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吳鐘麟《留得青山在》高一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風暴過后是晴朗,施老師終于迎來第二春,重返講臺,先后獲“文學藝術杰出貢獻獎”“敬慰獎”,滿載榮譽在98歲高齡仙逝。
直到此時,半個世紀前縈繞我心頭的結終于解開:在風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調、忍耐,原來只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僅是學貫中西的名家,還是善渡險灘惡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導師。
(選自《文匯報》,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施蟄存在研討會上承接錢教授開場白的即興發言很是幽默風趣,但作者認為施教授沒有讀完錢教授的作品,實在是不應該的。
B.施教授在《才與德》一文中,批評小學程度的黨支部書記擔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領導是外行領導內行,學生們比較認同。
C.施教授有關打掃落葉的勞改日記批判了所謂的勞動改造,引人發笑,同時又不容易讓別人抓住他的把柄,實在是高妙。
D.施教授評豬八戒為農民典型,這雖然只是他的一種學術觀點,但在那種大氣候下提出來,體現了知識分子藝術至上的傳統本色。
E.本文記述了施蟄存先生的幾件事,有記敘,有議論,評傳結合,字里行間傳達出對施先生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2)怎樣理解施蟄存先生指導小說創作時所說的“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紹了施蟄存先生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蟄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處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現?并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此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3分)E(2分)B(1分)B“有外行不能領導內行之嫌”是在深挖靈魂,做自我檢討,而《才與德》一文中并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表述。A施蟄存說“沒有拜讀完”,只是一種調侃,體現的是他幽默風趣的特點,作者認為“實在是不應該”的說法不妥。C“批判了所謂的勞動改造”程度過重,客觀上有諷刺的效果;不是批判,是一種巧妙的敷衍和自我保護。
(2)施蟄存所說的“抄”是一種幽默詼諧的說法,其中暗含著小說創作的技巧和規律。①“抄”是模仿,從模仿走向創作是初學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創作規律。“我說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規律就可以創造了。”②“抄”是開闊眼界,“閱讀面要廣,見多才識廣,基礎大金字塔才高。”③“抄”是指創造性地吸收借鑒。多所借鑒才能博采眾長。“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巧妙不露破綻”。(每點2分,要有概括有分析。)
(3)①生活中,幽默風趣,慈祥可愛。②學識上,博學多才(學貫中西),見解獨到。③在動蕩中,低調忍耐又機智靈活,是善渡險灘惡浪的智者。(每點2分,每點中有兩個要點。意思對即可。)
(4)施蟄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處世之道總的來說就是低調、忍耐的處世態度。(2分)具體表現:①自損形象,自我抹黑,態度坦誠。他自曝是魯迅筆下的“洋場惡少”;告訴學生對自己的意見要“批判對待,小心中毒”。(2分)②自我檢討,主動承認“錯誤”。寫了《才與德》之后,主動找黨委承認錯誤,深刻反省,得以再登講臺。(2分)③用幽默機智化解危機。如:發現工農子弟對講課觀點不滿后,及時“提高聲調”,化解緊張氣氛;用幽默筆調寫改造日記,引人發笑又容易得人寬恕。(2分)(共8分,意思對即可)
【吳鐘麟《留得青山在》高一傳記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傅雷《塞尚》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06-13
蔡元培《傅斯年》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06-14
《鐘傅搏虎》閱讀題及答案07-13
劉敬智《錢學森——中國人的驕傲》高一傳記閱讀題及答案06-13
《吳五百》閱讀答案及翻譯06-23
陳魁《大家孫瀛洲》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06-14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7-31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