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凈慧長老禪語經典語錄

佛語經典語錄 時間:2017-05-30 我要投稿
【m.isangil.net - 佛語經典語錄】

  人生要解決的問題,都取決于我們每一個心念,如何來確定我們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選擇對了,就是順善法的,生命的發展就會沿著善業的軌道升華。

凈慧長老禪語經典語錄

  1、所謂孝順,就是要尊重體貼、恭敬侍奉,讓父母心生歡喜。

  2、保持一種令人歡喜的語言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際關系穩定和諧的重要方法。

  3、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決痛苦的辦法。向上者,求證無上大涅槃;向善者,從一點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4、一切高深的東西,都是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做。

  5、佛教并不否認名與利。你有好的德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這樣的人一定“名稱普聞”。

  6、在背后絕不說家庭的長短,更不說父母的長短。

  7、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是與周圍的所有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

  8、佛教的修行,以信為基礎,以解為先導,以行為落實,以證為圓滿,是為信、解、行、證。

  9、家庭是道場,盡大地是一個禪堂。

  10、智慧是我們領悟了世間萬象互為緣起的事實后,內心呈現出的高度的覺照和辨別力,它能使我們擺脫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種種碰壁。

  1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的身口意保持平衡與清凈,進而修習禪定,由此顯發本有的智慧。

  12、有了生命價值永恒性的觀念,就有了對人的言行負責任的思想做基礎,人類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證。

  13、以上求佛道之心覺悟人生,以下化眾生之心奉獻人生。

  1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現成茶飯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風味,沒有那個東西。

  15、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不去理它,煩惱自然就不起作用。

  16、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法,我們生在世間,只有隨順因緣而有所作為。如果我們的作為違犯了因緣的規律,認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顧一切條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會行不通。

  17、業由心造,一切染凈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18、世間森羅萬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們在主觀上存在妄想執著,才改變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19、戒、定、慧三學,持戒是根本、是保證,修定是基礎,證慧是究竟。

  20、學習佛法,一個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31、只有隨順因緣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隨順因緣,才會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隨順因緣,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32、在日常的逆境來臨的時候能夠不動心、能夠做得了主,經常能如此,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33、安祥是禪,睿智是禪,無求是禪,無為是禪。

  34、心空者,不是不要這顆心,而是空去自己當下這一念的情識分別、妄想執著。在空掉妄想執著的同時,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顯現。

  35、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隨緣度眾生,隨緣了生死。

  36、生命的意義在于感恩,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

  37、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覺地感恩,我們的心態會非常之平和。這有利于我們心胸的開朗、煩惱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3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39、人是社會關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個體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40、向生滅處究取無生,向差別處體會平等,向煩惱處直認菩提;在世間法上落實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眾善,在盡職盡責中廣度眾生。

  41、不該聽的事不要去打聽,不該說的話不要說出口,不該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亂想。

  4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門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結緣,是我們處世待人的根本原則。

  43、修行說起來沒有別的訣竅,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執,就是要把蒙蔽在覺性之上的種種障礙,如貪、嗔、癡等煩惱,一層一層地剝掉。

  44、佛告訴我們在家信徒要通達世事、如法求財,做一個誠實的勞動者就可以自強自立。這是學佛成佛的基礎。

  45、盲目的、沒有節制的自由恰恰會給我們帶來不自由,而對貪、嗔、癡的約束則體現出人類的智慧與覺性。

  4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關、休戚與共,自我生命的價值僅存在于為他人、為群體的無私奉獻中。

  47、修行要落實在當下,做一切事業、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實在當下。

  48、“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要不離覺悟來講奉獻,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會偏于一面。

  49、能夠根據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對應的戒條,如法行持、成就律儀、無所毀犯,就有相應的解脫自在。

  50、對于各種不同的意見,都要想到,任何一個團體,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生存發展的。每個人都要自覺地約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為和主張損害了團體、家庭或者企業的發展。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