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聲不吭”等詞語。對世界二戰有所了解,認識法西斯的罪惡。
2.根據提示語,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感情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出示圖片,積蓄感情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還記得嗎?那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什么?(為了……為了……為了……讓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的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令人難以忘卻!不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體出示“戰火中的孩子”一組照片,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殘酷,積蓄感情。
2.今天我們學習《六個孩子的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二、介紹作者、背景,整體感知主要內容
1.課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師介紹作者(詳細見教參)
2.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生交流有關二次世界大戰,教師歸納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意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卷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3.指名分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描寫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遠在捷克的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
三、讀悟體會,感受情感
1.分組學習,閱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當時的神態、動作交流,板書完成表格。
2.學生自由再讀課文,思考,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來說明。(這是一群天真、可愛、貧窮、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討論:這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嗎?既然是,為什么還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挑選最能打動你的一句話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結合猶豫、莊嚴、一聲不響、惋惜、慚愧等詞語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5.教師引到讀課文,根據表格,自主嘗試以主要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安東尼、甫蘭杰克、羅達、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時間、起因、事件的意義用概括的語言歸納。
(課文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捷克的安東尼、甫蘭杰克、羅達、依沃塞夫等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2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搜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試著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布置同學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3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即戰斗。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斗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系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為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贊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戰
讀題,解題,質疑:
戰,即戰斗。
課文什么比成戰斗?(把抗洪搶險比成戰斗。)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說明什么?(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在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后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為“什么戰——怎樣戰——戰斗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跡。
第三段(6):贊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動人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跡?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群眾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戰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3)“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群體形象,體現了全體官兵為了保衛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像黃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跡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群眾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跡,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
抓住四個“哪里”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戰》
三、導讀課文最后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這《四十田園雜興》首詩是(宋代)詩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他的詩題材廣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當時就廣受稱贊。
課本上選的這首詩詩人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致。詩從寫景入手,點明時令。通觀全詩,詩人在動靜結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機盎然、景色優美的田園圖畫。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嚇時節),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鮮黃的油菜花也開始落花結子了。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白天越來越長,農民們都忙于農事,籬笆邊很少有過往的行人,只看見蜻蜓和蝴蝶在飛動著。
(3)悟詩情。
師: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這首詩三句寫景,都顯得很優美,只一句敘事,不直接寫勞動,卻從側面透露勞動情況,很有意味。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誦讀。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杰作、一截、燃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4、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日落景色。為了更好地觀察到全過程,可選擇地勢較高處為觀察點。
2、自讀課文,要求:
(1)邊讀邊畫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反復地讀幾遍,并談談自己初步的感受。
(2)輕聲朗讀具體描寫夕照的段落,邊讀邊想。
(3)整個夕照過程中,太陽有哪些變化,作者把它分別比作什么。
(4)夕陽和我窗外的景物構成了怎樣迷人的畫面。
三、學時安排。
兩學時。
1、第一學時讀通課文,了解作者觀察及。寫作順序和方法。
2、第二學時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9個生字的讀音)。
3、回憶《海上日出》的觀察和。寫作順序與方法。
(1)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日出。
(2)重點寫晴朗早晨的日出全過程。
(3)日出過程從天、水色彩的變化、形狀的變化、富有情感的動作三方面寫具體。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觀察與描寫的呢?
能了解到:
(1)位置的變化——樹梢——樹杈——消失。
(2)色彩的變化——橘黃色——微紅——紅云——象熟透的“大石榴”——像一團燃燒的烈火——消失。
(3)動詞:滑落——穩穩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現——消失。
5、讀記詞語:
盡情、欣賞、迷人、挺拔、滑落、橘黃色、衰老、瀉下來、鍍上、頓時、晶瑩、紅潤、波光粼粼、雀躍、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樹杈、喜悅、石榴、溢出、矯健、絕妙、宛然、燃燒、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課后熟讀課文,背誦1——4自然段。
第二學時:
1、寫詞語(見上)。
2、填空:
開始太陽從楊樹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沒有了_____的光芒,這時的陽光下的房頂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躍的____;然后,太陽又向下溜了一截,顏色開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紅色又變深了,成了小姑娘臉上的____;一會兒,出現在楊樹中的____太陽,漸漸變紅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來越暗,太陽卻越發的紅,宛然一團____。
3、找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體會體會。
重點體會: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這里用“晶瑩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陽光照耀下,整個房頂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鍍上了陽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躍”,整個房頂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動感,作者用了“跳躍”一詞,更使得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這里“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的“微”相照應。
(3)“光帶著收獲的喜悅從‘石榴’里溢了出來,映著鉆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收獲的喜悅”是對著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來說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鉆天楊筆直高聳的樹干和枝枝杈杈顯得格外清晰,形狀、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這幅在天盡頭形成的畫面能引起人無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漸漸漫了過來,幾乎要把太陽包住了。太陽則變得越發的紅,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將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這幾句話描繪出天色越來越暗,而太陽卻更紅了這樣一種特定的自然景象。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抓住描寫夕照的比喻句、擬人句和最后兩節。)
5、詞語積累。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了解“號稱”、“計策”、“失信”、“自不量力”、“調兵遣將”、“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東吳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及驕兵必改的道理.能按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周瑜的軍隊用了哪些具體辦法打敗曹軍;按問題閱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
1、一張三國時兩軍地理位置示意圖.
2、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提示課題,簡介背景,檢查預習情況,初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簡要復述火攻經過.
第三課時:復述,總結全文,歸納主要內容,做練習題.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通過對《赤壁之戰》前面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東吳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的后面部分,請同學們打開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齊讀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讀、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既然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馬上去火攻就行了唄,為什么還要想個計策呢?(火攻是個好主意,但是由于兩軍隔江相對,曹操人多勢眾,防范又很嚴,強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軍不防的情況下去接近曹軍.怎樣才能過江去接近曹軍,使曹軍不防而攻打曹軍?所以必須要想個巧妙的計策,用智謀火攻.)
2、“周瑜聽了非常滿意,叫他就這么辦”.這句話說明什么?“就這么辦”是指的'什么?“怎么辦”這里說沒有?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句話說明周瑜贊同并采納了黃蓋的計策.指按黃蓋的計策辦.沒有寫出來的好處:①略寫,節省筆墨;②制造懸念,引起興趣.)
(二)講讀課文5—11自然段.究竟黃蓋的計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火攻曹軍的?(板書:東吳——→火攻——→曹操)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一讀課文的5—11自然段,看看書中插圖,對照課后第3題思考,可用筆在書上劃批,也可同桌議論.
1、集體討論:你認為周瑜火攻曹軍是分幾步實現的?(從整體入手,指名學生概括回答,并逐一進行五個步驟的板書:黃蓋投降、選時北進、兵船在后、點火燒船、周瑜追殺)
2、細讀課文,深入討論周瑜火攻曹軍的每一個步驟.
⑴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一步“黃蓋假降”.先指名讀,然后提問:
①從信中,你們認為黃蓋去投降是真的還是假的?曹操認為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從這節的哪句話看出來的?
②曹操“歡喜得了不得”說明了什么?(板書:麻痹輕信).
③黃蓋的這封信為什么會使老謀深算的曹操麻痹輕信呢?(因為黃蓋的信是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機會接近曹軍,這是經過東吳深思熟慮的,他們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歡奉承等弱點.在信中說東吳弱小,不是他的對手,又貶低周瑜而稱贊曹操,最后還表示了投降誠意.曹操見黃蓋是東吳名將,信內又說得真誠,還說要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這就可增強自己勢力,削弱東吳力量,煥散東吳軍心.加上他通過探子的情報,盤問送信的人未發現破綻,因此,曹操相信了黃蓋的信.)
⑵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二步“選時北進”.
①黃蓋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軍的機會,那么什么時候北進為好呢?
②為什么要選“東南風很急”這一天呢?說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從南岸向北岸順風行船.風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發現問題,便于盡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燒連環船,還能借風吹的力量,燒到岸上兵營,把曹軍燒得更慘.說明了東吳是經過周密策劃的.)
③曹操有否防備呢?你從課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備.曹操親自到船頭查看,有巡邏的兵士,發現情況向曹操報告.)
④當曹操看到掛著“黃”字旗的船向他開來,既然有防范,為啥不出擊,還笑呢?他這一笑,與前面的“歡喜”有啥區別?說明了什么?自讀曹操笑著說的話,先理解以下詞語意思,接著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這道題.“失信”什么意思?
(說話不算話,失去了別人信任.)
“沒有失信”呢?(說話算話,得到別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確,確實)
你是怎樣理解曹操說的這句話的?(黃蓋說話算話,沒有騙我,寫信來投降,現在真的就來了.)
然后回答曹操為什么要笑,這個“笑”表示什么,與前面的“歡喜”在心情上有啥區別.
(讓學生聯系前文理解,前文說曹操接信后,只是“歡喜”,但黃蓋還沒行動,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頭迎風眺望,一方面說明他有警惕,親自查巡,一方面也說明他在等黃蓋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心里不踏實.這一天,看見掛著“黃”字旗的船來,就認為黃蓋說話算話,果然來投降了,所以“笑”了,這一“笑”說明他放心,心里懸著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同時,還說明他對黃蓋失去了戒備,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對黃蓋的深信不疑,對東吳北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東吳精心策劃的火攻之計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書:深信不疑)
⑶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讀思考,東吳去火攻一共準備了幾種船?這幾種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場?(在書上勾畫批注)二十條大船干什么用?如何點燃?課文為什么不直接寫這些船里裝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這個句式來寫出?你明白了什么?(這是針對假降信上的內容來寫的,究竟是不是裝的兵士和糧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別強調是裝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時,這個句式也暗示著:曹操,你估計錯了,你高興得太早了.讓我們明白了黃蓋是假投降,真進攻,字里行間還帶有幽默諷刺曹操上當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點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裝兵士,追殺敵人.)
②東吳準備得這樣充分、周密,當黃蓋的船已快速向曹操沖來的情況下,曹操的態度如何?說明了什么?(板書:高興不防)
⑷學習、討論計策的第四步“點火燒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準備,另一方又無防備,此時正是東吳進攻的時機,東吳是怎么火攻的?結果怎么樣?請默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結合看文中插圖,邊看邊思考,邊注上符號,然后分四人小組討論,老師巡回.
集體討論:東吳是怎么火攻的?結果怎么樣?可穿插以下的小問題:
①為什么黃蓋要在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時下令點火?(說明連點火的距離也考慮得很具體.因為離得太遠燒不到連環船,離近了易被發現,不利火攻.)
②課文中的哪些詞句寫出了火攻的威力?從這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書上注上符號.(火攻厲害,東吳的計策很不簡單,火攻厲害,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曹操上當慘敗)(板書:上當慘敗)
⑸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殺”
①對逃上岸的曹操,東吳采取的什么辦法?(周瑜帶兵追殺).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時的下場如何?(板書:帶兵逃跑)
3、小結提問:凡看過《三國演義》書的同學,都知道曹操在當時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軍事家和足智多謀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這一仗上,他為什么會敗在弱小的東吳手下呢?而東吳為什么又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呢?
出示小黑板:
⑴驕兵必敗.
⑵東吳必勝原因:觀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劃,麻痹敵人利用時機,攻其弱點緊密配合,攻其不備
4、默讀課文,結合板書,簡要復述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打敗曹軍的?(先讓自己復述,然后指名復述)
三、啟發激勵:赤壁之戰后,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國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時還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三國演義》的書來讀.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關心科技發展、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2、學會本科生字新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詞意思。
3、聯系說話寫話,推銷課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寫出自己設計的新型產品。
重點難點:
了解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同學們,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東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嗎?他們有什么用處嗎?
2.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片關于玻璃的課文,題目叫:13 新型玻璃
二、檢查課題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3、說一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
板書
夾絲網 防盜玻璃
夾絲玻璃 吸熱玻璃 吃音玻璃
三、講讀第一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的語句,用“~~~~”劃出描寫它作用的語句。
2、學生自學后討論:指名說出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它們的特點和作用。
并板書:特點 作用
中間夾絲金屬絲網 報警
3、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說邊體會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四、分組自學二至五自然段
1、學生用上述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以下四中玻璃。每人學一種,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2、指名學生完成板書,填寫四中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的認識各種玻璃。
六、作業
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繼續走進新型玻璃展覽館,進一步了解各種新型玻璃。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然后看著表格,連貫的說一說每一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先同桌間相互說一說,然后讓學生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召開展銷會,鼓勵學生竟說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在我們班開一個展銷會,讓每一位同學都當一回推銷員,推銷員是干什么的,知道嗎?(就是把自己廠里的產品介紹給大家,發動大家來買自己介紹的產品,如果來買的人越多,就說明你這個推銷員的水平越高。)
學生在組內推銷。
2、都準備好了嗎?
下面請你么上來像在座的老師和同學推銷。
3、學生填寫訂單,交給自己認為講的最好的學生,然后評出優秀推銷員。
4、同學們,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之外,你們還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嗎?如果知道,你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爭當“小發明家”,培養創新精神
1、同學們,除了課文中講到的和同學們剛才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們在現代化建筑中正起著(重要作用),研制這些玻璃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真了不起,它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發明一種新型產品呢?
那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生活的需要,每人設計一種新型產品,完成這張21世紀新型產品設計方案。
2、學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總結
同學們都能積極動腦,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了一種新型產品,還沒有完成的,或還需修改的課后完成,最后,老師愿我們每一位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探索,讓理想成為現實,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四、作業
1.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課文中介紹的)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并講述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2.完成指導叢書的練習
板書設計:
特點 不斷探索
新型玻璃
作用 創造奇跡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掌握7個一類生字,識記7個二類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蘊含的豐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體味作者的喜愛之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學習課文敘述的順序。
2.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概括并體會大興安嶺景物特點,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有關大興安嶺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3課時
基礎知識:
1.生字:
峻 高山峻嶺、險峻、崇山峻嶺
俏 俏貨、俏麗、俏皮、俊俏
樺 樺樹、白樺
蝴 蝴蝶、黃蝶
礦 礦石、礦物、礦產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當、恰似
廈 大廈、廣廈
2.多音字: 廈 shà(大廈) xià(廈門)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樺[huà]
4.詞語:
奇峰怪石:奇形怪狀的山峰和巖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云橫秦嶺:云與秦嶺平行,形容秦嶺很高很險。
孤峰突起:孤,單獨。突起,高聳。指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侮。傲慢的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及,達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一種碧綠的顏色。
萬古長青:這里指永遠蒼翠。常用來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面板和瓦的木條。椽子和柱子。
疾駛:(車輛等)急速行駛。 疾馳?:(車馬等)奔馳。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識記生字,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你看過海嗎?它什么樣?
2. 那你見過林海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的腳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覺吧!
3. 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學習基礎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梳理層次。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興安嶺的感覺怎樣?(親切、舒服)
2.指導朗讀,讀出這種親切、舒服的感覺。
3.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林海的?
二、精讀重點,領悟林海之美。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讀第2自然段,思考嶺有什么特點?
(多、美、溫柔)
(2)作者是怎樣抓住嶺的特點寫的?
按照“讀句子—抓特點—談理解”的步驟說說自己的理解。
(3)自由練讀并讀出感情。
2.自由讀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點是什么。(綠而像海)
3.指讀第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還寫了什么?(花)
(1)花有什么特點?(數量多,種類多,多姿多彩)
(2)你覺得這段中哪句話寫得好?讀一讀。
4.讀最后一段,思考:作者為什么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林海之美,語言之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總結全文,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二、完成課后習題。(答案如下)
1.作者是從山嶺、樹木和花朵這三方面來寫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的順序來描寫的。
3.(1)這句話是用擬人和對比的方法突出了興安嶺溫柔的特點。
(2)這句話將連綿不斷的山嶺比作了波浪,可見森林之大,樹木之多,不愧為“林海”這一稱號。
(3)這句話運用了反問和比喻的修辭方法,說明了白樺樹又多又美,像海邊的浪花。
(4)這句話用擬人的方法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從而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嶺 多 溫柔
林海 林 綠 像海 熱愛
花 繁 絢麗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9
《鯨》(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是一篇閱讀課文,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要求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知識,能給課文劃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時,老師先范讀課文,請同學思考課文中講了哪些有關鯨的知識,然后各小組討論。這是本節課小組成員之間的第一次合作。老師在板書交流、總結的要點之后,表揚并獎勵回答問題完整的小組。
在教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鯨有多大”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我將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切塊分割。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鯨到底有多大,每個小組的4號同學用數字來說明,3號同學通過對比來說明,1號同學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在小學階段,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設計這一段的教學時,我注意針對各小組中不同層次同學的請胯骨內,由易到難,讓他們既了解說明事物的幾種方法,又認識到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差、中、優三類學生盡其所能,各有所獲。在老師總結時,所有的學生對這段內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鯨是哺乳動物”這一知識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由老師講解。而以下關于鯨怎樣吃食,怎樣呼吸,怎樣睡覺和生長的情況,則是圍繞鯨的生活習性來寫的,這四個方面在寫法上有相近之處,所以我又將這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讀課文第4~7自然段,各小組的同學對號入座,做相應的題目(學生的編號與題號相對應)。
____1、鯨用什么呼吸?說明了什么?鯨怎樣呼吸?
____2、鯨主要吃什么食物?鯨怎樣吃食?
____3、鯨的生長情況怎樣?
____4、鯨怎樣睡覺?
____以上設計,針對各合作小組1~4號學生的特點提出,讓優生做較難的題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題目,然后組成“專家組”討論,將自己分得的題目得出正確答案后回原組交流,這樣,小組的所有成員就有機會掌握全部內容。
____在“專家組”討論時,老師巡回指導,了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為最后的課堂小結和課后分類輔導收集信息,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學會多音字“嚼”。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四個片斷中,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背誦喜歡的段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難點
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走近林海音。
1、時光悄悄流逝,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你還記得小時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過渡:剛才大家談了很多小時候有意思的事。一個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戲,都能夠喚起我們對童年的記憶,這些記憶將成為我們一生的財富和珍藏。板書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這里是什么喚起了作者對童年的回憶呢?
2、讀題。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師讀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畫面多么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腦海中久久難以忘懷的畫面吧。再讀課題。
4、“冬陽下的駱駝隊”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畫面。關于作者林海音我們已不再陌生,我們曾在上學期學過她的作品《竊讀記》,在那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林海音。在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們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課文,請讀讀課后資料袋,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后想一想,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學詞: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書:學咀嚼談鈴鐺想剪毛問去處
2、讀讀小標題,你發現了什么?
(寫的都是關于駱駝的事,看起來寫的事情很多,卻都是圍繞著駱駝隊來寫的。駱駝隊給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作者借助駱駝隊來表現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讀課文,覺得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
三、深入閱讀,品悟童年。
1、看圖,說說這是作者童年時看到的哪個情景?(看駱駝咀嚼)請找到這一段,大聲地讀一讀,想想你體會到了什么?
2、指名讀這一段,談談讀了這段后的印象。
預設: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想一想,你小時候有沒有看東西看呆的時候呢?你們能想象得到當時的神情嗎?一個“呆”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再指名讀這句話。
(2)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這個排比句讓我們感覺駱駝的臉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長,它的態度真的很安靜。師朗讀,讀出對駱駝的厭惡之情,說說,這樣讀對不對?
(3)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指名讀,從朗讀中,我們不但感覺到了駱駝是在慢慢地嚼,還能體會到什么?指導朗讀。
3、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應該像駱駝一樣,靜下心來,仔細地閱讀,慢慢地體會,這也叫咀嚼。讓我們也像駱駝一樣咀嚼一下課文。
請三位同學分句朗讀課文,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嗎?作者觀察仔細,寫得條理清楚,讀起來顯得格外自然、親切,讓我們產生身臨其境地感覺。我們平時寫作時也應做到這樣。
4、齊讀這段話。背一背。
5、同學們,這是發生在作者五歲時的事情。請你想一想,當她長大時,還會不會再去學駱駝咀嚼呢?正如文章結尾所寫(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四、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2、仿照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回憶了哪幾個片斷?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繼續品讀,感悟童年。
1、童年過去了,但童年時的一個個畫面卻在作者的腦海中經常浮現。我們來看其他三個片斷,請你仔細咀嚼,再在書上寫下你讀后的體會。
讀后交流:你覺得哪兒有趣?預設:
(1)談鈴鐺
A、“充滿”讓我們體會到童年時的林海音特別好奇。
B、讀這個片斷,說說這對話與平時的對話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話沒有直接寫出來,你們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說的嗎?分角色說說爸爸和我對駝鈴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D、爸爸當時聽了我的想法,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顧“夏天過去,……我也不會再做了。”
(2)想剪毛你覺得哪里特別有意思?
(3)問去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對話分角色朗讀。
三、再憶往事,體會真情。
1、當作者人到中年,當她身在臺灣,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比如,當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學駱駝咀嚼的情景,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掛在駱駝脖子上的鈴鐺,當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駱駝肚皮底下的長長的毛,當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時那滿腦子的問題,她可能會怎么說?將作者想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寫話。
3、交流:說說你在寫這段文字時,當時的心情。(體會淡淡的感傷及深深的懷念。)
4、師生合作讀這一段。
5、1990年,72歲高齡的林海音終于重回北京,時間已經過去了42年,
當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時,她又會想起什么呢?(冬陽童年駱駝隊)是的,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頭,此時此景,怎能不讓她懷念?怎能不讓她感傷?讓我們一起讀——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我的心頭。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寫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薦閱讀《城南舊事》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1
設計理念:鑒于對“如何健全和豐盈學生的語文心智”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理念。本課教學將借助語言再現人物活動場景,在大腦皮層中建構起 “林海燕”豐滿的外在和內在形象,豐盈學生“善”之心智。著力引導學生研讀文本,進而憑借語言文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主人公林海燕誠信的美德。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特有的語言形式和表達方式,豐盈學生的語文心智。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以“真誠”為主題,《彩票》一文講述了廣東省化州市一個在巨獎面前毫無貪念的彩票投注點的工作人員林海燕的真實故事,贊揚了她誠實守信的美德。課文語言樸實,卻無處不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彩票投注點工作人員林海燕誠信的美德,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二是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心理等描寫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本課教學中,重點抓住人物語言、心理等描寫,通過創設情境、多種形式的讀,力求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提高,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林海燕誠信的美德。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習從人物語言入手感受林海燕內心情感及誠信的美德,進而習得這種表現方式,豐盈學生表達心智。
3、學習從次要人物語言、心理入手襯托主要人物的表現方式,豐盈學生謀篇心智。
4、學習比較特殊的表達方式,進行語言訓練,豐盈語言心智。
課前準備:課件、小錦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見過彩票沒有?對于彩票你了解多少呢?
2、是的,彩票分為很多種。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體育彩票(出示彩票)因為彩票具有(點擊出示)“不記名,不掛失”的特點,所以彩票是兌獎時的憑證。誰持有中獎彩票,誰便可以領取獎金。
(設計意圖:彩票,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極為常見的。通過學生談對彩票的認識,教師介紹彩票的特點,增加學生對彩票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并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叫“彩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寫課題(板書:20、彩票),讀課題。
二、品味賞析
1、整體感知
(1)教師導語:同學們,按課后提示預習課文了嗎?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則報道,這則報道講誰和誰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聽完之后結合預習我們一起交流(放錄音報道)。
學生聽報道、交流。(相機板書:林海燕 五百一十八萬元 先生)
(2)教師導語:這則報道一經播出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議論紛紛。誰來說說人們是怎樣評價林海燕這一舉動的。(說她是位真誠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板書“愚蠢”。)
(3)教師引導:為什么人們會用“愚蠢”來評價她呢?
引導學生找到課文相關句段后相機多媒體出示課文句段。
多媒體出示:當彩票沒有交給他人,還在自己手上的時候,五百一十八萬元歸誰只不過是一個說法問題,她只要說是自己購買的,別人就沒有權利獲得那筆巨款。(讓學生齊讀后品味。品味要求:她只要說彩票是她自己購買的,她就可以得到這筆巨款;她什么也不要說,拿著彩票領獎就是;這筆巨款就是她腰包里的錢……)
(4 )教師引導:
A五百一十八萬元,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呢?(引導學生舉身邊的例子。)
B那是不是林海燕家非常富有,看不上這五百一十八萬元呢?
(從林海燕每月僅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一年也就兩萬元左右,那她需要多少年才能掙到五百多萬呢?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林也非常需要這筆錢……)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一類生字和12個二類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人物的語氣,想象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了解故事的發生、經過和結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義,懂得以誠待人,幫助生活中的弱勢群體。
教學重點難點:
能理解卡羅納高尚的行為表現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提前安排學生閱讀《愛的教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基礎知識:
耽:延誤、延遲。
耽誤耽擱
厲:①嚴格。②嚴肅、厲害。③猛烈。
厲害厲聲凄厲嚴厲變本加厲
腹:①即肚子,軀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內心。③指地區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謄寫,照原文寫。②搜查并沒收。③走簡捷潔的路。抄錄抄襲抄寫
擾:①擾亂、打擾。②混亂。③感謝別人款待時說的客氣話。擾民紛擾干擾
卑:①低下。②表示謙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賤卑微自卑
恥:羞愧、羞辱。恥辱恥笑可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梳理課文脈絡,學習生字。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閱讀過《愛的教育》嗎?對于這部書你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全書共10卷,每卷10個故事。通過一個小學生用日記的形式敘述了小學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二、初步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順序。
發生:老師還沒來,教室不比較亂,同學們拿科羅西取笑。
經過:科羅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師身上。老師調查此事,卡羅納想為科羅西承擔責任。老師繼續調查,查出了真相。
結果:老師寬恕了他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大意,體會人物形象。
一、指名讀課文,認真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讀課文,找出課題“高尚的行為”指什么行為,在文中找出對這種行為進行直接描寫的句子。“見沒人答話……”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說一說科羅西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學們是怎樣嘲笑他的,你怎樣看同學們的做法?
四、在這種情況下,卡羅納除了承擔責任,還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對老師說了些什么?
五、你怎樣理解卡羅納德行為是高尚的,為什么?
六、總體把握內容,試著復述課文。
積累:
亞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部作品以一個小學生恩利科的名義,通過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亞米契斯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等人類美好的情感。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3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
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
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4
一、導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難點)
二、課前獨學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準字音,劃出新詞,并讀一讀、記一記,給課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組一個詞寫在書上。
2、比一比再組詞。
驚( ) 肢( ) 柿( ) 抬( ) 噸( )
鯨( ) 枝( ) 肺( ) 胎( ) 頓( )
3、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
4、查找有關資料,我了解了鯨這種動物的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第一學時
一、導學引領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鯨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綱的方法寫下來。(中心句在文中畫線)
2、再讀課文第一段,讀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在書上作批注)
二、盤點收獲:(說一說)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三、檢測反饋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領悟說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 )、 ( )、 ( )等說明方法說明鯨“大”。首先,作者用( )與( )作比較,說明鯨體型( );然后列舉數字說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說明鯨( );最后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將它的( )與( )作比較,說明鯨大。
《鯨》的教學設計說明
李曉虹
一、開課。(設計說明: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鯨很大,也很壯美。)
1、指名在黑板上畫一幅鯨的簡筆畫。
2、播放視頻:壯美的鯨
二、質疑:看到翻騰的鯨,跳躍的鯨,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設計說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
三、檢查獨學情況。(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主匯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并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認讀PPT上的詞語: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
3、比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確書寫這幾個字,并把這幾個字寫在插圖中鯨的相應的部位上。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重點檢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讀,關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用的是問號,明白讀書要關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標點符號,寫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標點符號。
四、根據導學案的第一題,自主學習。(設計說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話都在寫鯨的大,你喜歡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按導學引領2的要求自學。
六、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成果。(設計說明: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說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設計說明: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并結合課前搜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
八、通過朗讀來表現鯨的大: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全班展示讀。
九、盤點收獲:我們學習說明文,不僅要了解事物的特點,還要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寫作文時也要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導學案檢測反饋。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會認“茬”等三個字。
⑵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⑶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以讀為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最后通過交流各自搜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使學生感悟珍惜時間的重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的意識,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
重難點與關鍵
l.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2.難點: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3.關鍵: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珍惜時間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生齊讀)
2.教師質疑:體們知道這句諺語是什么意思?(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寶貴,但時間與金子的寶貴并不相同,人們可以用時間去賺得寶貴的金子,卻無法用金子買回過去的時間。)
3.教師導人: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深深了解了時間的寶貴性,時間一去不復返,最值得珍惜,那我們便不應該浪費時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珍惜時間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時間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教師導讀,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圈出本課的生字,并掌握它們。
⑵按照“媽媽給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務”、“佩佳如何度過天”、“佩佳知道人們在他失去的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⑶讀課文,體會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標注在課文語句的旁邊。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⑴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⑵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茬、磚”的的讀音。
⑶教師再次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認讀。
3.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4.反饋分段的情況。
第一段(1):講媽媽給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務。
第二段(2~4):講佩佳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沒有完成媽媽布置的任務。
第三段(5~13):講媽媽領佩佳去觀看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佩佳這才意識到時間是多么的珍貴。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這兩部分內容。思考:
⑴媽媽給佩佳布置的任務是什么?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2.指名反饋。
⑴媽媽給佩佳布置的任務是什么?(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
教師質疑:對于十歲的佩佳而言,這兩項任務有難度嗎?(這兩項任務并不困難,只要他抓緊時間就能完成任務。)那么佩佳是怎么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媽媽走后,佩佳又睡了一會兒;佩佳坐在桑樹息;跑到果園里,吃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
(3)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當他再次用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干活兒。可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蓋的桑樹下,心想:“我先在這里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兒吧。”
3.教師:佩佳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既沒有種下一棵樹,也沒有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就這樣他失去了一天。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的內容。
4.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教師:說說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你當時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樣?(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放假的時候,天天看電視或者打游戲;父母交代的事情沒有及時完成,被父母批評……)
5.教師:你們真誠實;都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看來,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教師導讀:那么,當佩佳的媽媽回來后,知道他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會用什么辦法教育他呢?
2.教師指名讀課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思考:佩佳的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饋。
(媽媽把佩佳帶到剛犁過的田地上、用磚砌成的墻跟前、面包房、鷲書館,讓他看看人們在一天里勞動的成果。)
4.教師:人們在佩佳失去的一天里,做了這么多的事,他們的時間沒有浪費。他們在這天里過得很充實。
5.出示句子,聯系上下文體會佩佳當時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么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卻游手好閑。”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
6.指名反饋。
⑴因為佩佳什么事也沒做,沒有完成母親清晨布置的任務,所以感到羞愧,怕母親責備,不敢看母親的眼睛。
⑵當他看到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時,才意識到時間是多么的珍貴。意識到自己游蕩成性,不好勞動,他在浪費時間,他很后悔。
⑶指導感情朗讀這兩句話。(讀出羞愧、后悔的情感)
7.教師引讀:現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那么,你們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嗎?說說你對“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無法用任何東西交換來的。你不珍惜時間,時間就會一分一秒地從你身邊溜走,叫你無可奈何,一事無成,而對于有準備的人來說,珍惜時間重于一切,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時間就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一個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不能總是無所事事、不在乎身邊悄悄溜走的時間而虛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時間是那么的珍貴,我們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交流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看看人們是如何珍惜時間的。
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3.教師:你們搜集得很好,你們及時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你們已經珍惜了這一天的時間。
六、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
2.教師總結: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說得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時間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讓我們一起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布置作業
l.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2.看拼音,寫詞語。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3.把句子寫具體。
⑴媽媽批評了佩佳。
⑵公園里鮮花盛開。
⑶湖面飄著落葉。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7-15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13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五年級上冊語文《水與生命》語文及教案10-28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5
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02-23
五年級上冊語文《松鼠》教案04-08
湘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5
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教案08-25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