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小編收集整理的余秋雨語錄,希望您喜歡,僅供大家參考。
【1】: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
【2】: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 《山居筆記》
【3】: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么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余秋雨 《借我一生》
【5】:如果真的有一天,某個回不來的人消失了,某個離不開的人離開了,也沒關系,時間會把正確的人帶到你的身邊。 --余秋雨
【6】:更羨慕街邊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 --余秋雨 《行者無疆》
【7】: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余秋雨 --余秋雨 《文化苦旅》
【8】:你以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復過來,有些自私的以為。 從陰雨走到艷陽,我路過泥濘、路過風。 一路走來,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大方。 只想讓你知道,感情不在,責備也不存在。 --余秋雨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9】:在google上輸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條結果,但輸入“結局”,卻只能得到44900000條結果?梢,并不是每個故事,都有結局。 --余秋雨
【10】: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吊也可休息的亭臺。再也不去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凜然安坐著的萬古湖山。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1】: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余秋雨 《行者無疆》
【12】: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3】: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將來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
【14】: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5】:該慶幸的是年歲還輕,時光未老。怕只怕杜鵑過早鳴叫,使百花應聲而凋,使荃蕙化而為芽。 --余秋雨 《譯離騷》
【16】:最美麗的月色,總是出自荒蕪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總是出自無字的曠野。最可笑的假話,總是振振有詞。最可恥的誣陷,總是彬彬有禮。最不潔的目光,總在監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總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將士,總是柔聲細語。最無聊的書籍,總是艱澀難讀。最興奮的相晤,總是昔日敵手。最憤恨的切割,總是早年好友。最動聽的講述,總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純粹的孤獨,總是屬于大師之門。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誼被矜持的水筆描畫著,越描越淡。 --余秋雨 《我等不到了》
【17】:就人生而言,也應該平衡于山、水之間。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悟天地恒昌。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遠行刺激,山地讓我們體驗回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 --余秋雨 《行者無疆》
【18】:空虛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際,枉然的雄偉雄偉到了永遠。 --余秋雨 《行者無疆》
【19】:干凈的痛苦一定會沉淀,沉淀成悠閑,悠閑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閑的襯墊。 --余秋雨 《千年一嘆》
【20】:面對誣陷,不要反駁,不要申訴。不要企圖與誣陷者對話,不要企圖讓旁觀者憐憫。沒有陰影的高樓,一定還未曾建造;沒有藤纏的大樹,一定還氣節未到。 --余秋雨 《北大授課》
【2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余秋雨
【22】:最讓人動心的是苦難中的高貴,最讓人看出高貴之所以高貴的,也是這種高貴。憑著這種高貴,人們可以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上吟詩作賦,可以用自己的一點溫暖去化開別人心頭的冰雪,繼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點燃文明的火種。 --余秋雨 《山居筆記》
【23】: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見時驚艷的興奮,忘卻粗線條的整體魅力,目光有仰視變為平視,很難說是把握得更牢了,還是松弛了把握。這就像我們交朋友,過于熟悉就變成尋常溝通,有時突然見到他翩然登臺或宏著面世,才覺得要刮目相看。 --余秋雨 《行者無疆》
【24】: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 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5】:一切傷口都保持著溫度,一切溫度都牽扯著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喚著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著勉強。 --余秋雨 《行者無疆》
【26】:在夜雨中與家人圍爐閑談,幾乎都不會拌嘴;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貼;在夜雨中思念友人,會思念到立即尋筆寫信;在夜雨中挑燈作文,文字也會變得滋潤蘊藉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7】:向往巔峰,向往高度,結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8】:既然大樹上沒有一片葉子敢于面對風的吹拂、露的浸潤、霜的飄灑,整個樹林也便成了沒有風聲鳥聲的死林。 --余秋雨 《山居筆記》
【29】: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0】: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間,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 --余秋雨 《行者無疆》
【31】:所謂偉大的時代,也就是誰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時代。 --余秋雨 《借我一生》
【32】: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也都淪為草澤之后,那一桿竹管毛筆偶爾涂畫的詩文,卻有可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 --余秋雨 《陽關雪》
【33】:在迪倫馬特筆下,羅慕洛斯面對日耳曼人的兵臨城下,毫不驚慌,悠然養雞。他容忍大臣們裹卷國庫財務逃奔,容忍無恥之徒誘騙自己家人,簡直沒有半點人格力量,令人生厭。但越看到后來越明白,他其實是一位洞悉歷史的智者。如果大車必然要倒,妄圖去扶持反而是一種騷擾;如果歷史已無意于羅馬,勵精圖治反而是一種反動。 --余秋雨 《行者無疆》
【34】:長大了知道世間本有太多的殘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類自己,一時還輪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腸已經變得那么硬也無法面對斗牛,因為它分明把人類平日眼開眼閉的忘恩負義,演變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余秋雨 《行者無疆》
【35】:許多更強烈的漂泊感受和思鄉情緒是難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顆小小的心臟去慢慢地體驗,當這顆心臟停止跳動,這一切也就杳不可尋,也許失落在海濤間,也許掩埋在叢林里,也許凝練于異國他鄉一棟陳舊樓房的窗戶中。 --余秋雨 《山居筆記》
【36】: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軀,必然會帶出同樣巨大的陰影。 --余秋雨 《行者無疆》
【37】: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涌浪疊,無比強大;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8】:任何一個真實的文明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心理上過著多種年齡相重疊的生活,沒有這種重疊,生命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風干和脆折。 --余秋雨 《文化苦旅自序》
【39】:歷史是坎坷,歷史是幽暗,歷史是旋轉的恐怖,歷史是秘藏的奢侈,歷史是大雨中的泥濘,歷史是懸崖上的廢棄 --余秋雨 《行者無疆》
【40】:早晨喝幾口木蘭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殘朵。只要內心美好堅定,即使便是面黃肌瘦也不覺甘苦。我拿著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將蕙草纏上菌掛,搓成一條長長的繩索。我要追尋古賢,絕不服從世俗。 --余秋雨 《譯離騷》
【41】:人世間總有一些不管時節、不識時務的人,正是他們對時間的漠視,留下了時間的一份尊嚴。 --余秋雨 《借我一生》
【42】:缺少精神歸宿,正是造成各種社會災難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災難是小人災難,最大的廢墟是人格廢墟。 --余秋雨 《借我一生》
【43】:一切達觀,都是對悲苦的省略 --余秋雨 《行者無疆》
【44】:渾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圖脫下別人的衣衫。已經枯萎的樹,立即就能成為打人的棍棒。沒有筋骨的藤,最想遮沒自己依賴的高墻。突然暴發的水,最想背叛自己憑借的河床。何懼交手,唯懼對恃之人突然倒地。不怕圍獵,只怕舉弓之手竟是狼爪。何懼天坍,唯懼最后一刻還在尋恨。不怕地裂,只怕臨終呼喊仍是謠言。太多的荒誕終于使天地失語。無數的不測早已讓山河冷顏。失語的天地尚須留一字曰善。冷顏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愛。地球有難余家后人不知大災何時降臨。浮生已過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萬般皆空無喜無悲唯余秋山雨霧依稀。千載如梭無生無滅只剩月夜鳥聲凄迷。 --余秋雨 《我等不到了》
【45】:不帶書,不帶筆,也不帶錢,一身輕松又一身虛浮,如離枝的葉、離花的瓣,在狂風中滿天轉悠,極端灑脫又極端低賤,低賤到誰也認不出誰,低賤到在一平方米中擁塞著多少個都無法估計。 --余秋雨 《山居筆記》
【46】: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當作存在。文明的傷心處,不在于與蒙昧和野蠻的搏斗中傷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錯看成文明。 --余秋雨 《歐洲之旅》
【47】: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損,又不斷的為自我耗損而再耗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8】:這里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咆哮時的怒目,丟盔棄甲后的軍旗。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9】:羅馬的偉大,在于每一個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遺留,每一項遺留都有意氣昂揚的姿態,每一個姿態都經過藝術巨匠的設計,每一個設計都構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諧,每一種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安詳對視,每一回對視都讓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過。 --余秋雨 《行者無疆》
【50】: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個風云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后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 --余秋雨 《山居筆記》
【51】:人生就是這樣,年少時,怨恨自己年少,年邁時,怨恨自己年邁,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處于一種相對冷靜的疏離狀態和評判狀態,思考著人生的怪異,然后一邊慰撫年幼者,一邊慰撫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義上的魅力,就在于這雙向疏離和雙向慰撫吧。因雙向疏離,他們變得灑脫和沉靜;因雙向慰撫,他們變得親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為此,他們有時又會感到煩心和惆悵,他們還余留著告別天真歲月的傷感,又遲早會產生暮歲將至的預感。他們置身于人生渦旋的中心點,環視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萬千。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017余秋雨的經典語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