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壇子 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橄欖油壇子 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橄欖油壇子
[意大利]皮蘭德婁
唐·羅洛在首陽山的農莊的山坡上種了好大一圈油橄欖樹。他預計地窖里的那五只舊的彩陶壇子盛不下新榨的油,因此及時地預訂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壇子。人們為他造了一只齊人胸高的壇子,肚子威風凜凜地挺起來,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統領。
已經開始打橄欖兩天了。唐·羅洛煩躁不安,因為農莊里既有打橄欖的農民,又有往山坡上準備種下一季蠶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趕騾人。他苦于沒有分身術,不知先監督誰好。最后,他破口大罵,要他們都別想偷懶。他戴著白帽子,挽起衣袖,挺著胸膛,漲紅著臉,大汗淋漓,東奔西走,轉動著一雙狼似的眼睛,生氣地搓自己刮過的臉頰,濃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剛過就鉆了出來。
現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時候,三位打橄欖的農民走進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見那只漂亮的新壇子開裂成兩半,好像有人在壇子的大肚子上攔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縫十分刺眼。
當唐·羅洛走上山來,看見裂縫時,簡直要發瘋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腳,像哭死去的親人那樣悲聲號叫:
“新壇子呀!四個銀幣的壇子!還沒有用過呀!”
農民們勸他冷靜一些,能干的修補匠會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樣。正好有一位迪馬·里卡西大叔,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膠水,牢牢地保守著膠水的秘密:用這種膠水粘好之后,斧頭也砍不開。
第二天,迪馬·里卡西大叔背著一筐工具準時來到首陽山。
他是一個跛腿老人。關節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欖樹樁。傲氣,或者說是悲哀扎根在他那變形的身軀里了。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他這個未被正式承認的發明家的功勞。迪馬·里卡西大叔要讓事實說話。他左顧右盼,生怕別人竊取他的秘密。
“讓我看看那種膠水。”唐·羅洛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陣之后才說出這第一句話。迪馬大叔嚴正地搖頭拒絕。
“補的時候看吧。”
“能補好嗎?”
迪馬大叔鄭重其事地檢查已經搬到打谷場上的壇子。他說:
“能修好。”
“可是光用膠水,”唐·羅洛開始講條件,“我不放心。我還要求用釘子補。”
“那我走了!”迪馬大叔二話不說,站起身,背起筐。
唐·羅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兒呀?就這么談生意嗎?那么長的裂縫,只用膠水嗎?需要釘子。膠水和釘子。我做主。”
迪馬大叔脹滿一肚子的怒氣和怨氣,開始干活。他用鉆頭沿著裂縫的邊沿打眼,以便用鐵絲穿過洞眼把壇子縫合起來,接著他用手指把膠水沿裂縫把裂開的邊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鉗子和準備好的碎鐵絲,鉆進壇子敞開的肚子里,吩咐農民把壇子的裂縫對齊。
他一邊干活一邊抱怨自己命苦。
“現在你幫我出來吧。”最后迪馬大叔說道。可是這只壇子的腹部雖然很寬,頸口卻很窄。迪馬大叔盛怒之下沒有注意這一點。現在,他試了又試,還是爬不出來。那個農民站在那里笑彎了腰。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補好的壇子里了,為了讓他出來,就得重新砸破壇子,并且永遠無法修補了。
唐·羅洛在嬉笑聲和叫喊聲中趕來。
“這只壇子新的時候,我花了四個銀幣買來的。你認為它現在值多少錢?”唐·羅洛問。
迪馬大叔說:“從前價值的三分之一。”
“那好,”唐·羅洛說,“依你的話,你給我一又三分之一個銀幣。”
“什么?”迪馬大叔問道,好像沒有聽懂。
“我打破壇子讓你出來,”唐·羅洛回答,“你呢,賠給我你估計的那個數目。”
“我,付錢?”迪馬大叔取笑道,“閣下您開玩笑呀!我準備在這里面變成蟲子。”
而且,他費了些勁兒從衣袋里掏出一只鑲嵌的小煙斗,點燃后抽起來,把煙霧從壇子的頸口里驅趕出來。
唐·羅洛氣憤得沖動起來,抬起腳就要踢壇子,但是他縮回了腳,而是用雙手抱住壇子,使勁提動它。
“您看多好的膠水!”迪馬大叔對他說。
“該死的東西!”唐·羅洛怒吼起來,“誰干的壞事,是我還是你?我應當賠錢嗎?你就餓死在里面吧!看誰勝誰負!”
他走了,迪馬大叔卻想到用工錢同農民們一起歡度這個夜晚。一個農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買酒。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輪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晝一般。
已經去睡覺的唐·羅洛,突然被亂哄哄的喧鬧聲吵醒。他從農舍的一個陽臺上探出頭來,看見谷場上,月光下有許多魔鬼:原來是喝醉了的農民手拉著手,圍著壇子跳舞呢。迪馬大叔在里面扯著嗓子唱歌。
唐·羅洛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頭發瘋的公牛沖過去,把壇子推得沿山坡滾了下去。壇子在醉漢們的笑聲中往下滾動,撞在一棵橄欖樹上,碎裂開來。
迪馬大叔獲勝了。
(有刪改)
閱讀題目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迪馬大叔聽從唐·羅洛的修補方法,這一舉動看似妥協,實際上是他反抗的開始。
B.農民笑彎了腰,是因為迪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補好的壇子里,強化了故事的戲劇性。
C.“有許多魔鬼”既表現了唐·羅洛難抑的憤怒,也寫出了農民們盡情歡樂的情景。
D.唐·羅洛的壇子“打造”—“破裂”—“復原”—“再破裂”的'過程是故事的重要內容。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對壇子的描繪,表明它承載著唐·羅洛對于財富的幻想,它作為敘事線索,貫穿小說全文。
B.小說善用比喻、比擬等修辭,如將迪馬大叔畸形粗大的關節比喻成樹樁,傲氣、悲哀扎根在身軀里。
C.小說善于運用細節表現人物,唐·羅洛對壇子改“踢”為“提”,表現出他怕傷害到迪馬大叔的心理。
D.小說還描繪了醉酒跳舞的農民群體形象,以此烘托迪馬大叔的樂觀情緒,與唐·羅洛盛怒形成反差。
8.請簡要概括主人公唐·羅洛這一人物形象。(4分)
9.小說最后兩段的結尾很精彩,請分析其妙處。(6分)
參考答案
6.A“反抗的開始”無中生有。
7.C分析錯誤,“改‘踢’為‘提’”主要是怕自己的壇子壞掉,從后文他把壇子推倒可以看出,他并不在意迪馬大叔的安危。
8.他是一個富有、粗暴(兇狠、脾氣暴躁)、專橫、吝嗇、貪婪的莊園主(農場主)。(莊園主1分,其他任意三點3分)
9.①結尾富有戲劇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唐·羅洛推倒壇子,一無所獲,迪馬大叔卻因此脫困,獲得勝利(或強烈的反差增加喜劇效果)。②凸顯人物形象。唐·羅洛氣急敗壞,將壇子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性格特點的表現。③表現作者的創作意圖,揭示主旨。批判、諷刺農莊主的自私自利、蠻橫殘暴,表達了作者對被壓榨的迪馬大叔等底層百姓的同情,及其反抗行為的贊許。(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