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通用16篇)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小題1】判斷下列句子后面的括號內對“之”所指代對象說明的正誤。(2分)
。1)箬蓬覆之(指代“船艙”) ( )
(2)石青糝之(指代“一種青色顏料”) ( )
【小題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句子。(2分)
【小題3】解釋下列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1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____
、谠x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
【小題4】第一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2分)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簡答: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① ( √ )②( X )
【小題2】略
【小題3】①高高的帽子②通屈,彎曲
【小題4】①體積、谌萘看
【小題5】通過讀者的想象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證了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解析
【小題1】了解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學會辨別識記。
【小題1】學會名句填寫,填寫文言詩詞有特征的句子。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容,提高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小題1】理解時,突出彰顯主題的作用。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題。
王瑜,其先范陽人也.父欽祚,仕至殿中監,出為義州刺史。瑜性兇狡,然雋辯驍果,騎射刀筆之長,亦稱于當代.起豪累為從事,天福中,授左贊善大夫.會濮郡秋稼豐衍,稅籍不均,命乘使車,按察定計,既至郡,謂枝簿吏胡蘊、惠鶚曰:“余食貧久矣,室無增資,為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由是濮之部內五邑令長共斂錢五十萬,私獻于瑜。瑜即以書上奏,高祖覽章嘆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誠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擢瑜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鎮東平也,瑜父欽祚為節度副使,及重威移鎮常山,瑜乃詭計于重威,使奏己為恒州節度副使,竟代其父位.歲余,入為刑部郎中.丙午歲,父欽祚刺舉義州,瑜歸寧至郡.會契丹據有中夏,何建以秦州歸蜀,瑜說欽祚曰:“若不西走,當屬契丹矣!”厲色數諫,其父怒而不從。因其臥疾涉旬,瑜仗劍而脅之曰:“老懦無謀,欲趨砲烙。不即為計,則死于刃下!备覆坏靡讯犞。時隴東屯兵扼其川路,將北趣蕃部,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微歃血為約,以兄事之.謂微曰:“西至成都,余身為相,余父為將,爾當領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諾!辫]為所賣,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行有期矣,微潛召其黨,伺于郊外。子夜,瑜舉族行,而輜重絡繹十有余里;罩H,循溝澮而遁,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其黨起于伏莽,斷欽祚之首,貫諸長矛.平生聚蓄金幣萬計,皆為賊所掠,少長百口,殺之殆盡.瑜尚獨戰千人,矢不虛發,手無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落發為僧.月余,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為侯益所殺,時年三十九。
。ü澾x自《舊五代史·列傳十一》,略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為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 黜:罷免
C.瑜歸寧至郡 寧:平息
D.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 縶:捆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詐的.一組是(3分)( )
、勹ぜ匆詴献 ②使奏己為恆州節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為計,則死于刃下
、芗偻径蚺c郡盜酋長趙徽歃血為約,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 ⑥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瑜工于心計,但最終卻被人算計,他設計使自己成為一個清官的形象而獲得高祖的稱贊;為借路,他用官帽引誘利用趙徽,卻反遭趙徽算計,損失慘重。
B.王瑜一生短暫卻仕途順利。他離家為官先從從事做起,天福年間獲左贊善大夫一職,后受朝廷提拔為太府少卿,接著任恒州節度副使,還入朝做過刑部郎中。
C.王瑜對待父親的態度暴露出他的無禮及兇狠的性格。他在勸說父親西逃時,臉色嚴厲,父親不悅,不愿聽從,王瑜不顧父親已臥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劍相威脅。
D.王瑜驍勇果敢,擅長騎射。他在舉家撤離途中遭到盜賊首領趙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與趙徽屬下一千多人激戰,箭無虛發,但終因寡不敵眾,被盜賊所殺。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3
何易于嘗為益昌①令,縣距刺史治所②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③,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④不可奪。易于為屬令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贝淌放c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
【注】①益昌:今四川廣元一帶。②刺史治所:州郡長官的駐地。③腰笏(hù): 把手板插在腰帶上。④隙:空閑,這里指時間。⑤屬令:屬于縣的縣令。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1)何易于嘗為益昌令 ( )
(2)易于即自腰笏 ( )
。3)方春,百姓不耕即蠶 ( )
。4)偕騎還去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
小題3:請你結合文中何易于的.言行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曾經 就正 離開
小題2:百姓不是在耕種就是在養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剝奪。(意思符合即給分)
小題3:何易于的“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的語言和“即自腰笏,引舟上下”的行動,都表明他敢于直言,關心愛護百姓。(3分,結合言行1分,能說出“關心愛護百姓”2分,意對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嘗、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較為固定,應譯為“曾經”、“離開”。“即、方”根據語境,應譯為“就”“正,正在”。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 “耕、蠶、奪”等!案⑿Q”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應譯為“耕種、養蠶”!皧Z”在此句中應用“占用、剝奪”代替。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然后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從前向后讀選文,找出寫何易于的言行的句子,如語言“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行動“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他敢于直言,關心愛護百姓,能為百姓著想。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4
細柳營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至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雹谔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2分)
。1)匈奴大入邊( ) (2)將以下騎送迎( )
。3)銳兵刃( ) (4)按轡徐行( )
【小題2】將畫線處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譯文①:
譯文②:
【小題3】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4分)
。1)天子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情形如何?
。2)天子勞軍至細柳軍,情形如何?
【小題4】本文對漢文帝分別有哪幾種稱呼?(2分)
【小題5】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內容(3分)
答案
【小題1】⑴大規模 ⑵接送皇帝 ⑶銳利 ⑷慢慢地
【小題2】①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節符下詔書給周將軍。
②天子被感動了,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車前的橫木。
【小題3】⑴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⑵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小題4】上 天子 皇帝
【小題5】寫文帝對周亞夫的稱贊,從側面突出周亞夫將軍卓越的軍事才能。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概括兩種情形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結合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來篩選出對“漢文帝”的稱呼即可。
【小題5】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最后一段的內容來概括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5
謝 瞻
謝瞻,字宣遠,一名檐,字通遠,陳郡陽夏人,衛將軍晦第三兄也。年六歲,能屬文,為《紫石英贊》、《果然詩》,當時才士,莫不嘆異。初為桓偉安西參軍,楚 臺秘書郎。瞻幼孤,叔母劉撫養有恩紀,兄弟事之,同于至親。劉弟柳為吳郡,將姊俱行,瞻不能違,解職隨從,為柳建威長史。
弟晦時為宋臺右衛,權遇已重,于彭城還都迎家,賓客輻輳,門巷填咽。時瞻在家,驚駭謂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歸趣乃爾。吾家以素退為業,不愿干預時事,交游不過親朋,而汝遂勢傾朝野,此豈門戶之福邪?.乃籬隔門庭,曰:“吾不忍見此。.及還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過二千石。弟年始三 十,志用凡近,榮冠臺府,位任顯密,福過災生,其應無遠。特乞降黜,以保衰門。.前后屢陳。高祖以瞻為吳興郡,又自陳請,乃為豫章太守;藁蛞猿⒚苁抡Z瞻,瞻輒向親舊陳說,以為笑戲,以絕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憂懼。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蘼劶脖纪耙娭,曰:“汝為國大臣,又總戎重,萬里遠出,必生疑謗。.時果有訴告晦反者。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瞻曰:“吾有先人弊廬,何為于此!.臨終,遺晦書曰:“吾得啟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厲,為國為家。.遂卒,時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辭采之美,與族叔混、族弟靈運相抗。靈運父瑛,無才能。為秘書郎,早年而亡。靈運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謂瞻曰:“非汝莫能。.乃與晦、曜、弘微等共游戲,使瞻與靈運共車;靈運登車,便商較人物,瞻謂之曰:“秘書早亡,談者亦互有同異。.靈運默然,言論自此衰止。
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將姊俱行 將:帶著
B.而人歸趣乃爾 趣:奔赴,奔向
C.志用凡近 凡:平凡
D.與族叔混、族弟靈運相抗 抗:爭斗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B.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C.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D.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謝瞻知恩圖報。叔母把他們弟兄養大成人,他們對叔母也如同親生母親一樣,甚至叔母要到吳郡去,謝瞻也辭官跟了過去。
B.謝瞻有先見之明。向高祖要求對自己的弟弟謝晦降職,結果高祖很爽快地答應了他。
C.謝瞻重視手足之情。臨終的時候,還寫信要求謝晦多加勉勵,一心為國為家。
D.謝瞻受人推崇。族叔謝混請謝瞻對族弟謝靈運進行教育,結果謝靈運改變了原來評價別人的毛病。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晦或以朝廷密事語瞻,瞻輒向親舊陳說,以為笑戲,以絕其言。(5分)
。2)靈運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分)
4.D 抗:匹敵,相當
5.A
6. B(高祖沒有爽快地答應。此,無中生有。)
7.(1)謝晦有時候把朝廷隱秘之事告訴謝瞻,謝瞻總是向親人朋友敘說,把那些話當成戲言,來禁絕(或禁止、杜絕)他的言論。
。ㄗg出大意給2分,“或.“語. “絕.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謝靈運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謝混很擔心這件事,想對他加以壓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沒有辦法。
(譯出大意給2分,“臧否.“患. “方.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文言文各段重要詞語解釋】
1段:能屬文:綴緝文辭,寫文章。當時才士:德才兼備的'人,有才華的人。叔母劉撫養有恩紀:恩情。
2段:乃爾:居然如此,竟然這樣。不愿干預時事:干涉。交游不過親朋:(1)交際,結交朋友。(2)有交往的朋友。此處為結交的人。而汝遂勢傾朝野:竟然;匏旖ㄗ裘Γ狠o佐帝王創立帝業。
3段:吾得啟體幸全:猶“啟手足.,言善終。
4段:靈運好臧否人物:褒貶人物,評價優劣。裁折:抑止;摧折。便商較人物:研究比較;便,比之現代漢語的“便怎么.,于上下句意,連得更緊,可以譯成“立刻就.。
參考譯文
謝瞻,字宣遠,一名謝檐,字通遠,是陳郡陽夏人,是衛將軍謝晦的三哥。他六歲時,就能寫文章,寫了《紫石英贊》、《果然詩》,當時有才華的士人,沒有人不 驚嘆他的奇異。他起初擔任桓偉安西參軍,楚臺秘書郎。他從小失去父母,嬸嬸劉氏撫養他很有恩情,謝瞻兄弟侍奉嬸娘,如同對待親生母親。劉氏的弟弟劉柳調任吳郡太守,帶著姐姐一同赴任,謝瞻不能違背他們的意愿,便辭去職務隨同前往,在劉柳手下任柳建威長史。
謝瞻的弟弟謝晦當時任宋臺右衛,權勢顯赫,恩遇寵厚。謝晦從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時賓客車馬聚集,填塞門巷。此時謝瞻正在家中,(見到這種情景)很是驚駭,他對謝晦說:“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歸依奔向你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家以清淡謙退為家風,不愿干涉政事,結交的人不過是親戚朋友,而你現在竟然勢傾朝野,這難道是家門之福嗎?.謝瞻于是用竹籬隔開門院,說:“我不愿意見到這種場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說:“我本來是寒素之士,父親、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沒有超過二千石的職位。弟弟年紀剛剛三十歲,志行淺薄,能力平庸,但在臺府榮顯居于首位,職任清顯重要,福氣失去災禍來臨,恐怕應該不遠。我特地請求你把他降職貶官,來保住我們這衰微的家門。.前前后后屢次向高祖陳請。高祖命謝瞻任吳興郡太守,謝瞻又親自陳情請求辭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謝晦有時候把朝廷隱秘之事告訴謝瞻,謝瞻總是向親人朋友敘說,把那些話當成戲言,來禁絕(或禁止、杜絕)他的言論。謝晦終建輔佐帝王創立帝業的功勞,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謝瞻更加擔憂害怕了。
永初二年,謝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醫治,希望就此死去。謝晦聽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趕去,謝瞻見到他,對他說:“你是國家大臣,又掌管軍機大事,老遠地到我這里來,一定會招致懷疑,產生流言。.當時果然有人稟告謝晦反叛。謝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為謝晦掌管禁軍,不可出宮住宿,就叫謝瞻住在晉南郡公主夫婿羊賁的舊宅,地點在領軍府東門。謝瞻說:“我有祖先留下的舊房子,為什么住在這里!.謝瞻臨終的時候,留下遺書給謝晦說:“我能夠善終,僥幸保全,歸埋家鄉,葬于山麓,哪里還有什么更多的遺憾呢?弟弟你要勉勵自己,既為家,也為國。.于是死去,死時三十五歲。
謝瞻善于寫文章,辭采之美,可以與族叔謝混、族弟謝靈運相匹敵。謝靈運父親謝瑛,沒有才能。做過秘書郎,早年就死了。謝靈運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謝混很擔心這件事,想對他加以壓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沒有辦法。謝混對謝瞻說:“不是你的話沒人能做到(制止他)。.就與謝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讓謝瞻與謝靈運坐一輛車;謝靈運一上車,就開始評價人物,謝瞻對他說:“你父親死的那么早,談論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謝靈運沉默不言,評價的言論從此停止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6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
1.解釋下列句子劃線的詞。
。1)漁人甚異之( )
。2)阡陌交通( )
。3)穎脫不羈( )
(4)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
答:
3.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
答:
4.翻譯下列句子。
。1)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文:
(2)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譯文:
參考答案:
1.(1)對感到驚異
。2)交錯相通
。3)束縛,約束
。4)停止
2.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3.不是,他只是作出撫琴的樣子。這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面對窮困的生活,自得其樂的性格。(意對即可)
4.(1)老人和小孩,都和悅幸福,自得其樂。
。2)只要能領會琴中的樂趣,就不用在意音準不準啊。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7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陳勝、項梁之起,少年或謂越曰:“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來,亦效之!迸碓皆唬骸皟升埛蕉,且待之。”居歲余,澤間少年相聚百余人,往從彭越,曰:“請仲為長!痹街x曰:“臣不愿與諸君!鄙倌陱娬,乃許。與期旦日日出會,后期者斬。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謝曰:“臣老,諸君強以為長。今期而多后,不可盡誅,誅最后者一人。”令校長斬之。設壇祭,乃令徒屬。徒屬皆大驚,畏越,莫敢仰視。
漢王追楚,為項籍所敗固陵。漢王乃發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會垓下,遂破楚。項籍已死。春,立彭越為梁王。十年秋,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征兵梁王。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高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绷和醪宦牐Q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斬之。太仆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欲之洛陽,道見彭王。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徒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鄙夏丝,遂夷越宗族,國除。
【小題1】下列句中劃線的“之”與“逢呂后從長安來,欲之洛陽”中的“之”的意義和用
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汝心之固,固不可徹B.屬予作文以記之C.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DD.水陸草木之花
【小題2】下列對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彭越出身江洋大盜,卻極富軍事才能。面對“澤間少年”及其眾人,他以“后期者斬”予以約束;以誅最后者一人,來殺一儆百,震懾了這伙亡命之徒。 B.彭越雖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謀,在高帝討伐陳狶時,他按兵不動, 想借機謀反。 C.劉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陰險,功臣彭越被誅與韓信被誅都耐人尋味,正如韓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屢立戰功,一生轟轟烈烈,僅僅因漢王征兵未親自前往就獲罪,后又由于呂后進“誅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運。
【小題3】解釋下列句中劃線字。(4分)
、僦T豪杰相立畔秦 ( ) ②遂破楚( )
、塾酝x( ) ④太仆亡走漢( )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2分)
與期旦日日出會,后期者斬。
答案:
【小題1】C
【小題1】B
【小題1】①通“叛”背叛 ②打敗 ③道歉,謝罪 ④逃跑
【小題1】跟他們約好第二天太陽出來集合,遲到的'人殺頭。
解析【小題1】C與例句“之”都是“去、往”。
【小題1】“想借機謀反”說法不夠合理。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準確地理解課外文言文的重點字詞。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期、旦日。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8
復魯絜非書
姚鼐
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惟圣人之言,統二氣之會而弗偏。然而《易》、《詩》、《書》、《論語》所載,亦間有可以剛柔分矣。值其時其人告語之,體各有宜也。自諸子而降,其為文無弗有偏者。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①鐵;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之。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②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觀其文,諷其音,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焉。
且夫陰陽剛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氣有多寡進絀,則品次億萬,以至于不可窮,萬物生焉。故曰:“一陰一陽之為道。”夫文之多變,亦若是也。糅而偏勝可也;偏勝之極,一有一絕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聞樂,以為聲歌弦管之會爾;茍善樂者聞之,則五音十二律,必有一當,接于耳而分矣。夫論文者,豈異于是乎?宋朝歐陽、曾公③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歐公能取異己者之長而時濟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觀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舍、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古今至此者,蓋不數數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黃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長。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鞏。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崇山峻崖崇:高大B.今夫野人孺子聞樂孺子:讀書人
C.必有一當當:適當D.殆近于二公焉殆:大概
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陰陽剛柔,其本二端奚以知其然也
B.則品次億萬險以遠,則至者少
C.夫文之多變夫晉,何厭之有
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相與枕藉乎舟中
小題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小題4: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之。
(2)觀其文,諷其音,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焉。
(3)歐公能取異己者之長而時濟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D
小題4:(1)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個性氣質,就像登臨高處眺望遠方,像君臨天下讓萬眾朝拜,像擊鼓激發成千上萬名勇士去戰斗。
(2)觀看他們的文章,唐詩它們的章句,而作者的性格、情感和外表、狀態,也全都不一樣啊。
(3)歐陽公能學習與自己網格不同的人的長處,來經常補益自己的陰柔之美,曾公能避開自己的短處而不顯現出現(不至于過分陰柔)。
小題1:“孺子”應指兒童
小題2:D均為介詞,但前一個介進對象,可譯為“與、同”;后一個介進處所,可譯為“在”。A均為代詞,它們;B均為連詞,那么;C均為首語氣助詞。
小題3:文段標點為: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小題4:(1)關鍵字:憑、君、朝、鼓(2關鍵字:諷、形狀、舉、殊)(3)關鍵字:異己者、時、濟、不犯
【參考譯文】
姚鼐聽說天地之道,只是陰陽剛柔罷了。文章是天地的精華,是陰陽剛柔之氣表現的。 只有圣人的話,是陰陽剛柔二氣的交融而不偏重。但是《易》《詩》《書》《論語》所載的, 也間或可以用剛柔來區分。對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說話、表達也有適宜的方式。自從諸子 以后,所做的文章,沒有不有所偏重。那些得到陽剛之美的人,那么他們的文章就像雷霆, 像閃電,像長風從山谷中出來,像崇山峻嶺,像大江決堤,像駿馬奔馳。那光彩,像明亮的 太陽,像燃燒的火焰,像鑲嵌金花的金屬。那對于人,就像登臨高處眺望遠方,像君王使萬 眾朝拜,像擊鼓激發上萬名勇士去戰斗。那些得到陰柔之美的人,那么他們的文章就像初升 的紅日,像清新的風,像云,像霞,像煙,像幽深的樹林,像曲折的澗水,像微動的水波, 像珍珠玉石的光彩,像鴻鵠的鳴叫聲直入天空。那對于人,高遠得像嘆息,深遠得像思緒, 溫和得像欣喜, 凄傷得像悲戚。 觀看了那文章, 朗讀出那聲音, 那么寫文章之人的性情形狀, 都不一樣啊。
再說陰陽剛柔,根本只有兩樣,造物者把它夾雜著,而氣有多有少,有進退有消長,那 么就會多達成億成萬,以至于不可勝數,萬物就生發出來了。所以說一陰一陽是天地之道。 文章的變化多端,也像這樣罷了。夾雜二氣而偏重一方面是可以的,但如果偏重到了極點, 一種有而另一種卻完全沒有,還有那些剛算不得剛,柔算不的柔的,都不能夠說是文章。宋 朝歐陽修、曾鞏的文章,都是偏于柔美一方的,歐陽修能夠吸取與自己不同的人的長處,而 時常彌補自己文章的不足, 曾鞏能夠避免自己的短處而不犯錯。 我看您的文章差不多接近這 兩人了。 承您寄來的文章,刻本本來是給我的,(我就收受了),鈔本謹慎地封好寄還。但是 鈔本不能勝過刻本。文章各體裁中,書、疏、贈、序最好,記事文次一些,論辨文又次一些。 我在那里私自加了幾句評語,不一定恰當!睹费录饭挥羞^人的地方,可惜我沒有見到 那人。令郎和令甥都是有天才的人,不可限量,隨他們的喜好,做他們的文章,不要拘束他 們的途徑為好。秋天還熱,您身體好嗎?千萬自己保重。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9
東坡嘗謂錢穆父曰:“尋常往來,心知稱家有無①;草草相聚,不必過為具②。”穆父一日折簡③,召坡食皛飯。及至,乃設飯一杯,蘿卜一楪,白湯一盞而已。蓋以三白為皛也。后數日,
坡復召穆父食毳飯,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報。比至,日晏④并不設食,穆父餒甚,坡曰:“蘿卜湯飯俱毛⑤也!蹦赂竾@曰:“子瞻可謂善戲謔者也!”
(節選自《高齋漫錄》)
【注釋】①稱家有無,根據家中財力行事。 ②具,引申為筵席、酒食。 ③折簡,寫信。 ④晏,
晚、遲。 ⑤毛,無。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4分)
、疟至( ) ⑵ 子瞻可謂善戲謔者也( )
【小題2】下列對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時間很晚了還沒有吃過東西,錢穆父非常饑餓。B.時間很晚了還沒有吃過東西,錢穆父非常生氣。C.時間很晚了還沒有擺出食物,錢穆父非常饑餓。D.時間很晚了還沒有擺出食物,錢穆父非常生氣
【小題3】錢穆父信中的“皛飯”具體是指 (用原文回答);東坡對“毳飯”的解釋則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小題4】從穆父召食皛飯和東坡召食毳飯兩件事中可見這兩人都是 的人。(2分)
答案
【小題1】⑴及/等到/待到(2分) ⑵善于/擅長(2分)
【小題2】C(3分)
【小題3】飯一杯,蘿卜一楪,白湯一盞(2分,多摘少摘得1分);蘿卜、湯、飯全都沒有(1分,大意對即可
【小題4】愛開玩笑/喜歡捉弄人/善戲謔。(2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比”字的含義,等到。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設”:擺出!梆H”是指“饑餓”。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注意仔細閱讀,聯系上文,即可得出答案。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4】
試題分析:從“子瞻可謂善戲謔者也”可以看出,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人,同時也能可出錢穆父也是同道中人。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一 9 題。
大將軍青 ① 兵出定襄。蘇建、趙信并軍三千余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兵且盡,信降單于,建獨身歸青。議郎周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長史安曰:“不然,建以數千卒當虜數萬,力戰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后不若降之也。不當斬。”青曰:“青()肺腑領兵于外,不患無威,()霸說我()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專誅于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余以此示為人臣者不敢專權,不亦可乎?”遂囚建詣行在,天子果赦不誅。
〔評〕衛青握兵數載,寵任無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權遠嫌故。不然,雖以狄樞使 ② 之功名,猶不克令終,可不戒軟?南俗尚鬼,狄武襄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蹦巳“馘X自持之,與神約:“果大捷,投此錢盡錢面。”左右諫止:“倘不如意,恐阻師。”武襄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倏一擲,百錢皆面,于是舉軍歡呼,聲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俊凱旋,當謝神取錢。”其后平譽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視,乃兩面錢也。
〔評〕桂林路險,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堅之。狄青為樞密使,自恃有功,頗驕賽,恬惜士卒,每得衣糧,皆曰:“此狄家爺爺所賜!背⒒贾r文璐公當國,建言以兩鎮節使出之,青自陳無功而受鎮節,無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為然,向璐公述此語,且言狄青忠臣。璐公曰:“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心,所以有陳橋之變。”上默然。青猶未知,到中書自辨,璐公直視之,曰:“無他,朝廷疑爾。”青驚怖,卻行數步。青在鎮,每月兩遣中使撫問,青聞中使來,輒驚疑終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璐公之謀也。
。ㄟx自明代馮夢龍 《智囊全集》,鳳凰出版社 20xx 年版,有刪改)
【 注 】 ① 大將軍青:衛青,西漢時期杭擊句奴的名將。 ② 狄樞使:狄青,北宋名將,謐號“武襄”,官至樞密使,故又稱“狄樞使”、“狄武襄”。
5.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自裁之 裁:裁決
B.南俗尚鬼 尚:迷信
C.建言以兩鎮節使出之 建:提出
D.卻行數步 卻:反而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人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
青( )肺腑領兵于外,不患無威,( )霸說我( )明威,甚失臣意
A.之于為 B .以于之 C .之而以 D .以而以
7.下列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B.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C.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D.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8.下列各句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青執掌兵權多年,深受寵信,天子對他沒有疑心,屬下對他也沒有嫉妒之意。這正是因為他能避開過度的權威,遠離各種嫌疑的緣故。
B.狄青帶兵征討儂智高的時候,大軍到達桂林的南面,他焚香祝禱,并取出一百枚銅錢與神相約后擲地卜金,這些舉動都是為了鼓舞士氣。
C.文潞公在朝執政,建議宋仁宗讓狄青出任兩鎮節度使以便讓他離開朝廷,但仁宗覺得狄青是忠臣,始終未懷疑過狄青,只是文潞公懷疑。
D.狄青到藩鎮后,宋仁宗每月都派使者去慰問看望他兩次。每次聽說皇上的使者要來,狄青整天都會驚嚇疑慮。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1)與戰一日,兵且盡,信降單于,建獨身歸青。( 3 分)
譯文:
(2)猶不克令終,可不戒軟? ( 3 分)
譯文:
(3)桂林路險,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堅之。( 4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5 . D (卻:后退。)
6 . D (采用代人法,結合語境,不難得出答案。)
7 . B (畫波浪線部分應翻譯為:狄青也非常高興,讓副將取來一百顆鐵釘,立即任隨銅錢的疏與密,將它們一一釘在原地,并覆蓋上青紗籠,親手加上了封條。)
8 . C (此項“始終未懷疑過狄青”與“朝廷患之”“上默然”等矛盾。)
9 . ( l )兩人率軍和匈奴大軍苦戰一天,士兵將傷亡殆盡,趙信投降單于,蘇建獨身一人逃回到衛青大營。(采分點:補齊省略成分;且,將要、就要;歸,回到,逃回到。) ( 2 )還是不能讓(他)得到善終,可以不引以為戒嗎?(采分點:克,能;補齊省略成分;句式正確。) ( 3 )桂林路途險要,軍士們人心惶恐疑惑,因此狄青借神明的力量來讓他們堅定必勝的信念。[采分點:惶惑,惶恐疑惑;假,借助;以,來;堅,使(讓). · · … 堅定!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1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诠稳?”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釋】①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劉邦曾經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能,“上”指劉邦,“信”指韓信。②各有差:“差”讀“cī”,等級,此處指高低。
小題1:下面各組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 多多而益善耳自以為大有所益 B 于公何如 皆以美于徐公
C 何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D 何為我禽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小題3:這個故事隱含著的一句歇后語是:(1分)
韓信在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性格特點是:(1分)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陛下不善于帶兵,但善于統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重點詞語準確,句子通順即可,2分)
小題3:韓信點兵,多多益善。(1分) 答案示例:過分自信、自傲、自負。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C項中的“為”都是“被”的意思。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3: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文章的內容說出本文隱含的歇后語。然后再根據文章對“韓信”的描寫來分析性格特點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2
李愚,字子晦。渤海無棣人也。愚童齔時,謹重有異常兒.年長方志學,遍閱經史。為文尚氣格,有韓、柳體。厲志端莊,風神峻整,非禮不言,行不茍且。
屬關輔亂離,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贍。召見,嗟賞久之,摧為左拾遺。俄充崇政院直學士,或預咨謀,而儼然正色,不畏強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致拜,惟愚長揖。末帝讓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猶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曰:“陛下以家A禮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諂事!逼鋭傄闳绱恕
晉州節度使華溫琪在任違法,籍民家財,其家訟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堅按其罪。梁末帝詔曰:“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為爾君者,不亦難乎!”
洎莊宗都洛陽,召為翰林學士。三年,魏王繼發征蜀,請為都統判官,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及前軍至固鎮,收軍食十五萬斛,崇韜喜,謂愚曰:“公能料事,吾軍濟矣!”招討判官陳乂至寶雞,稱疾乞留在后。愚厲聲曰:“陳乂見利則進,懼難則止。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惑,正可斬之以徇!庇墒擒娙藷o遲留者。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長興季年,秦王恣橫,權要之臣,避禍不暇,邦之存亡,無敢言者。愚性剛介,往往形言,然人無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為相,官借延賓館居之。嘗有疾,詔近臣宣諭,延之中堂,見其敗越敝席,四壁蕭然。明宗特賜帷帳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嬰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ü澾x自《舊五代史》)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B.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C.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
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D.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5.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童齔是指10歲以下的兒童,也有說成“髫齔”的。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
B.嗣位指繼承君位。嗣的本義是(經皇上恩準)父親傳位或傳業給嫡長子。位即君位。兒子除了有長幼之分外,還有嫡庶之分,一般是傳嫡不傳庶。
C.草昧之臣指開國之臣。草昧即蒙昧,未開化;在這里引申為草創,創始。
D.乞骸又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簡作“乞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學識和修養。他成年后就立志求學,讀遍經史;寫文章崇尚氣格,有韓愈、柳宗元之風;神情舉止嚴肅莊重,做事認真嚴謹。
B.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對他的才學贊賞有加,提拔他為左拾遺和崇政院直學士,并讓他參與咨詢謀劃國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為丞相。
C.李愚性情剛烈、正直,常常表現在言辭上,然而沒有相應的人。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經疾病纏身,多次上表請求告老還鄉,皇帝沒有答應,最后死在任上。
D.李愚為人慷慨,做了宰相后還把館驛借給他人;他自己生活極為儉樸,屋中四壁空空蕩蕩,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舊不堪。
7.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贍。(5分)
。2) 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為爾君者,不亦難乎。5分)
參考答案:
4.B(原文是“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保
5.A(“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6.D(“為人慷慨“文中未體現,是他自己借館驛居住,而不是把館驛借給他人。)
7.(1)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誠懇地侍奉皇帝,得以在宮中為皇帝或太子講學,
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說李愚品行高尚,學識淵博。(①雅:很、非常;②素:一向、向來;③款奉:誠懇地侍奉; ④侍講禁中:在宮中講學,狀語后置; ⑤贍:豐富、淵博。)
。2)我如果不贊同徹底審訊、追查,會認為我不顧念貧民百姓;如果按法律執行處置,會認為我不顧念有功之臣。做你們的君主,很難。。á倥c:贊同;②鞫窮:徹底審訊、追查;③赤子:貧民百姓; ④若或:如果; ⑤為:做。)
【參考譯文】李愚,字子晦。渤?o棣縣人。李愚童年時期,謹慎穩重與普通的兒童不一樣。成年后立志求學,讀遍經史。詩文崇尚氣格,有韓愈、柳宗元之風。志向遠大,為人端正,神情舉止嚴肅莊重,說話得體講究禮儀,做事認真嚴謹。
正趕上關中一帶戰亂,離開家鄉,與同族人李延光客居山東。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誠懇的侍奉皇帝,得以在宮中為皇帝或太子講學,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說李愚品行高尚,學識淵博;实壅僖娎钣,(談話后)對他贊嘆良久,提拔為左拾遺。不久又充任崇政院直學士,有時參與咨詢謀劃國家大事,仍舊莊重嚴肅,不懼怕豪強、有權勢的`人。衡王入朝,重臣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禮,惟獨李愚行拱手之禮。末帝責備他說:“衡王,是我的兄長。我尚且行跪拜禮,崇政使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禮,你為何這么傲慢呀!”李愚回答說:“陛下用家人之禮對待兄長,李振等人是您的家臣。我居于朝廷為官,與衡王平素不交往,怎敢諂媚侍奉。”他剛毅就像這樣。
晉州節度使華溫琪在任違犯法律,沒收某戶百姓的家產,那家百姓告到朝廷,皇帝派遣的使者檢舉揭發他的罪狀,華溫琪認罪。梁末帝認為華溫琪是先朝開國之臣,不忍加以刑罰,李愚堅持查辦他的罪過。梁末帝下詔說:“我如果不贊同徹底審訊、追查,會認為我不顧念貧民百姓;如果按法律執行處置,會認為我不顧念有功之臣。做你們的君主,很難!”
等到莊宗遷都洛陽,召李愚為翰林學士。三年,魏王繼岌要征討蜀國,請李愚做都統判官。當時眾人議論認為蜀地險要難攻,不可長驅直入,郭崇韜向李愚問計,李愚說:“如今聽說蜀人憎惡他們的君主放縱恣肆,戰時一定不聽蜀王的調派。應該趁著蜀人人心不穩,快速進攻,他們一定會嚇破膽,怎能守住他們的險塞呢!”等到先頭部隊到達固鎮,收繳
敵軍糧草十五萬斛,郭崇韜大喜,對李愚說:“你料事如神,我軍成功了!”招討判官陳乂到寶雞,稱病請求留在后面。李愚厲聲說:“陳乂見利就前進,害怕困難就止步不前。現在大軍正進入險境,人心容易迷惑動搖,正好可以處決他來警示眾人!睆拇塑娭袑⑹繜o敢拖延滯后的。此時,軍事文書,都出自他手。
明宗即位,授予李愚中書侍郎、平章事。長興末年,秦王放縱專橫,權貴重臣,自己逃避禍患還來不及,國家的存亡,無人敢過問。而李愚性情剛烈、正直,常常表現在言辭上,然而沒有響應的人。李愚當初不置辦府邸,被任命為相后,借延賓館暫居。曾經有疾病,皇帝派宦官到他的住處看望傳達皇帝的問候,李愚請宦官到正室,宦官看見只有一條破舊的毯子和席子,四壁空空蕩蕩。明宗知道后特地賜給他帷帳和被褥。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3
唐太宗論弓矢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②,弓雖動而發矢不直!奘嘉蛳蛘弑嬷淳。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④,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導讀:唐太宗治下的“貞觀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治理天下是這樣,讀書上進不也如此嗎?
注釋 :①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②脈理皆邪:木頭的紋理都不正。脈理,指木紋。③務:事務。⑩數延見:經常召見。數(shu ),屢次。
精練
一、解釋加粗的詞
1.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 )
4.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
5.朕少好弓矢( )( )
二、翻譯
1.自謂無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說:“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1.“識之猶未能盡”指的是什么?
2.從這段話評價唐太宗的為政。
【參考譯文和答案】
92.唐太宗論弓矢
皇上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少時喜歡弓箭,得到好弓數十張,自認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近來把它們給造弓的工匠看,卻說‘都不是良材’,我問那原因。工匠說:‘木心不直,則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弓雖然強勁,但射出的箭不直!疫@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憑弓箭平定天下,辨別它還不能詳盡,何況天下的'事務,能夠都知道嗎?”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內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見,向他們詢問民間的疾苦、朝政事務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讀書的官員 2.從前 3.不正 4.事務 5.皇帝自稱 箭
二、l.自認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省值
班休息,經常召見,詢問民間百姓的疾苦、國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 2.這段話說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視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觸類旁通,從自己的不足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以此來改進自己的執政手段,這樣他治天下可以說“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也是形成唐代貞觀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4
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6分)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①會群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②自廣陵引兵濟江。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于瀆內。陳人覘之,以為內國無船。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于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兵為備,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后以為常,不復設備。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晉王廣③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選自《資治通鑒》)
[注] ①陳主:南朝陳后主 ②賀若弼:隋吳州總管 ③晉王廣:晉王楊廣
17.廣陵就是現在的__________(地名)。(1分)
18.寫出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正月,乙丑朔_______ (2)陳人覘之_______
(3)后以為常,不復設備_______ (4)營幕被野_______
19.對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1)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A. (1)(2)相同,(3)(4)相同 B. (1)(2)相同,(3)(4)不同
C. (1)(2)不同,(3)(4)不同 D. (1)(2)不同,(3)(4)相同
20.把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 :
(2)又使兵緣江時獵 :
21.弼之濟江,陳人不覺的原因,從天氣上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計謀上看,是因為______________。(3分)
參考答案:
三、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6分)
17.揚州(1分)
18.(1)農歷初一;
(2)看見;
(3)加以防備;
(4)遮蓋(4分)
19.A(2分)
20.(1)在這之前,賀若弼多用老馬買陳國的船只,并把它們隱藏起來。(3分)
(2)(賀)又經常派兵沿江打獵(3分)
21.大霧四塞(1分);多次用假象迷惑敵人。(2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5
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黃帝曰:異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⑩。小童辭⑾。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⑿?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qǐ)首⒀,稱天師而退。
——(選自《莊子·徐無鬼》)
【注釋】
、僖姡喊菰L。②大隗:傳說中的神名。③具茨:山名,在滎陽密縣(今河南省密縣)。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⑥然:是的。表應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⑧異哉:了不起啊。異:不尋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為天下:治理天下。⑾辭:謝絕。⑿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這與牧馬還有什么兩樣嗎?奚,何。以,因。異,不同。乎,于,相當于與、跟。 ⒀稽首:叩頭。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4分)
(1)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
(2)問涂焉( )
(3)亦去其害馬者而已( )
(4)黃帝再拜稽首(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3.用簡煉的'語言概述這個故事的內容。(2分)
4.牧童認為如何治理天下?(2分)
5.源于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害群之馬,這個成語的比喻義是
(2分)
6.在現實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馬?請舉1~2個例子。我們應怎樣對待這些害群之馬?(3分)
參考答案:
1.(1)拜見(2)同途。(3)罷了 (4)叩頭
2.治理天下的人與放馬的人有什么不同嗎?
3.短文記敘了一個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認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馬即可。
5.這個成語比喻是危害大眾集體的人。
6.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舉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國家利益的壞人即可。我們的態度應該是與之作堅決的斗爭。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6
閱讀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1.語段選自課文《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釋。
余幼時即嗜學( )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與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獄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選下面一句翻譯。
A.不敢稍逾約
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我選A句,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選B句,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語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求學精神和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送東陽馬生序》。
2.shì 特別愛好。
3.C
4.我選A句,翻譯: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
我選B句,翻譯:因此人家大多數愿意把書借給我。
5.專心致志,虛心求學,勤學好問,尊重老師,執著追求等。(答出兩點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閱讀理解與答案03-19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1-13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6-14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6-14
文言文閱讀理解習題及答案09-01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精選及答案08-25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