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引號的作用。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及想象的能力。
4、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問:當你們剛看到課題的時候,曾想到它會是一篇什么樣的?
2、讀了課文以后,你知道它寫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標上小節號,一邊讀一邊想想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詞語:
繁殖 捕殺 枯黃 生機勃勃
慘 災難 蔥綠 傳染病 生兒育女
*指名讀一讀
*討論“怎樣抓住它的關鍵部件記憶字形?
*說說你不能理解的詞語,集體討論。
三、課堂作業
1、練習讀課文,準備讀給大家聽。
2、抄寫詞語
繁殖 捕殺 枯黃 生機勃勃
慘 災難 蔥綠 傳染病 生兒育女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聽寫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畫來描繪。
想想:每幅畫上該畫些什么?怎么畫?為什么這么畫?不太好畫的部分用直線標出。
交流自己的畫。
2、討論: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況?森林呢?
。2)后來狼和鹿的情況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3)結果,凱巴伯森林變成了什么樣子?
* 理解: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
* 體會森林里鬧饑荒的情景。
3、板書:
三、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從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這樣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是什么意思?
二、繼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下列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1)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2、討論:
(1)什么是“功臣”?為什么講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壞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壞蛋”呢?
3、小結:文中三處引號所引用的詞語都是要引起人們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指導復述
指導:恰當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復述。
同桌練習復述。
指名當眾復述。
六、作業
總結: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乘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賦諸于行動。讓大家齊心協力,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調查,了解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們愚蠢的行動;去行動,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將得到的獎品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后代的幸福。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讀通讀懂課文,并能很流暢的讀。
2、能根據課下注解理解課文內容。
3、能對課文中的描寫部分展開豐富的想象。
4、了解對山市的科學的解釋。
二、重點和難點:
1、第2、3、4點為重點。
2、第3、為難點。
三、課時安排:共四課時(本教案主要為第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對鬼的認識:
1、世界上有沒有鬼?
2、鬼是什么樣子的?
3、你看過鬼沒有?
4、為什么稱之為鬼?
——————在黑板上板書《鬼市》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見教材全解
三)、文意疏通(預計三個課時)
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學起來難免會有些吃力,所以在授課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詳細,最好能把重要字詞的解釋都板書在黑板上(具體見課本)。此過程非常重要,一定要強化和深化
E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吃驚疑惑不解心想附近,近處
一切烏有
通“無”沒有
第四課時 -
1、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樓
2、誰知道海市蜃樓是怎么產生的?
——————(這一問題應該很少有同學能回答上來)
大家現在對這個問題應該是很難解釋的,我們想想遠在好幾百好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知不知道是怎么產生的了?——他們不知道,不明白海市蜃樓象產生的真正的原因,如果硬要他們來解釋的話這種現象的話,猜猜
他們會怎么解釋——————鬼神在作怪————所以在古代人們又把海市蜃樓叫做“鬼市”。
鬼市:古時的人們由于科學知識不夠全面法解釋山市等大自然的現象,總以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這些解釋不了的現象稱做“鬼市”
海市蜃樓產生的現象:海市蜃樓,是大自然中一種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
首先要明白為甚么光線在空氣中會被折射。原來,不同溫度的空氣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許多不同的介質一樣?拷孛娴目諝廨^熱,折射率較低。我們可以把空氣想像為許多層的介質,而每一層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內反射。如果光線微微傾斜地從玻璃射進空氣,一部分的光線會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會被折射,從玻璃中走出來。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較空氣高,所以折射角總是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越來越大,被折射的光線便會越來貼近空氣與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臨界角度,光線便只會被反射,而不會折射出去。這個現像叫做全內反射
3、(海市蜃樓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為他的神奇和變換,它仍然被評為縣里的八大景觀之一,作者在寫孫公子他們看到的山市時也寫得非常的詳細,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課本,)
作者筆下的山市是怎么樣的?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4、作者一共寫了山市的六種景象,這五種景象都是同時產生的嗎?它們是按照一種什么順序來寫的了?
——————不是,時間順序
忽見————無何————未幾————繼而————逾時————倏忽
(一詞多義)
文中一詞多義的例子:
然:然數年恒不一見(但是)塵氣莽莽然(。。。。。。的樣子)
數:然數年恒不一見(數詞,幾)層層指數(點數,計算)
5、海市蜃樓變換多端,數年都見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孫公子他們看到山市時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答出變化)
疑惑————明白————驚嘆————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緊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6、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機緣里的幸運。蒲松齡《山市》文景皆佳,韻味蕩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歷歷如畫,無論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給人以身臨其境、賞心悅目之感。我們有理由相信《聊齋志異》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也有此種妙處。同學們不妨開闊視野,看看這些作品。
7、作業:(學習指導第六、七大題P45)
六、把下列這段話中省略的內容補寫在括號中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于)樓上,(他們)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孤塔)高插青冥,(孫公子與同人)相顧緊疑,(他們)念近中無此禪院。
七、初生階段:孤塔宮殿
發展階段:城郭
高潮階段:危樓
消失階段:常樓高舍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8、板書:
山市————————————鬼市
山市變幻: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時間順序:忽見————無何————未幾————繼而————逾時————倏忽
心情變化:疑惑————明白————驚嘆————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緊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文學常識
2、理清故事情節,學會講述童話故事
3、掌握本文的寫作手法,總結童話的寫作特點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像的寫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3、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二、接觸新課,走近作者
1、寫出你知道的童話故事,說說看童話有什么特點?
2、寫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關情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復述課文故事
1、本文講述一個什么故事?把本故事壓縮在150字以內
3、故事中寫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四、研究課文,理解內容
1、剛才我們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那么試試可不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點
2、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騙子行騙為什么一路綠燈?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情節發展,騙子在安徒生的筆下他們最終沒有落入法網,實在耐人尋味。運用你的想象力續寫文章《大典之后》。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童話運用想象的藝術特點以及運用夸張達到諷刺效果的寫法。
2.正確認識童話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會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揣摩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2.通過梳理寫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多元解讀童話主題,在感染和熏陶中培養健康人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從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多元解讀童話主題,依據主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三、教學策略
學生對于安徒生的這篇童話早有了解,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但往往流于情節與人物的淺層理解。因此,本課主要采用復述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同時通過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加深對童話主旨的理解。
1.童話篇幅頗長,不宜在課堂通篇朗讀,通過復述梳理脈絡,抓住敘事要素即可。
2.學生對于童話有個性化理解,分組討論可開闊學生思路,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全班的討論交流,有助于學生對童話的深入理解。
3.童話的主要寫作手法是想象,最后的拓展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五、六兩個單元引導我們走入大千世界,探索萬事萬物的奧秘和見識各色各樣的人物。我們已經在第五單元中見證了偉大的科學在各個領域的巨大影響力。在第六單元中,我們將走入想象的世界,看看在想象中折射出來的各種社會現象。我們首先走入的就是想象最為豐富的童話世界。而提到童話,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起一位大師,那就是──安徒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境。
(二)作者簡介
師:同學們對安徒生和他的創作有哪些了解,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的代表作家,童話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1835年開始寫童話,一生共創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話作品。代表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海的女兒》等。
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夜鶯》《皇帝的新裝》《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主題以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與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為主。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設計意圖】擴大知識面,為理解童話主旨做鋪墊。
(三)研讀文本
1.整體感知。
師:(1)下面是關于這篇童話的結構圖,請大家根據結構圖復述童話的情節。
(2)童話刻畫了哪些人物?這些人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
(3)你能否用一個準確的動詞將人物和“新裝”表現出來?
(明確文章的線索和結構)
【設計意圖】抓住童話的主要人物,理清情節發展過程。
2.選讀重點情節,讀準字音。
炫耀(xuàn) 愚蠢(yú) 妥當(tu?) 欽差(qīn) 滑稽 (jī) 陛下(bì)
賜給(cì ) 爵士(jué) 頭銜(xián) 勛章(xūn ) 稱職(chèn) 呈報(chéng)
御聘 (yù pìn) 駭人聽聞(hài)隨聲附和(hè)
【設計意圖】掌握本課的重點字詞的讀音。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引子和開端部分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皇帝?是怎樣表現皇帝的這些特點的?
2.文章的高潮和結局部分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皇帝?是怎樣表現皇帝的這些特點的?
3.騙子有怎樣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4.分別分析大臣官員和孩子的性格特點。
5.文中刻畫了哪兩個群體形象?他們說謊的原因和皇帝大臣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群體形象的刻畫有什么意義?
6.能否用一個字來概括這篇童話的情節?從行騙者和被騙者的角度分別分析謊言不被揭穿的原因,從中分析這篇童話的意義。
師點撥: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騙局,而這個騙局是有兩個騙子導演的,這個故事從騙子行騙開始,到小孩揭穿騙局結束,始終沒有離開這個“騙”字。所以說,這個故事是圍繞著一個“騙”字展開的。那么這個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就圍繞著一個“騙”字顯出了他們的真面目。
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呢?就是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狡猾的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那么該如何來評價文中的騙子呢?兩個騙子其實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一方面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惡靈魂,也可以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病態。
本文寫出騙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騙,寫出皇帝和大臣們都甘愿受騙、并且騙人,最后寫出皇帝赤全身在大街上,構成了豐富想象、大膽夸張的寫作特點,無情地鞭撻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們的愚蠢虛偽、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虛偽、愚蠢的本質,同時告訴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設計意圖】深入探究童話的主旨。
(四)語言品析
1.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錢花掉。
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提示:抓住皇帝愛穿新衣服的特點,緊扣皇帝的身份,從修辭手法作用的角度分析。)
2.“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老大臣一邊說,一邊從他的眼鏡里仔細地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
(提示:結合說話人的身份,從語氣語調的角度分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童話的語言特點及寫作手法。
(五)拓展思維訓練
就下面設定的情景,展開大膽想象,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體會童話想象力豐富、情節生動的特色:
1.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重要軍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應如何?
2.大臣走后,想象一下兩個騙子會說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裝后,想象皇帝回到宮里想什么做什么?
4.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
【設計意圖】把握童話主旨,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業
愚蠢的皇帝在赤全身后,回到宮里他會怎么做?是怒不可遏地將小孩子抓起來,給予嚴厲懲罰,還是悔過自新,做一個一心為民稱職的好皇帝呢?請你發揮合理想象,為文章續寫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不少于300字。
【設計意圖】將本文所學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實現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以動物為專題,編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學作品和“語文園地”。既有同一作家寫不同動物,又有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全組共編排了《白鵝》《貓》兩篇精讀課文,《白公鵝》《母雞》兩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體會每一種動物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特點,初步體會幾位作家語言的不同風格。配合本組專題語文園地也相應作了安排——“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愛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拔业陌l現“引導學深發現作家的語言特點,體會作家表達喜愛之情的特別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這一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二、教學目標
1、學認生字35個,學寫35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45個;學習摘錄筆記,結合單元主題理解和積累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進行感悟,提高閱讀的能力;通過讀書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可敬;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寫動物,觀察角度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進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特點的。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五、教學建議
《貓》貓是常見的家養小動物,絕大多數學生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過貓,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學本文時,要注意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味詞句,將讀、說、悟、寫融為一體,將學生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松鼠》學習第一部分,啟發學生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到松鼠的美麗、討人喜歡?然后,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朗讀課文,感受松鼠的美麗,同時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白鵝》教學時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讀的主旋律是鵝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厭,而是引人發笑、饒有風趣,因此,朗讀的情感基調是趣味性,要讀的妙趣橫生才好。
《白公鵝》要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特點,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著讀《白公鵝》和《白鵝》這兩篇課文中內容相似的部分,讓學生領略同一個意思用不同方式表達的奇妙。
語文園地中的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按排。將“我的發現”——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穿插在課文的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尋找規律!叭辗e月累”中的內容重在誦讀,不必過于在理解上下工夫。
六、課時安排
《白鵝》2課時《白公鵝》1課時《貓》1課時《母雞》1課時《語文園地》3課時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理解它所組成的詞。
2、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體會比喻句。
4、 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課內外結合,體味作者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和壯麗。
課時布置: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圖片,板書課題
2、 生齊讀課題
3、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想知道更多嗎?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 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 感知主要內容的.
(2) 會讀會認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發明 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協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發明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讀這些詞語.
(3)指名初步解釋詞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體悟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局部都圍繞“奇跡”寫了哪三個方面?
2 同學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局部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身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異的景象呢?
2.講讀.
3 比較:“奇異”在不在句子中的異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話說一說.
6 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8“發明”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9 “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發明了這人間奇跡?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發明了這人間奇跡.
10最后兩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發明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2、將第一局部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3、 指名讀, 生評議.
14 、齊讀.
五.安排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2、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明確交際內容——掌握交際方法——創設情境,互動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和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清楚表達,并能說得生動有趣。
教學準備:收集書中人物
教學設計:
1.你們都愛看課外書嗎:那么在這些書中肯定有很多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開展調查:你們都喜歡讀哪些課外書,列舉出最受同學歡迎的幾部書。
3.小組討論:這些書那些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為什么喜歡書中的這幾個人物?講一講這個人物身上最能表現他性格特點的一兩件事情。
4.全班交流。
5.學生評價。
6.評出班上的“說書大王”個性化備課: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學會經過細心觀察與認真思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發現規律,初步具備辨疑析難的意識,培養學生有一基本的科學意識,注意從日常事物中找尋學習內容。
2、了解氣候物象的基本知識,學習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規律的精神,學習勞動者積累的各種經驗。
3、學習本專題的說明形式,體會說明語言的特點;提高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能考慮用專題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識。
4、借助所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積極思考,發現并研討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誦讀四首古詩。
2、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提高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
第一教時
學習四首古詩
一、情景導入。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不僅給我們后人帶來了很多文學知識,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讓我們理解許多物候氣象方面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首,來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各個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過程
1、學習《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誦讀、理解、賞析),找一同學準確地有感情地讀這首詩。
(2)齊讀這首詩,并體會詩所表達的意思
小組討論明確;到了五月,祁連山仍就白雪皚皚,沒有鮮花,只有天寒地凍。雖然傳來吹奏《折楊柳》的笛聲,卻依舊看不到一絲春色。一早就隨著戰鼓聲去搏戰,到了夜晚也只能抱著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著的劍,像傅子介那樣為國除害,消滅敵人。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析。
如:“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點詞“曉”和“宵”就畫龍點睛地把戰士們夜以繼日、無怨無悔地駐守邊關、英勇殺敵的可貴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盤托出,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讀了不禁肅然起敬,為之擊節贊嘆。
。4)了解本詩中有關物象知識的記載。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這里由于海拔高,氣候惡劣,夏歷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熱的季節,可是祁連山上只有皚皚的白雪,哪里有爛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異。
。5)背誦這首詩。
。6)引導學生閱讀《塞下曲》的其它幾首。
2、因第二首還是李白的詩,讓學生試著自己去閱讀、賞析。
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惑。教師只是在學生解決不了時,給予適當地補充。結合素材教學片,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學生的詩歌賞析能力。
3、學習第三首《塞下曲》
(1)學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學知識,如有不再近一步補充。
(2)自由朗讀這首詩,領會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風高的夜晚,大雁驚起高高地飛,敵軍趁著夜色偷偷地潰退,將軍正要率領騎兵追擊,飛揚的大雪,立刻落滿了戰士們的弓箭刀槍。
。3)選擇喜歡的詩句進行賞析。
如:后兩句在表現手法上,沒有用正面描寫的方法,而用側面烘托,沒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的情景,所謂“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扣人弦,引人聯想,言有盡而意無窮。
。4)了解本詩所含的物象知識
“月黑雁飛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飛之時,卻見大雁高飛,暗示定有敵情。
。5)背誦這首詩。
4、學習第四首詩
。1)了解蘇軾及其代表性的作品;莩,北宋僧人,能詩能畫,尤擅水禽。
。2)自由閱讀這首詩,體會其內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兩枝桃花爭相開放,春江之上,鴨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蔞蒿已經長滿了岸邊,蘆芽還很短,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時節啊。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賞析。
提示:注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4)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本詩。
(5)了解詩中有關的物候知識:
。ǹ吹搅耸V蒿滿地、蘆根發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三、拓展想象。
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還有那些詩中體現了物候現象?
1、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業:
1、理解并背誦四首詩
2、完成《導學與測試》的單元練習。
五、教學后記:
第二教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借助網絡,查找、篩選、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內容。
2.學習用準確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介紹某一小知識。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氣象物侯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學習篩選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動的語言改寫所篩選的信息。
三、教學過程
1、感知內容:
認真閱讀這組文章,從多面角度多側面了解有關云識天氣、物候和物候學中的物候的知識。引導學生對每篇文章的觀點、價值觀一一進行考察。
。1):閱讀《看云識天氣》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倭私馊绾慰丛谱R天氣?了解云和天氣的關系。
②理解說明語言的通俗準確性。說明方法的恰當性。(分類別、打比方等)
③了解文中所出現的氣候物象的知識。
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雁鵝過,趕快播;雁下地,就嫌遲。
文章末尾提醒我們“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天氣預報”。說到天氣預報,以前的天氣預報,僅僅預報一下明天的天氣,而現在的天氣預報,既預報天氣,也介紹有關天氣、物候方面的知識;既講究科學性,也注意趣味性,這樣,既吸引觀眾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學知識的作用。
、茏寣W生欣賞多姿多彩云彩圖片。(教學素材片)
。2)閱讀《大自然的語言》了解物候現象的特征、成因和意義。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賽一賽,以小組為單位,看誰搜集、整理的天氣物候的諺語多
如:①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谂谂_云,雨淋淋。
、劢i過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萏焐硝庺~斑,明日曬谷不用翻。
、尬鞅遍_天鎖,明朝大太陽。
。2)已布置同學以小組為單位,確定研究主題,今天請同學們篩選整理資料,并派代表用2至3分鐘時間介紹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到準確生動、通俗易懂。
(3).給每一小組25分鐘時間,25分鐘過后,各小組展示多角度、多側面的思考,各抒己見,充分展示個性,不要造成思維定勢,不要用給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學生。
。4).交流后,請同學互評,教師最后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增長了不少的知識,(5)、課后還可以進行研究,當然還可以有更好的選題,如:
①《古代詩詞中的氣象知識》
②《從諺語看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認識》
、邸段膶W作品中是怎樣描繪物候現象的》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篇文章《看云識天氣》、《大自然的語言》,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地感受了說明文的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一些氣候物象方面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我們應像前人一樣多觀察、多積累,爭取了解更多的知識。
五、作業布置
1、完成書后練習一、二題
2、觀察近幾天云彩的變化和天氣情況的變化,能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釋嗎?
3、課外再積累一些關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諺語、詩句。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體悟,尋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本詩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對殘酷的現實,始終不渝的熱愛祖國、相信未來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揣摩詩歌語言,賞析詩歌豐富含蓄的意象。
2.難點:體會詩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賞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有一首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這首詩就是《相信未來》,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緊接著向學生介紹作者,同時交代清楚詩歌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齊聲誦讀詩歌,給詩歌斷句,標出重讀字詞,并且明確詩歌總體結構。詩人從我怎樣相信未來到為什么相信未來,最后呼吁人們相信未來。這是整體感知的第一步,通過自己的誦讀體驗。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音頻文件,注意朗讀者節奏、語氣、語調的變化,從而體會詩人當時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在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我將從詩歌的具體意象入手,讓學生討論意象的運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
具體來說就是明確:
第1節中的蜘蛛網、爐臺、余煙、灰燼、美麗的雪花這項意象代表的含義,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荒蕪、窮困和艱難,詩人從艱難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在第2節中學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這些意象,從生命由新鮮至黯淡、從熱情到失意、從飽滿到枯竭的過程,了解詩人從人生的苦難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2.接著請學生仔細朗讀第3節,此時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合理斷句。因為不同的讀法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別注意這里運用比喻修辭。教師針對排浪,大海、曙光具體分析它們與手指、手掌、曙光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具體研習能了解這是詩人由真實內心升起的相信未來的信念。
3.在接下來的4-6節朗讀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從意象的把握上來理解為什么要“相信未來”,從腐爛的皮肉、脊骨這些意象來看清人們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第4節視角“我”到“她”,她是未來,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就成為了歷史,歷史不可抹去,未來將會做公正的評價,正因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著評定。
4.再次朗讀,加深體驗。在具體的意象分析后,學生已經對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來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即這首詩歌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真切感受詩人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朗讀之后,學生應該很明顯就能發現詩歌運用了反復手法。
(四)延伸作業
比較閱讀食指的另外一首詩《熱愛生命》,希望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無論人生多么艱辛、命運多么坎坷,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未來。
五、板書設計
相信未來
食指
描繪現實,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發出召喚,相信未來
語文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繼續撰寫研究報告,修改完善研究報告。
教學過程
一、繼續撰寫研究報告
二、組內討論修改研究報告
1.研究報告的標題是否表述清楚?
2.有關的信息資料表達是否明確?
3.語言是否通順?
4.是否還可以用圖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觀的表達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報告
小組合作謄寫或打印研究報告,并做好裝幀美工等工作。
第十課時
學習目標
交流匯報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學習的收獲。
課前準備
各小組做好匯報準備:
。1)人員分工,確定主報告人;
。2)準備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內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匯報研究報告
1.支持人宣布匯報展示活動開始,說明有關的注意事項。
2.各小組輪匯報展示。
。1)小組內的主報告人匯報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傺芯康闹黝}。
②調查研究的過程。
、垩芯康慕Y論。
。2)同一小組的成員對匯報進行補充或發表意見。
。3)聽眾提出疑問,請匯報人或其他成員解答。
各研究小組一次輪流匯報。
二、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學對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及其匯報作出,如,打分、評星級等。
2.教師作出綜合。
三、暢談綜合性學習體會
1.自由交流: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師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動的方向。
。1)經常瀏覽報刊、雜志、書籍、絡,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隨時保存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庫,比如:簡報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歸類,以便今后查找。
。2)經常和其他人進行信息交流,養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合理的使用各種信息的習慣。
(3)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試著寫寫研究報告,到時候還可以匯編自己的研究報告集。
教后記
優點:對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及其匯報作出.。
缺點:個別學生不會搜集研究資料。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30
語文《秋游》教案06-22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語文拼音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