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

時間:2021-04-16 11:38:1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1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他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看得到的實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說的都是以上道理。

  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論語》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從來不用教條。但是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參,怕老師的教訓久而失傳,在《大學》里記下老師二百零五字的教訓。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選自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有刪改)

  22.文章開篇講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23.第①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并說明其效果。(2分)

  答:

  24.第②段末尾的以上道理是指

  (2分)

  25.第④段論述了修身更深遠的意義在于

  (2分)

  26.通讀全文,給文章加一個標題:

  (2分)

  27.指出本文在寫作方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并談談對你寫作文有何啟發。(2分)

  答:

  答案:

  22、(2分)強調人修身的必要性

  23、(2分)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闡明觀點

  24、(2分)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25、(2分)齊家、治國、平天下

  26、(2分)示例:人不煉、不成器或第②段諺語中的任一句

  27、(2分)示例:使用大量理論論據,啟發我們要善于把讀背內容運用到寫作當中。首尾照應,啟發我們寫文章時要注意首尾呼應。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2

  人不煉,不成器

  楊絳

  ①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須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從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②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得到的知識。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成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都說明了以上道理。

  ③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論語》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他從來不用教條。但是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參,怕老師的教訓久而失傳,在《大學》里記下老師二百零五字的教訓。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④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本國。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

  ⑥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所謂格物致知。

  ⑦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人的頭腦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調查嫌疑犯那樣窺視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遮掩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念。

  ⑧在這種境界,有誠意擺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則會憬然警覺:“啊!我自以為沒這種想頭了,原來是我沒有看透自己!”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袒護自己了。這樣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從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能這樣,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

  ⑨家和萬事興。家家和洽,又國泰民安,這就可以謀求國際的和諧共榮、雙贏互利了。在這樣和洽的境界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繼承、發揮并充實了孔子的理論。我上文所講的,都屬“孔孟之道”。

  ⑩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1.文章開篇講“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試說明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末尾的“以上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論述了“修身”更深遠的意義在于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讀全文,給文章加一個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本文在寫作方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并談談它對你有何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強調人修身的必要性。(意對即可)

  2.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闡明觀點。(意對即可)

  3.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4.齊家、治同、平天下。

  5.示例:人不煉,不成器。(答案不唯一)

  6.示例:使用大量理論論據,啟發我們要善于把讀背內容運用到寫作當中。首尾照應,啟發我們寫文章時要注意首尾呼應。(意對即可)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

  人不煉,不成器

  ①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從苦痛中煉出美德。正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②《論語》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從來不用教條。但是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③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本國。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

  ④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頭腦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調查嫌疑犯那樣窺視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遮掩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念。一個人只有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才會老實,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從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能這樣,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萬事興。家家和洽,又國泰民安,這就可以謀求國際的和諧共榮、雙贏互利了。在這樣和洽的境界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

  ⑤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小題1:第④段劃線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題2:第①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試加以分析。(3分)

  小題3:試對第④段的論述過程進行分析。(3分)

  小題4: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很多名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請你再為本文補充兩條名言作為論據。(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承接上文“人要了解自己”的論述,開開啟下文關于如何了解自己的論述。

  小題2:比喻論證。用鑄煉鋼鐵作喻,生動形象地論證了人要不斷鍛煉自己才能學得智慧、煉出美德。

  小題3:先指出“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接著論述如何了解自己,最后強調修身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小題4:略

  小題1解析:觀察語句、語段所在文章的位置來判斷其在文章中結構與內容的作用。

  小題2解析:常用的論證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種論證方法的作用,作答時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小題3解析:先提出觀點,然后進行對觀點的論證,最后做出總結。

  小題4解析:所舉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針對性,這是補充論據的三個特點。這樣的才具有說服力。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4

  人不煉,不成器

  楊絳

  ①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從苦痛中煉出美德。孟子說:“。”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他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②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看得到的實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說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論語》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從來不用教條。但是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他的弟子,怕老師的教訓久而失傳,在《大學》里記下老師二百零五字的教訓。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④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本國。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

  ⑥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所謂格物致知。

  ⑦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頭腦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調查嫌疑犯那樣窺視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遮掩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念。在這種境界,有誠意擺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則會憬然1警覺:“啊!我自以為沒這種想頭了,原來是我沒有看透自己!”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袒護自己了。這樣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從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能這樣,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萬事興。家家和洽,又國泰民安,這就可以謀求國際的和諧共榮,雙贏互利了。在這樣和洽的境界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繼承、發揮并充實了孔子 的理論。我上文所講的,都屬“孔孟之道”。

  ⑧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選自《小品文選刊》,20xx年第3期)

  1.憬然:醒悟的樣子。

  20.根據語境,第①段劃線處填寫句子最恰當的是(2分)

  A.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1.為了達到“人成器”的目的,作者建議我們。(2分)

  22.閱讀第⑦段,簡要說說作者是如何闡述人“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的?(4分)

  答:

  23.閱讀文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個人“修身”在國家興旺發達、“世界和諧和平”中的作用。(4分)

  答:

  參考答案:

  20.答案:C評分 :2分。

  21.答案:(尊崇傳統的孔孟之道,)認真修身。(或:煉)評分:2分。

  22.要點:⑴先從反面說人頭腦里對個人私欲有偏愛,⑵然后要求人應像偵探一樣毫無偏愛地觀察自己,⑶選最無防備、遮掩之時,去捉自己平時不敢承認的私欲。⑷擺正態度,才會猛然警覺,明白過來,然后不再袒護自己。評分:4分。每個要點1分。

  23.示例:個人修身與國家興旺發達、人類和平還是有較大關系的。比如電視上廣為傳播的全國航空英模羅陽,用自己的學識、30年的青春年華不斷地磨練自己,和團隊夜以繼日地奮斗,為國家成功研制了艦載機,縮短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實現了自己的報國夢想。他的修身就與國家興旺發達、人類對世界和諧和平的追求相關。

  評分:4分。觀點明確1分,根據文章、結合體會具體談2分,語言1分。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5

  閱讀楊絳的《人不煉,不成器》一文。(10分)

  ①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②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他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看得到的實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說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論語》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從來不用教條。但是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參,怕老師的教訓久而失傳,在《大學》里記下老師二百零五字的教訓。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④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小題1: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題2:說說文中第②段中畫橫線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下面語段應當放在哪兩段之間?理由是什么?(4分)

  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本國。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有自知知明,才可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人不煉,不成器(或: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3分)

  小題2: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1分),生動形象地(1分)論證了“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這一道理(1分)。

  小題3:放在④⑤段之間。(1分)(理由)要點:從內容上說,文段開頭一句“要求世界和諧”上承第④段的“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接著,文段由世界和諧談到治國、齊家、個人修身,強調了修身的重要,而修身的重要又是第⑤段論述的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而,放在④⑤段之間最合適。(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閱讀全文,就會發現作者是圍繞標題“人不煉,不成器”這個觀點來發表議論的,所以標題就是論點。

  小題2:

  試題分析:把人比作香科,這是比喻說明,“搗”“磨”都是指人的鍛煉過程,“香”是指人的“成器”。比喻說明,主要是將說明內容形象化通俗化,增加文章的生動性。

  小題3:

  試題分析:閱讀全篇,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理清層次關系,找到它們與題目中提供的材料之間的聯系。

【人不煉,不成器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倒行不逆施》閱讀答案04-23

《不責僮婢》閱讀答案03-10

織補人閱讀答案 織補人全文閱讀12-13

《蛇人》閱讀答案11-20

不龜手之藥閱讀答案11-27

《呂蒙正不記人過》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7-20

《君不侮臣》閱讀答案3篇04-08

李厚不媚上意閱讀答案04-02

拾金不昧的閱讀答案01-01

《寵辱不驚》的閱讀及答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