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現如今,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鑿壁借光》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衡乃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書映③光而讀之。邑人大④姓文不識⑤,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⑥作而不求償。主人怪⑦問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⑩以書,遂成大學。
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反。
(選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
②衡乃與其傭作
③資給以書
④遂成大學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譯文: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D.必以分人
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__,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用四字短語作答)
參考答案
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給,資助④大學問
2.見譯文
3.D
4.鑿壁借光;鑿開墻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勤學苦讀。
二:
1.解釋:①邑②怪③資
2.翻譯:①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②時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從之與語質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來形容“邑人”什么的?
參考答案
1.①當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給他做雇工而不求報酬;②當時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論理并追問。
3.臨走時的狼狽相。
[文言知識]
說“窮”。“窮”是個多義詞。一、指“困窘”。如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意為處境艱難時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盡”、“極”。上文“窮矣”,意為沒什么可說了。成語有“無窮無盡”,其中“窮”與“盡”為同義。三、指“貧困”。四、指“尋求到盡頭”。《桃花源記》:“欲窮其林。”其中的“窮”即為尋求到盡頭。
注釋
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墻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戶人家;有錢的.人。
⑤文不識:邑人的名字。
⑥傭:雇傭。
⑦怪:以...為怪;認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資給:資助、供給。
遂:終于。
大學:大學問家。
償:報酬。
與:幫助。
翻譯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燭光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誦讀一遍你家的書的機會。”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匡衡最終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謠說:“匡鼎來了,沒有人敢講《詩經》。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和憂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們竟是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鎮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同這個人討論《詩經》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他,對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著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我和你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說:“我什么也講不出來了。”就不顧匡衡而去。
拓展閱讀:
《鑿壁借光》成語故事
【注音】záo bì jiè guāng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
【解釋】鑿:挖。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勤學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鑿壁偷光
【反義詞】不學無術
【同韻詞】七步成章、以柔制剛、知微知章、七損八傷、浸明浸昌、人親骨肉香、德被四方、狩岳巡方、火傘張、踴躍輸將、......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為藏書很多的文不識家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鑿壁借光》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鑿壁借光原文及翻譯02-08
鑿壁借光原文翻譯04-11
《鑿壁借光》閱讀答案11-13
古文鑿壁借光閱讀答案04-02
《鑿壁借光》典故原文及翻譯注釋11-19
鑿壁借光的故事05-16
《鑿壁借光》原文和譯文及賞析07-10
鑿壁借光文言文翻譯07-21
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