字寶寶”,直到“小魚嬉水”“參加螞蟻運動會”等等,較好地體現了以游戲提高認識能力的作用。給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正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生命體驗。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班上的勞動委員李小青轉學了,補選勞動委員時,王寧提出選自己,并說了選自己的原因,同學們熱烈地鼓掌表示同意。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句子,明白王寧為什么要選自己。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9個生字中,“今”“林”的韻母是前鼻音,“名”和“讓”的韻母是后鼻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分析識記以下幾個字。
“今”的最后一筆是“ ”,不能加一點。
話:右邊是“舌”,不是“古”。
要聯系課文中的有關句子,了解字、詞的意思,有的字還可以采取擴詞的方法幫助了解字義。
2、寫字教學
“讓”“說”“話”左窄右寬。“今”的“人字頭”撇捺起筆相接,開口度大,下面的點在橫中線與堅中線的交點處。“為”的筆順是 。
二、詞句教學
“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靜悄悄”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要讓學生明白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是很認真的。
王寧說“我選我”,大家都愣住了。“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選自己的。
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這段話講了王寧選自己的原因,是課文的重點,要讓學生多讀,體會王寧說的話,一是王寧想學習朋友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二是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到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要讓學生體會到,掌聲表示全班同學十分佩服王寧自己選自己的行為,相信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
三、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如“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老師的話要讀得使人感到和藹可親。王寧說的選自己原因的那番話,要讀得很誠懇,表示他選自己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為大家服務。
四、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一)
9、 我選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5個詞語。認識“班、靜、悄、親、切、集、體”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為大家服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用選舉實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2、板書課題,提問:讀題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想想你想知道的問題明白了沒有。
2、數數共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論。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理解“勞動委員”。
(勞動委員負責班里的勞動衛生工作,班上沒有勞動委員可不行。)
(3)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想想通過讀自己知道了什么,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2)班內交流。
(3)提問: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經過思考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理解“靜悄悄”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說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是認真的。
(4)指導朗讀。
“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①王寧說“我選我”后,大家為什么都愣住了?②王寧為什么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2)小組討論。
(3)班內交流。
(①“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呆住了。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選自己的。②王寧選自己的原因,一是王寧想學習朋友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二是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到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4)齊讀王寧說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l)出示課件:同學們表情怎樣?他們在干什么?老師表情怎樣?
(2)自由讀。
(3)提問: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同學們都覺得王寧的想法很好。相信他一定能說到做到,都非常歡迎他當勞動委員。所以,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了一片掌聲。)
(4)齊讀。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總結全文。
知道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原因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讀課文。
2、認讀生字。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生字,說說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3、重點指導:
今:下面不能加一點。
心:注意“三點”的位置。
4、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本設計以《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我校國家級課題“學生自由習作指導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借助課件與鏈接課文,達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讓“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吁在學生的習作中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
【導寫過程】
一、觀察照片,感知內容
1.老師這里有這么一張相片兒,(出示照片)請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誰最聰明,你看到了什么?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地跟周圍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想。)
2.現在由我來揭示它的謎底。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同學們,你說對了嗎?
[設計說明: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發展的,因此,在學生觀察照片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由,鼓勵學生不加約束地表達出自己的發現和想法。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激發習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維,豐富內容
(一)借助課件,想象事情的經過
1.出示課件。
(課件內容為美伊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的痛苦場面。看,隨著戰爭的打響,硝煙滾滾,倒塌的建筑物,不斷發生的流血與犧牲,那場面是觸目驚心的。年老的雙親在為失去兒女而心碎,年輕的妻子在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為失去父母而痛哭……)
2.看了這些畫面,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學生從不同角度暢談自己的感受,但都表達了同樣的一種心聲:要和平不要戰爭。)
3.同學們說得多好啊!說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戰爭。因為戰爭必將給世界人民帶來災難,帶來痛苦。你看,這個小孩在哭,哭得多傷心、多無助啊!可你知道他為什么哭嗎?當時可能發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習作要求:仔細觀察照片,想一想這個小孩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當時可能發生了什么事?)
4.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說說,然后全班交流。
(二)鏈接課文,想象孩子的命運
1.通過學習《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學生結合學習談收獲。
2.是的,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夜鶯”、雨來、雷利等兒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那么,誰能來說說這個孤獨的孩子以后的命運會如何呢?(出示習作要求:這個孤獨的孩子以后的命運如何?)
3.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如:
★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撫養長大后加入抗戰隊伍,成為一名“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少年英雄。
★ 孩子無父無母,過著“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日子,飽受戰爭之苦。
……
[設計說明:“硝煙”“流血”“犧牲”等與戰爭相關的一些字眼,對處于和平年代的中國孩子來說是遙遠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課件的運用讓學生的認識變得感性化,結合課文對學生的想象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這些訓練又使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現照片,構思內容
1.談話引渡,指點迷津
(出示照片)望著照片中的人和景,傾聽著同學們的交流,我們再一次強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戰爭!(出示習作要求:聯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 你想以怎樣的身份來講述這照片上的故事,看誰的想法最與眾不同。大家分小組互相說一說。
★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誰擬定的題目最新穎。
2.自主寫作,教師巡視
[設計說明:學生看懂了圖意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身份去講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夠使學生在相同的題材下寫出有自己個性的習作。而指導學生根據圖意及講述的身份來擬定題目,引導學生多角度命題,能夠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7個生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導學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7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帶和錄音機。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7個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掛圖、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1、看圖聽音樂,說說你從歌詞和圖畫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體介紹歌曲創作背景,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
歌曲創作背景:
每當唱起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會不知不覺地走進歌詞中描繪的這種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我們想起剛剛過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總是令人難忘;這一首歌,更令幾代人都難以忘懷,因為,它不但有優美的旋律,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它的詞作者,就是人稱“詞壇泰斗”的著名詞作家喬羽。1955年,喬羽為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詞,從此,這首歌廣為流傳,打動了幾代兒童的心。50多年來,喬羽共創作了1000多首歌詞,每首都不過數百甚至數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著抒情的歌詞,心頭卻會涌起純真、振奮、美好的感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讀準字音。
(2)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小組合作交流認識的字。
(方法提示:小組長負責抽卡點名認讀;或全組輪讀;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體交流反饋。
2、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認了字,又讀了詞,把他們放到課文中,你們還讀的準嗎?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后還可以把課文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
3、指名讀,檢查生字和課文的認讀情況。
4、整體感知
(1)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看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指名反饋。學生說,老師總結。
三、精讀課文。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同座互相讀課文,把文章讀通順,并說說詩歌寫了什么。
四、書寫生字。
1、自由認記“浪、周、輕、涼”,想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重點指導“輕”,右邊的書寫要重點提示。
3、學生自由練寫,老師巡視。
五、課后作業。
1、認讀生詞。
雙槳、推開、倒映、白塔、涼爽、幸福、波浪、四周、輕輕、安排、做功課
2、寫出下列多音字的兩個不同讀音,并組詞。
倒( )( ) ( )( ) 中( )( ) ( )( )
3、熟練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生詞,學會書寫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認識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課文、
1、教師質疑:課文詩歌有三節,分別寫了些什么?是怎樣寫的?你會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為什么?
2、小組選擇你喜歡的一節探究學習。教師聽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及時給予評價。
3、匯報交流學習情況,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提示: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詞,分為三個小節,每節的結構基本一致,內容淺顯易懂,但是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也應當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表達順序。作者在描寫景物是按照從遠到近,從靜到動的順序來寫的,先寫遠處的白塔、綠樹、紅墻,后寫水中的魚兒。同時在寫魚兒的時候,作者還運用了擬人的描寫手法。最后一節是寫小伙伴的質疑“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學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詞中有一個句子反復出現了三次,“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每一次出現的語言環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讀的情感也應該不一樣,第一次是被美麗的風景陶醉,可以讀的輕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對活潑的小魚,可以讀的輕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現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樂,語音可以適當的提高,讀出愉悅歡快的感受。
4、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5、練習背誦課文。
6、指名背誦課文。
三、書寫生字。
1、自由認記“灑、做、課、排”,想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重點指導“灑”,右邊是“西”。
3、學生自由練寫,老師巡視。
語文教案 篇6
一、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著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來到了《巨人的花園》,進入了一個唯真、唯善、唯美的童話世界,下面讓我們再來重溫童話里的真、善、美,看看你又會有哪些新的收獲呢?(課件展示圖片、文字)
請大家齊讀。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感受?說得真好,分享快樂也是一種幸福!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誰著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繼續追尋《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
三、 初讀感悟。
1、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鏈接語,提煉出學習信息,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2、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幸福是什么?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注意做好批注。
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收獲,下面哪個同學來交流一下這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簡要復述課文)
哪位同學來評價一下他們復述的怎么樣?
大家說的很好,復述課文時要做到語言簡潔,內容具體,脈絡清晰,記住了嗎?
四、 再讀感悟。
人們常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至26自然段,也就是從42頁“他們都照自己的話做了,到課文結尾”,看看你是否會有新的體驗,或者讓你心動的地方?動心處請做批注。
下面咱們來交流一下你的學習體驗。 板書
聽到同學們讀得這么美,老師都忍不住想要讀一讀了,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再次感受一下幸福是什么,好嗎?下面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2、交流情感體驗。
大家都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相信大家也都有過許許多多幸福的記憶,下面結合自己身邊的事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哪位同學來打第一炮?機會總是給勇敢的人準備的!
同學們說得太感人了,是啊,幸福是一朵美麗的小花,找到他的人都是快樂的;幸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看到他的人個個心滿意足;幸福是一縷明媚的陽光,溫暖著寒日里的每個人。幸福是一種感覺,卻可以畫在臉上,描在眉間,唱在嘴上,寫在心里。幸福是一種體驗,卻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擁有。拿出你的幸福,一個人的幸福會變成許多人的幸福。
五、 拓展閱讀:
讓我們感謝埃林彼林,講我們帶入這樣一個真善美的童話世界,無獨有偶,作家魯克也給我們記錄了一篇美麗的童話《誰丟了尾巴》,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想一想這篇童話和《幸福是什么》之間在寫作手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1、 語言親切、自然、優美。
2、故事情節動人。
3、寫作方法多樣,想象豐富。、
4 、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是啊,每一篇童話都會引起我們感情的共鳴,語文基礎訓練上也為我們編排了一篇感人的童話《幸福在哪里》,讓我們一睹為快,看看哪些地方引起了你心靈的震顫呢?
誰來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把句子補充完整。)
六、 作業:
同學們,幸福就像是氧氣將我們圍繞,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現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給媽媽捶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扶著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是幸福的;當同學教會你一道難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們送給老師一張節日的賀卡時,我們都是幸福的!總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感動于心,銘記于心,課后,請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間記錄下來吧!
同學們,就讓我們在幸福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好嗎?大家一起來!齊唱《幸福拍手歌》。能與同學們一起上課,我感到很幸福,大家幸福嗎?那就讓我們共同祝福所有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生活幸福,好嗎?
這節課就上到這,謝謝大家,下課!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習日積月累、初顯身手。
2、 學習開卷有益,明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3、 學習習作。 教學重點: 用簡潔、平實的語言表達說明性語言。
教學難點: 用簡潔、平實的語言表達說明性語言。
課前準備: 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繼續指導學生摘錄筆記的方法。
1、觀察詞語的特點。
2、摘錄的方法
3、根據不同的內型積累詞語。
4、讀一讀。
二、初顯身手
1、玩游戲“傳口令”。
2、尋找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3、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4、制定規則。
5、依照規則重新游戲,繼續修改規則中的不足。
6、感悟規則的好處。
三、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一、學習《諾言》
1、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什么是諾言?誰說的諾言?說了什么諾言?
2、分角色讀對話。
3、按照要求做摘錄筆記。
4、交流筆記。
5、拓展練習。
6、實踐作業:編排課本劇。
二、習作
1、為你喜歡的游戲寫規則和玩法說明。
2、考察我們的校園生活,你覺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規則?和同學們討論,制定規則。
3、學生交流,并進行習作。
板書設計:
注意:
(1)觀察游戲的過程。
(2)介紹時,語言要簡潔,敘述要清楚。
(3)寫后,思考有無遺漏。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畫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魯迅同情、愛護勞苦大眾,和工農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堅定立場,激勵學生以魯迅為榜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三、掌握字、詞: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教時。
二、引導學生體會三寫魯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氣質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通過“‘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對‘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三寫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講解和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課文為借鑒,結合作文,寫一個初次相識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一面》是一篇回憶魯迅的文章,最初發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雜志一卷五期上,當時離魯迅逝世只有半個月時間,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先生紀念集》。在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結集出版的魯迅回憶錄里。作者阿累當時是上海英商汽車公司一個普通的汽車售票員,他回憶了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偶爾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畫了魯迅先生真切動人的形象,從而寫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義,從一個側面深刻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這一深刻主題。用“一面”作題目,樸實、親切,反映的是記敘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時也是主題所在:“一面”的力量——“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二、檢查課前預習。
課前要求預習、掌握字、詞。堂上檢查正音、正字、釋義、(詳見“教學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學生上黑板填寫,辨形可以安排選字填空練習,釋義是口頭回答。
三、劃分段落層次。
(一)確定自然段。
1、教師指導:獨立成節的一段文字最末一個標點符號如果是冒號或者是破折號,那么劃分自然段時,應該將下一個獨立成節的文字一起劃為一個自然段。
2、學生標自然段。全文計35個自然級。
(二)劃分段落層次。
根據學生討論歸納: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個層次:①1——3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事體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寫“我”渴望得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購買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寫魯迅低價賣書和贈書。
四、指導學習課文。
(一)學習1——3自然段。
1、提示:這一層首先交代了時、地、人、事,引導學生分別劃出。“接連一個禮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十一個鐘頭”,以至于“已經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這是舊社會汽車工人生活的寫照。“搖晃”一詞形象地寫出了工人辛苦顛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釋簡介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內山完造,日本社會活動家,中國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來到上海,當過日本藥房職員,后來開設內山書店,與魯迅交誼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動,任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曾經多次訪問中國,1959年在北京病逝,遺體葬在上海。著有《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花甲錄》和記述中國見聞的隨筆集數種。
3、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提示,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筆墨寫魯迅肖像。在寫肖像之前,首先寫書店里“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說得很快”、“有時忽然一陣大笑,象孩子一樣的天真”,氣氛和諧而又活躍。文章由朗朗的笑聲寫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為是“陰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長臺子旁”,印象當然不甚清晰,卻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輪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問: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樣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魯迅的大致輪廓的?學生回答,教師的摘要板書:“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總寫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支煙嘴”(再從衣著、嗜好寫印象)。
(二)學習4——14自然段。
1、這一層,寫了作者翻檢書籍和內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寫了“我”渴望買書卻又力不從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會科學雜書,作者覺得怎樣?翻到《毀滅》一書時,“我”的心情又怎樣?為什么?學生回答,明確: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覺得沒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毀滅》時,馬上記起雜志上介紹過“是一本好書”,又見到“魯迅譯”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可見魯迅著作的感召力,魯迅是為勞苦大眾說話,和勞苦大眾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將第5自然段刪節過的文字與原文比較,怎樣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我記得一本什么雜志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毀滅》?”加上這一句,更顯
出“我”的驚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檢過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作過比較之后,此時,盡管“秋風”“細雨”(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扭”字,很形象,把風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向上鉆”,“我”卻就像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陽光一樣,驚喜之情,無可言狀,“《毀滅》?”句正表達了我的這樣一種心情,表達了“我”渴望讀到魯迅的書的一種急切之情。“赫然”表達了對魯迅的無比敬仰,“……便……立刻……”,又表達了驚喜之情。
3、請大家說說這里的“忽然”一詞的作用。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者對社會科學雜志不合意,“秋風”“細雨”又令人冷得掃興,通過“忽然”一轉,又是另一種感情,這樣不僅使前后文貫連了起來,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毀滅》的渴望和對魯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讀第4、5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及其對魯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讀第6——14自然段,體會內山老板對“我”熱情接待的感情。內山老板是魯迅先生的朋友,我們中國人民的朋友,他是這樣同情中國、同情窮苦工人,內山老板確是值得我們敬愛和感激的“先生”。
6、引導學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買書這種矛盾心理的詞語、句子。詞語:“窘”、“躊躇”、“摩挲”,引導學生看課本有關注釋;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飯是不能不吃的,然而書也太好了……我摩挲著那本書,舍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矛盾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下一課再學習。
五、布置作業
除常規作業外,可加下面標點訓練:
給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標點(不看課文,作后自對):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毀滅我記得一本什么雜志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學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寫魯迅肖像的主要詞句。
二、繼續指導學習課文。
(一)“我”正躊躇,老人出來了。文章又一次集中筆墨描繪了魯迅的肖像,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二寫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與一寫肖像作比較。學生齊讀節16自然段。
(二)指定學生上黑板摘要寫出二寫魯迅肖像的主要詞句,教師整理、修正(板書要求參考板書設計總表有關部分)。
(三)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分析:這段肖像描寫,文字雖然不多,卻是十分逼真地再現了魯迅外形消瘦精神卻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與魯迅面對面觀察更為仔細,描寫也就進了一層,先寫面孔,次寫頭發,再寫胡須,就像電影中逐漸放大的臉部特寫鏡頭一樣,把人物最鮮明的外表特征,由整體到局部再到細部,逐一展現在讀者眼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寫肖像只是突現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黃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的外表特征;二寫肖像,從瘦入手著重寫他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接著通過“但是”一轉,由“一根根精神抖擻”的頭發、“很打眼”的濃黑的胡子,寫他“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完全是個戰士的精神狀態。(要求學生在有關詞語下劃線。)
(四)集體慢速朗讀第16自然段,體會作者通過最鮮明的外貌特征,描繪出魯迅精神狀態的肖像寫作特點。
(五)第17自然段寫作者仔細觀察后的深刻感覺,使讀者進一步加深印象。請同學上黑板作這方面的選詞填空練習(出示小黑板):
“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按摩)(嚴厲、嚴肅)和——(慈祥、慈愛)交織著的——(撫摩、撫摸)似的。
(六)要求學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別找出人物肖像描寫(通過人物外貌的描繪,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寫)、語言描寫(通過人物語言,去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用人物行動去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寫)的有關文字。學生回答,教師歸納:①肖像描寫集中在第16自然段。②語言描寫:“你要買這本書?”“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這種誠懇的勸告,充滿了感人肺腑的摯愛。③行動描寫:“他看了我一眼”、“他從架上扳下一本書來”、“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這樣的誠懇、熱情,這與平素見到的“西裝同胞的嘴臉”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心理描寫,集中在第17、第21兩個自然段。本文較好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七)講讀第24——31自然段。
教師范讀。簡析:通過對話描寫,說出了魯迅的贈書。魯迅的贈書使作者大為感動、振奮,平添了力量,恢復了勇氣。在這基礎上,三寫魯迅肖像。我們看,三寫魯迅肖像與前兩次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教師邊歸納邊板書)第三次肖像描寫,既寫外貌,又寫精神,是前兩次肖像描寫的綜合。這是它的主要特點。同時,對煙嘴和長衫寫得更細了: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牙黃羽紗的長衫”作者所以一再寫這些特點,目的是為了表達作者對魯迅的崇敬心情和使讀者對之不斷加深印象。(要求學生將第三次肖像描寫與前兩次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別用雙線和單線把它們劃出來)當作者想起這正是哪本雜上的一段訪問記所寫的時,他的心情無比激動。請同學們回答,哪些詞、句表達了作者激動的心情。學生回答,明確:“您就是——”,“——”這里表示由于十分高興激動而說不出話來:“結結巴巴”、“喜歡得快要跳起來”;“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的重復;兩個“蹦”字。魯迅的表情是“微笑”、“點頭”,顯得那樣的安祥、慈愛,充滿了對窮苦工人的信賴和關切,對青年一代的鼓勵和希望。
指名朗讀第30自然段。啟示體會用詞:同志、朋友、父親、師傅、戰士。
集體朗讀,要求將第27自然段和第30自然段中“這一來不會錯了……越老越頑強的戰士”連起來讀,進一步體會通過肖像描寫突現人物性格和精神的作用。“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用時間的停頓突出“瘦”,與上文的頑強呼應,顯示了魯迅的精神狀態。
(八)結語:“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甚至親自送書給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孩子般天真的笑聲,使人想見先生性格的爽朗;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么謙遜;那“帶著獎勵似的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于細微處見精神,魯迅的品格是多么偉大!“一面”的印象有著無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業:
(一)課本“思考和練習三”。
(二)預習思考:課本“思考和練習二”。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課,檢查“作業(一)”,答案參見前兩教時的有關內容。(教師歸納時,出示板書設計總表)。
二、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一)集體慢速朗讀第32自然段,體會作者為什么能在“歷盡……”“受盡……”“艱苦”和“虐待”的情況下,能“咬緊”牙,“哼都不哼一聲”,“總是昂著頭”?這力量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思考、議論,明確:這力量是從“一面”來的,是“一面”給了作者這樣巨大的精神力量。因為“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提問:在這一段里接連用了一系列動詞,從表達思想內容來說,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議論回答,明確:這一系列詞都是寫“我”在種種艱苦和非人的待遇面前怎么能咬緊牙關,昂首挺胸的,充分顯示了“一面”給人的巨大力量。
提問學生:“歷盡”與“受盡”的位置在文中能否對調?明確:不能。互換后動賓搭配不當。
(二)學生自由默讀第32自然段 加深理解上述內容。
(三)齊讀第34、35自然段。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崇敬的心情,同時也進一步寫了“一面”的力量,決心“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四)集體朗讀第二部分。
三、課文小結與當堂鞏固練習
四、布置課外作業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淺顯的童話故事,主要講一只丑小鴨自從出生以來就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負,被迫離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發現自己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本文文質兼美、圖文并茂、富有兒童情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依據“新課程”理念,教學本課時,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并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感悟丑小鴨在悲慘的日子里,仍然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閱讀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時,讓學生從小懂得既要善待別人,互相尊重,也要正確地對待自己。并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孤單”、“羨慕”等重點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師:孩子們,今天有一群可愛的小鴨子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可是它們很調皮,躲在了生字蛋的后面。如果你讀準了字音,它們就會跳出來,愿意請它們出來嗎?
2、形象識字。教師點擊生字蛋,生字蛋破開,出現生字,學生讀、記(讀得正確,蹦出一只小鴨)。
3、揭示課題。(最后一個生字蛋破開,出現丑小鴨形象)。師:喲,它是誰呀?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比較一下,它的樣子與前面的小鴨有什么不同?(抽講),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的欲望,把學生從枯燥的識字中解脫出來,增強了自主識字的興趣。同時,最后一個生字蛋破開,出現丑小鴨的形象,通過觀察、比較,了解了丑小鴨的特點,引入課題自然。)
二、自主閱讀,感知形象
1、自主閱讀。師:丹麥著名的童話家——安徒生老爺爺還為丑小鴨寫了一個故事呢!想讀讀這個故事嗎?……下面,請小朋友自讀課文,看看安徒生老爺爺是怎樣描寫丑小鴨的樣子的?請用“——”勾畫出有關句子。
2、感知形象。出示畫面,說說丑小鴨和其它的小鴨有什么不一樣?看屏幕填空。
丑小鴨: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小鴨:它們的毛黃黃的,嘴巴扁扁的,身子肥肥的。
3、感情朗讀。引導讀描寫丑小鴨樣子的句子,體會它的可憐。
(評析:在此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了丑小鴨的形象特點,加深了認識。再通過填空、讀句子,有機滲透了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內容。感受到了丑小鴨的形象丑,為學習下文作好了鋪墊。)
三、細讀體驗,互動交流
(一)自讀自悟,體會丑小鴨在家的孤單(第三自然段)。
1、自讀勾畫。課文的哪些地方最感人?用“——”畫出有關句子。
2、角色轉換。如你就是文中的丑小鴨,受到別人欺負時,你會想些什么?
3、互動交流。(1)小組內交流;(2)相互評議。(3)聯系上下文理解“孤單”一詞。
(二)渲染氣氛,體驗丑小鴨的悲慘生活(第四、五、六自然段)
1、渲染氣氛。(看動畫)師:孤單的丑小鴨受盡了欺負,它忍受不了,只得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家。它在外面又過得怎樣呢?
2、品讀課文。自由朗讀,想想丑小鴨在野外的生活怎樣?
3、互動交流。看了丑小鴨在野外的生活情景,你想說點兒什么?
4、深入賞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三)觀看動畫,感受丑小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播放動畫。師:是啊,可憐的丑小鴨在這樣艱難的生活中熬著。可是,它仍然能從生活中發現很美的東西。有一天,丑小鴨看見一群潔白美麗的天鵝從空中飛過,它又驚奇又羨慕,丑小鴨羨慕什么?(抽講)2、生生交流。此時,丑小鴨會想些什么呢?
3、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羨慕”。(生:看見別人有好的東西,自己也想擁有,這就叫羨慕)
(評析:朗讀、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在此環節中,教師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生感悟到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通過多向交流,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意識,使學生的認知得到了升華。)
四、拓展思維,放飛情感
1、教師激情。丑小鴨懷著美好的愿望,熬過了凄涼的秋天,熬過了寒冷的冬天,終于走進了萬物復蘇的春天,它的愿望實現了嗎?
2、自主探究。自讀課文,找找描寫天鵝形象的句子。
3、同桌比賽。丑小鴨看看湖里映出的自己漂亮的影子,想起原來的樣子,心情會怎么樣?有感情地賽讀課文第七自段。
4、拓展思維。如果你就是白天鵝,這時候會想些什么呢?
小組內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5、升華情感。白天鵝撲撲翅膀,向藍天飛去,飛向更廣闊的天空,飛向新的生活。同學們,看到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你們羨慕它嗎?也想變成美麗的天鵝嗎?好,請大家隨著音樂,也展翅飛翔吧!
(評析: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此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學生開啟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豐富了人文情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五、課外延伸,豐富知識
1、推薦安徒生站。
2、小組合作自編自演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
28、丑小鴨
孤單羨慕
丑小鴨→∣→∣→白天鵝
可憐美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7-14
語文《關懷》教案11-25
語文《貓》的教案11-27
《語文天地》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