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虞美人·聽雨》閱讀題答案及賞析

時間:2021-06-17 18:15:2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虞美人·聽雨》閱讀題答案及賞析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虞美人·聽雨》閱讀題答案及賞析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①蔣捷,字勝欲,生活在宋、元換代之際,一生飽經戰亂。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幾年后宋亡,不仕。

  此詞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表現了少年、壯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況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其中。

  ⑴詞中說,“少年”聽雨是在歌樓上,“壯年”聽雨是在客舟中,兩者分別有什么寓意?(2分)

  ⑵說說“斷雁叫西風”的具體情景。這些具體情景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鬢已星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現了詞人什么心情?(4分)

  (4)這首詞按照____________順序,截取了詞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畫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時期在環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2分)

  (5)“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閱讀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樂中;后者寓指元軍南侵,作者處于逃難漂泊之中了。

  ⑵凄厲的西風里傳來幾聲“斷雁”孤獨的哀鳴。既與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較,呈現出青春好夢的破碎;更為下文老年苦澀的境遇作鋪墊。

  ⑶比喻。表現詞人無可奈何、萬念俱灰的絕望心情。

  (4)時間;心情(或感情)

  (5)描繪了一幅在水天遼闊、烏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風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凜冽的西風中悲鳴的畫面。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孤獨凄涼的愁苦之情。

  二:

  1)請用現代漢語(詞語)表達作者在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的心情:

  歌樓聽雨: 客舟聽雨: 僧廬聽雨:

  (2)“壯年聽雨”中悲歡離合的情感是怎樣體現的?

  (3)“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簡析這首宋詞的映襯手法。(3分)

  參考答案:

  (1)歡樂 失意 無奈(同義詞均可以);

  (2)以“客舟”點明客居在外的“悲”和“離”,以“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意象,映現出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

  (3)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調節和心理控制能力。

  (4)這首宋詞主要采用了“映襯手法”。第一個畫面的歡樂對第二、三個畫面的憂愁、凄涼起反襯作用;第二個畫面的滿腹愁思對第三個畫面的萬念俱灰起陪襯作用。

  賞析:

  《虞美人.聽雨》是宋詞中運用時空表現的藝術手法高度簡練而又概括著人生道路的接觸名篇之一。

  三幅圖畫:溫軟香艷的“歌樓夜雨圖”,凄風苦雨的“江舟秋霖圖”,孤獨枯寂的“僧廬聽雨圖”。三幅畫卷組成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長卷從而透現了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蕩離亂、劫后荒涼的演變過程。

  三種境界(人生的三個階段)的心態,在表現過程中是漸漸濃化的。少年聽雨歌樓時,只以“紅燭昏羅帳”寫盡溫馨、歡怡、纏綿的情懷,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月。一個“昏”字在朦朧色彩中沒有暗淡昏沉的氣氛,倒是顯得紅燭高燒,羅帳春暖,甜蜜之極。壯年聽雨在客舟了。用江闊、云低、斷雁(孤雁)、西風四個意象渲染氣氛,強調著風雨飄搖中流亡江海的悲涼心境。

  作者在結構安排上以上片寫少年與壯年生涯,純以形象,不著議論,下片單寫“而今”聽雨,夾敘夾議。用“鬢已星星也”電明“而今”年歲,而“星星”之鬢,暗示愁苦滿懷。重心是“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議論也是對自己一生經歷、更是對人生的認識。“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是意味極深的內心獨白:算了,既然命運無情,那就聽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歡愉心情聽雨,壯年以慨然心情聽雨,現今沒心思聽,也不想聽)。

  聽雨可以有兩種境界,一種是雅趣盎然的賞心樂事,一種是惆悵莫名的悲苦,雨聲淅瀝,更增愁思。少年聽雨是前者,壯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一任”實在是無法聽任,難以去懷的意思。盡管看似大徹大悟、超然出世,事實上依然解脫不了,世事難忘——國事難忘,家事難忘。

  【賞析二】

  首句:“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借“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景物組合而成“少年聽雨圖”,傳達出春風駘蕩、歡樂甜蜜的情懷。少年時代是無憂無慮的,又是多情善感的。處身歌樓上,樓內歌聲和著室外雨聲,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燈紅燭、昏紗羅帳,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這燈紅酒綠的歡樂時光,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正是作者著力表現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

  第二句:“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以“客舟”為中心場景,以“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衰颯、凄涼的景象點綴,揮就成“壯年聽雨圖”,映現出中年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少年時是不會預料到未來的處境:為了生計而浪跡天涯,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風雨襲來時只能在客舟中聽著無奈的雨聲,消磨憂愁的歲月。瞧那舟外江闊云低,前路茫茫;聽那蕭瑟秋風中傳來幾聲南飛孤雁的哀鳴聲……此情此境怎不讓人柔腸寸斷!

  第三句:“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顯然是“而今聽雨”的一個特寫鏡頭:獨立僧廬,兩鬢白霜,孤獨凄涼。刻意凸現出僧廬之冷寂與鬢發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歷盡離亂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末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飽經風霜的作者,面對蕭蕭秋雨,追撫一生經歷發出不盡的慨嘆,又蘊藏著無限的惆悵。唉!滿懷愁緒,欲語淚先流。仰問蒼天,為什么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是這樣的無跡可循?如今只能聽任雨打窗欞,一直到天明了。

  短短一首詞,概括人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畫面,以聽雨為線索真切地描畫出自己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尋歡作樂,歌樓上閑聽歌雨;壯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聽風雨;老年,寄人籬下,僧廬下聽雨度殘年。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其中折射出詞人由年少時的歡樂無憂,到中年的惆悵彷徨,進而到老年的凄苦無奈的心情,這是亡國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憤!

【《虞美人·聽雨》閱讀題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虞美人聽雨》閱讀答案及賞析12-28

虞美人聽雨閱讀答案08-31

《虞美人·聽雨》閱讀答案09-19

聽雨閱讀題及答案11-14

聽雨閱讀題答案10-31

《虞美人·聽雨》賞析12-06

《聽雨》(季羨林)閱讀題及答案10-25

虞美人·聽雨原文及賞析07-20

虞美人·聽雨原文賞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