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9-29 13:16:1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匯編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匯編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4個生字。詞語積累6個,抄寫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讀課文。

  3 能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沙灘上城堡和城堡里發生的故事。

  4 激發學生對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建議:

  1 本文是一篇洋溢著的歡樂,洋溢著溫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們在沙灘上堆城堡,玩游戲的情景。語言親切、自然、質樸,較適合朗讀。

  2 課文有4個生字。其中3個字是上下結構,3個字是土字底或提土旁,因此在自學和教學生字時,可以幫助學生找找字形規律。

  3 本文較適合進行朗讀訓練。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嘗試分角色朗讀。指導時注意,小朋友的對話是“你一句,我一句”,是在“商量著怎樣攻下那城堡”。所以朗讀時,盡量避免拿腔拿調的讀,要讀得自然些。

  4 課后練習要抄寫的句子,先要指導學生朗讀并能積累。朗讀中注意處理好3個“歡呼”的讀法,不必讀得過于強調,只要讀出當時那種歡樂的氣氛即可。 5 課后練習“想一想”,需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先要根據課文內容想像城堡的樣子,再根據孩子們的對話,想像一下這個城堡里發生的故事。

  6 課后練習“說一說”,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這個沙灘上的童話。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方面的童話故事,以積累語言素材,把“說”落到實處,真正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欣賞《阿細跳月》。

  2.歌表演《瑩火蟲》。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舞蹈節奏。

  2.能積極參與集體歌舞表演。

  3.能自選打擊樂器為歌舞伴奏。

  4.學會《瑩火蟲》的歌詞和歌譜。

  教學過程

  (一)歌表演《螢火蟲》

  一位戴著瑩火蟲頭飾、身背兩葉翅膀的同學,手提點亮的紅燈籠站在同學們的前面。

  1.教師請同學猜那位同學的裝扮。(提示是一種能在夏夜里發出亮光的昆蟲)。

  2.將歌曲《瑩火蟲》完整地放一遍,老師隨音樂將舞蹈動作示范給同學們。

  3.跟老師輕聲學唱歌曲《瑩火蟲》,并學會幾個舞蹈動作。

  4.將學生分成舞蹈組、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進行歌表演。舞蹈組排成兩行在中間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舞蹈,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成倒八字站兩邊,歌唱和敲擊打擊樂器。分組由學生們自愿選擇,人數不限。

  舞蹈隊要求:

  ① 動作優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樂(三拍子)的節拍。

  歌唱隊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節奏、音準正確。

  打擊樂隊要求:

  ① 選擇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② 幾種打擊樂器能協調配合。

  ③ 節奏準確、強弱分明。

  5.同學們對三個組的表現進行自評或互評,并能說出表演得好與不太好的原因。

  6.每組可推薦一名代表出來組成一個三人組

  的表演隊進行表演。

  7.老師對歌表演進行總結性評價,尤其需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不善當眾表現的同學提出表揚。

  (二)聽賞《阿細跳月》

  1.教師展示彝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圖片.

  2.教師將音樂完整地放一遍,讓學生圍成圓圈,席地而坐,安靜地欣賞。

  3.教師講解阿細人的″跳月″故事。

  4.再聽音樂一遍,老師帶著學生隨節奏拍手或老師隨音樂舞蹈、同學們拍手伴奏。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歌表演,并有較強的合作意識。

  2.學生是否選擇了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會唱歌曲《瑩火蟲》的歌詞和曲譜。

  4.學生聽賞音樂時,情緒是否投入。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給短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 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里的韻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 鈔(鈔票) 板(木板) 淘(淘氣) 句(句子)

  治(治療) 幕(幕布) 抄(抄寫)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煉) 愧(慚愧) 昂(高昂) 擔 (挑擔)

  漸(逐漸) 沸(沸騰) 灑(灑落) 魂(靈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嶄(嶄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于交待結果,“因為”用于說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為”,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后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③聯系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么也沒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⑤聽了陳毅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并,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么?(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

  結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為。“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志。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表言論支援。

  氣節: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為什么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為什么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了解事情的大概,接著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后反復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著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范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作為與所寫事情有關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數量范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后寫。

  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匯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過

  1.以《苦柚》為例談如何把事情經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匯報。

  四、匯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范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八、作后講評

  (其中指導、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認識“耀、莊、稼、射”這4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了解初冬季節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4.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學會難字:初、茫、塔、厚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請學生聽歌曲《四季歌》,邊聽邊記憶:歌中介紹了哪幾個季節?

  2.教師出示畫面:春夏秋冬,讓學生進行初步觀察,說說季節的特點?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賞初冬的景色,板書課題《初冬》。全班齊讀課題。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 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最好讓學生發現問題,培養聽的能力)

  3)看投影,讀詞語:

  初冬

  田野

  莊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4)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厚:先寫“廠”字頭,再寫里面的兩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寫緊湊。

  塔:左右結構,部首是“土”字旁,右邊是“草字頭”與一個“合”,注意與“答”的區分。

  茫、芒:這兩字的相同點是:兩字都是上下結構的字,讀音相同;不同點:“茫”比“芒”多一個三點水旁。注意“亡”字的筆順:點,橫,豎折。

  初:左右結構,左邊是衣字旁,右邊是個“刀”。

  淡: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火”字在一起,“淡”的反義詞是“濃”。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5)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 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 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 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 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自由地談一談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讀一讀生字能把生字和音節用線連起來。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22 初冬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初冬季節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指導學生學習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3.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初冬季節的一些景物特點,理解課文中太陽、田野和樹林在霧中、霧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準備:電腦,錄像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一年有幾個季節?

  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走來,萬物發生了變化,歡笑留在了每個人的臉上。現在正是深秋時節,過些日子冬天即將來臨,那冬天剛剛開始的這段時間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課題。

  2.教師板書課題 《初冬》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路。

  1.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生字詞:

  初冬

  田野

  莊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樂,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做到: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評價老師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茫茫。

  1)這樣大的霧,課文中用什么詞語形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茫茫)

  2)讀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電腦演示,進行品讀。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數一數有幾句話,想一想有什么沒讀懂的地方?

  2.根據學生的問題,指導學生理解詞句。

  1)隔著我們和田野、樹林間的這層紗,指的是什么?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這兩句話中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導朗讀,看電腦演示,試著把模模糊糊的感覺讀出來。

  (三)第三自然段:

  1.師生分別讀一遍,然后比較讀的情況。

  2.指名談體會,理解文章內容,幫助學生體會詞語。

  3.看電腦演示,體會:發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礎上練習讀。

  (四)小結:

  1.課中練習:讓學生口頭練習

  1)下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霧時,近處的田野、樹林都( )了。

  3)下霧時,太陽像個紅球,( )淡淡

  的光。

  進行評價:

  1)下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望不見 )了。

  2)下霧時,近處的田野、樹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霧時,太陽像個紅球,( 發出 )淡淡的光。

  2.總結學法:剛才我們在理解詞句時,運用了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在讀書讀報時遇到讀不懂得詞句,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或者做這些事情的情況,這樣就可以讀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觀察下霧時和霧散后的兩幅圖。說說自己的感受。

  2.自己讀四、五自然段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霧散后,太陽( )光芒來。

  2)霧散后,遠處的塔、小山都( )了。

  3)霧散后,近處的田野、樹林也( )了。

  3:電腦演示下霧時和霧散后景色的對比,體會后練習朗讀。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組自學。要求:

  1)一個同學朗讀。

  2)其他人結合一段內容談體會。

  3)同學間相互補充。

  2.匯報學習成果

  3.看錄像體會初冬景色的特點。

  四、再讀課文,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師生共同介紹有關初冬景色的資料

  3.總結 :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我們運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了詞句;在學習

  的同時,同學們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領略了初冬的景色,收獲真不少!

  五、布置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自己配樂朗讀全文。

  2.從課外書中找一找,讀一讀描寫各個季節的景色的文章。

  板書設計:

  22 初冬

  下霧時 霧散后

  望不見 望得見

  看不清 看得清

  發出 射出

  探究活動

  觀察下霧前和霧后的景象和其變化。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6個字,練習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線索。

  3.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蒙迪·羅伯特看準目標,決不放棄的堅定信念,體會人物內心。樹立自己正確的理想觀和人生觀。

  4.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重點句。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和情感變化的線索,復述課文。

  2.感悟蒙迪·羅伯特看準目標,決不放棄的堅定信念,體會人物內心,以樹立自己正確的理想觀和人生觀。

  教學難點:

  1.體會人物內心。

  2.兩個重點句的理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疑,直奔中心句。

  1.釋題:永不放棄的意思就是要如何?能否說幾個與永不放棄意思相同的詞語?(堅定不移、堅韌不拔等等)

  2.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何疑問?

  (教師相機進行歸納整理:文中講的是誰?他不放棄什么?為什么要堅持?結果怎樣?)

  3.初讀: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把與題目相符合的句子畫上橫線。

  齊讀點題句:您可以不改動這個F,但我也不打算放棄自己的理想!

  二、交流,理清敘述順序。

  1.釋疑:讀完課文,你解決了心中的什么疑問?說得不完整的,其余同學可以幫忙補充。

  2.再讀:要求讀通、讀準,想想作者是怎么敘述這個故事的?

  3.交流:這個故事先說蒙迪干什么?再說他如何?最后怎樣?能否用字數相同的詞或詞組來概括一下?老師相機板書:描述理想、堅持理想、實現理想。

  三、復述,把握課文內容。

  1.根據課文的敘述順序,把故事復述給學習小組的同學聽。

  2.指名復述課文,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

  1.在讀課文時,你認識了哪些生字?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全班讀,并說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注意讀準馴韌的讀音。

  2.你認為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左右結構:詳、植

  上下結構:篇、畝、資

  左中右結構:激

  其中,植的右邊是直,里面是三橫而非兩橫,要多加注意。

  五、作業。

  1.自主積累文中的好詞語,如:興高采烈、如愿以償、夢想成真、原封不動、打量、興沖沖等。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說說你的理想。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述故事,說說其敘述順序是什么?

  二、精讀,體會人物感情。

  過渡:文中哪句話點了題?

  (一)堅持夢想部分:

  1.指名讀句子:您可以不改動這個F,但我也不打算放棄自己的理想!

  2.抓關鍵詞:在讀這個句子時,應該把哪些詞處理成重音?為什么?(不打算放棄自己的理想,能夠表明他態度的堅決)

  3.悟人物內心:想象一下,他說這話時,眼睛里會放射出什么樣的光芒?

  4.探究正確的理想觀:你要向蒙迪學什么?(看準目標,永不放棄)

  (二)描繪夢想部分:

  1.明確學習策略:是什么原因讓他如此堅定地說這句話的呢?文中還有表達他情感變化的段落和句子,請大家用剛才的學習策略讀(句子)→抓(關鍵詞)→悟(人物內心)→究(正確的理想觀)進行小組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

  3.共同探討:

  ①詞語理解:興高采烈的近義詞有哪些?詳盡何意?

  ②體會感情:描述夢想時,蒙迪會是一幅什么表情?(興奮)

  ③評價夢想:你覺得蒙迪的夢想是個怎樣的夢想?(目標遠大,很美好,也肯定是他很早以前就產生了的。)

  (三)實現夢想部分:

  1.引疑:讀到這兒,你們有什么擔心嗎?(蒙迪的夢想與現實是有相當的距離,他能獲得成功嗎?)

  2.自讀課文,說說他是怎么做才獲得了成功的?(腳踏實地,不斷追求)

  3.體會人物內心:想想,蒙迪會把那份得F的作業放在哪兒?每當看到這份作業時,蒙迪會對著它說些什么?

  (四)小結:文中的主人公蒙迪從描繪夢想時的興奮到堅持夢想時的堅定,再到不斷追求而實現夢想,他的情感是不斷變化著的。

  三、評讀,體會人物內心。

  1.重點句理解:克利亞老師最后說的那句話,應該怎么讀?(由衷地高興和贊賞)

  2.人物評價:你如何評價克利亞老師?(老師的批評有他的道理,蒙迪的理想與他當時的現實條件確實有相當的距離;后來老師是蒙迪向前奮斗的鞭策者;但也可以說,老師沒有眼光,沒有發現蒙迪是個理想遠大,勇于奮斗,堅韌不拔的孩子。)

  3.思考理想:你認為該怎么樹立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理想要目標遠大,經過深思熟慮,也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不能瞎想,樹立理想后,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奮斗,才能取得成功。)

  四、作業。

  1.放飛我們的夢想演說會。

  2.搜集與本課主題相關的格言警句。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贊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并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

  二、 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 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 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

  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 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云,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云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 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 思考并討論:

  1)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么?

  2) 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3) 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 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 看圖說意,加深感悟。

  1、 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后?、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學目標:

  1、讀通詩句,理解詩句意思。

  2、熟讀成誦,感悟詩句意境。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復習有關“西湖”的古詩。

  2、查找有關荷花的圖片及荷塘的視頻,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詩句呢?

  (引導學生回憶“山外青山樓外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及《西湖》一課中的相關語句。)

  2、小結過渡:是啊,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留給我們無窮的美的享受。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近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大意

  1、投影出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

  (一)初讀

  ①這首詩沒有生字,你能讀好嗎?自己先練一練,注意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詩句讀通順。(指名朗讀,指導正音:“凈、竟、映”這三個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讀。要求不僅讀準字音,還要讀出詩的韻味,注意斷句。(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怎樣斷句好)

  (二)理解詩句意思

  ①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把自己從詩中讀懂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說清楚。)

  ②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畢竟、四時、接天、無窮、別樣等詞語)

  ③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嗎?先和同桌練一練。再指名說。

  三、聯系實際,展開想象,體會詩中的意境及詩人當時的感受。

  ①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識過或了解荷花嗎?給大家介紹介紹?(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見過的或在課外讀物中見識過的荷花。結合回憶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及美文“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我腳邊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②詩人楊萬里所見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當時的景象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的朗誦,走進800年前得那個夏天,陪著楊萬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凈慈寺到西湖邊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讓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象。

  ④你看到當時的景象了嗎?說一說,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是怎樣的“碧”和怎樣的“紅”。“無窮綠”:不僅指荷塘一望無際,一片片圓圓的荷葉挨挨擠擠,像給西湖鋪上了一層綠地毯,還指荷葉的“綠”富有變化,嫩綠、淺綠、草綠、碧綠、深綠、濃綠……綠得充滿生機。“別樣紅”指在朝陽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紅艷,紅得透明,紅得鮮亮,紅得耀眼。)

  ⑤小結:這

  “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視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一走出凈慈寺就脫口稱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⑥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番,把這一幕刻入我們的腦海里。

  ⑦配樂詩朗誦,指導熟讀背誦。

  四、課外拓展

  正如我們剛才說的,古詩園就是百花園,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有著不同的意蘊。關于荷花的詩句,你還知道哪些?

  老師也給同學們推薦幾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你能讀懂這幾句詩嗎?(交流對這幾句詩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

  1、解釋加橫線的詞語,再寫一寫詩句的意思。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再收集幾首楊萬里的詩,或幾首描寫西湖景色的詩,把它們變成自己的積累。

  板書: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凈、竟、映”:ing

  “寺”:s

  無窮碧 別樣紅

  《望月》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車的世界》是一年級下冊第9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是一個開放單元,和別的單元不同之處在于:這個單元沒有主體課文,只有一幅印刷精美的圖:馬路上車來車往,交通繁忙。圖下面是圖內車輛的名稱。這無疑給任課教師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教師此時不能局限于只在課堂內講授,必須開放課堂,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生活,去收集資料,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的求知欲非常強烈,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非常專注;個個喜歡動手操作,樂于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別人;對生活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課前,我把自己收集的有關車的圖片、模型拿給孩子們看。還沒等我開口,孩子們已爭先恐后地告訴我,他在什么地方看到過車的圖片,他家也有某種車的模型,能不能帶到學校來。看到孩子們反響這么強烈,我非常高興,便鼓勵他們去收集車的資料,為上課做好準備,結果有的帶來了書籍,有的帶來了圖片、模型,還有不少同學自己動手畫,動筆寫,非常認真。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中,我力圖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綜合、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學習。課前,我讓孩子們去觀察各種車輛,了解各種車輛的用途,收集有關車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交流,介紹自己收集的車的名稱、用途,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之后,同桌合作記車名,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快又準。最后小組合作進行貼車名比賽。課后,讓孩子們把收集到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展臺,每小組出一位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解,滿足學生表現欲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車輛名稱。

  2.大致了解各種車的用途。

  3.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嗎?(車的世界)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討論交流(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知道的車的名稱及用途)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觀察車輛,了解各種車輛的名稱、用途,收集車輛圖片、模型,今天同學們都帶來了自己收集的資料,你們愿意把介紹給大家嗎?

  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收集的車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師:(課件:出示課本中的圖)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些車,你能說出他們的名稱嗎?

  生:觀察圖畫,說出自己認識的車輛的名稱、特點及用途。(根據學生回答,點擊對應車輛圖標,出示車輛名稱)

  師:你們誰還見過其他什么車?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嗎?

  生:向大家介紹圖上沒有的車的名稱及其特點。(有圖片、模型的可展示給大家看)

  師:真是一個車的世界!你想知道最早的汽車是什么樣嗎?(課件:講述汽車的故事)

  (三)鞏固練習(加深對文字的印象)

  師:同學們知道的車可真多呀!你們認識它們的名字嗎?(課件:出示十種車的名稱)

  生:讀出車輛名稱。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貼車名的游戲,比一比,看哪組貼的又快又準。

  小組活動:貼車名。

  (四)總結全課(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師:街上的車那么多,我們在街上行走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不在馬路上玩耍、打鬧。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兒歌)

  生:拍手讀兒歌:安全第一我知道:“嘀嘀嘀,汽車叫,汽車來了我讓道。過馬路,東西瞧,走路要走人行道。玩耍不上馬路跑,安全第一我知道。”

  六、自我點評:

  本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比較滿意:

  1.對教材的合理開發、運用。這是一個開放單元,為了體現開放性,我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課前讓孩子們去收集車的資料,在收集資料時,使他們廣學生字;上課時,大家在一起進行資料交流,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發言積極,這正是口語訓練的良好機會。另外,我把“汽車的故事”做成課件,做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體現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時,我始終告誡自己,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討論、去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學習知識,練習語言。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學語文教案06-10

小學語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學語文《觀潮》教案06-15

小學語文觀潮教案06-15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