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匯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云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并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小百科: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和感受詩的意境,理解詩歌所展現的四季景觀特征,增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習仿編詩歌,用詩歌的語言表述個人經驗和想象內容。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山
2.課件-動畫片:看這朵花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山”引入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爬上嗎?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山”好嗎?
(2)你爬過深樣的山?山上有什么?是什么時間去的?
(教師以各種口吻激發幼兒說山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說)
2.你發現山上有什么變化了嗎?
(引導幼兒回想不同季節山上的不同景象)
二、展開
課件演示
1.幫助幼兒理解感知詩歌內容
(1)小朋友,老師也去過很多的山
夏天,我去過張家界的山,陽關一照,金光閃閃。
春天,我去過木蘭圍場那里的山,開了很多美麗的花。
秋天,我去過羅曼山莊的山,山上的果樹,柿子、山楂都成熟了。
冬天,我去過長白山,茫茫的白雪鋪滿了山林。
(2)啟發幼兒根據老師見過的山,再說一說自己在不同季節見過的山。
2.欣賞詩歌
(1)我們知道了不同季節的山上,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現在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2)教師朗誦詩歌,讓幼兒欣賞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春夏秋冬自己的主要特征及色彩的變化。
春天的山 ,是花籃。
夏天的山 ,是金籃。
秋天的山 ,是果籃。
冬天的山 ,是銀籃。
“啊”,家鄉的山 ,是寶山。
(3)你聽道了詩歌里什么樣的山呢?
3.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幼兒可以跟讀。
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為什么說春天的山是花籃?
春天是鮮花開放的季節
(2)為什么說夏天的山是金籃?
夏天是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
(3)為什么說秋天的山是果籃?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
(4)為什么說冬天的山是銀籃?
冬天是漫天白雪鋪滿山林
(5)我們家鄉的山為什么是“寶山”?
(結合自己的家鄉進行講述)
4.利用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春天的山比喻成花籃;夏天的山比喻成金籃;秋天的山比喻成果籃;冬天的山比喻成銀籃。
5.引導幼兒模仿詩歌《山》的格式學習創編詩歌
春天的×,是××
夏天的×,是××
秋天的×,是××
冬天的×,是××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詩歌)
三、結束
我們看到了山,看到了花,請小朋友再看看這個動畫片里是什么季節的花?
動畫片:《看這朵花》
讓幼兒在輕松愉悅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并學會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背景掛圖: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綠綠的草地、紅紅的花兒、幼兒園。
2、圖片: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
3、人手一份:紙和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熟悉詩歌內容。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欣賞一些美麗的地方,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地方是哪里(揭開三幅圖片),問:小朋友你覺得這些地方漂亮嗎?你知道這些是什么地方嗎?(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小朋友說的真好,我們繼續往下看,(揭開三幅圖片)這些地方又是哪里呢?(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兒、快樂的幼兒園)。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么美麗的地方嗎?
2、這里的小主人知道小朋友們要來,早早的就出來歡迎了。(小朋友們好,你們好)。看看它們是誰?(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并請小朋友一起模仿它們的動作、聲音等。
3、師:小主人們都來歡迎小朋友了,可是他們遇到了一個困難,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送回家,你們愿意嗎?(請個別幼兒分別把白云、小鳥、小羊等貼到相應背景中,并說出完整的句子。比如: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4、小朋友們把小主人都送到了自己的家,小主人們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們的謝意準備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二、學習詩歌《家》。
1、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主人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家》。(老師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2、請幼兒說說詩歌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了詩歌里說什么?現在我們一起念念這首詩歌。(老師、幼兒一起念)
3、朋友念得真好,這一次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有節奏再朗誦一遍。(教師指圖,幼兒拍手、朗誦詩歌)。
4、現在,老師來問,你們來回答。(如:師:藍藍的天空,幼兒:是小鳥的家),再讓幼兒問,家長回答。
5、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我抽去幾張圖片,看你們能不能把詩歌念出來。再一起念一遍。(請爸爸媽媽評一評,我們小朋友念得好嗎,給點掌聲)
三、仿編詩歌。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太陽、星星、月亮),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還可以有其他小主人去住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筆和紙,請你想一想、畫一畫,還有誰可以住在這些漂亮的地方?畫好后帶上你的畫回到座位上。(幼兒按照小組到座位上畫一畫)
2、幼兒操作,老師巡視。
3、(幼兒操作回座位),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畫了什么,什么地方是它的家?(把幼兒的畫貼在相應的家里)教師與幼兒、家長一起朗誦仿編的詩歌。如: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綠綠的草地時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蝌蚪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老師的家。
四、教師小結:
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干,今天不但學會了朗誦詩歌,而且還學會了仿編詩歌。現在請小朋友帶上你的畫和爸爸媽媽一起編一編詩歌。
附詩歌《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重點)
2、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的動作。(難點)
3、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里。
2、課件、音樂、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錄音,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
提問:小雨點落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小雨點都會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
提問:
1、小雨點落在了哪里?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誰?
2、花朵、魚兒、種子喝到雨水會怎樣?它們的心情怎樣?學習動詞并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動詞。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并以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三、利用操作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的心情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利用圖片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師幼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四、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5
課題名稱:家
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內容,掌握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勵幼兒根據提供的線索,嘗試初步創編的興趣。
準備:
1、背景圖
2、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每人一個
3、天空、樹林、草地、河水、
過程:
(一)引入主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朋友,
2、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3、對了你們說對了,
4、現在就讓我們這些好朋友起一做個吧。
5、你們玩完樂也累了,
6、現在聽音樂找到自己的家。
(二)教
7、你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現在我們幫助他們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嗎?
9、教師提問?
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
茂密的樹林是誰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誰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誰的家?
美麗的是誰的家?
10、幼兒看圖分組說
11、幼兒看圖連貫的集體說
(三)讓幼兒充分想象,創編
1、你們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請你們在動腦筋想一想,藍藍的天空還是誰的家
茂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
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
清清的河水還是誰的家?
紅紅的花朵還是誰的家?
美麗的還是誰的家?
2、明天我們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說給小朋友聽,我們一起再來做個吧。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3.嘗試在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根據畫面信息仿編。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神秘口吻引出散文詩,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散文詩,不告訴你它是誰?你們聽一聽、猜一猜,這首詩里說的是誰?
提問:你覺得它是誰?為什么?
二.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一)完整欣賞,初步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1.結合課件欣賞,初步感受詩的優美意境
提問:散文詩里說的是誰?你怎么知道是它?聽了感覺怎么樣?
小結:這首散文詩是關于葉子的,叫《一片葉子的猜想》。
2.配樂再次完整欣賞,初步理解散文詩關于葉子的猜想
提問:散文詩里面把葉子猜想成了什么?
(二)逐段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欣賞第一段,理解葉子生長在春天
提問:葉子是什么時候冒出來的?是誰把它召喚出來的?詩句怎么說的?(學習詞:鳴叫、灑、冒)
2.欣賞第二段,理解葉子的三種猜想,結合猜想啟發聯想
(1)隱身城堡
提問:隱身是什么意思?飛蛾在哪里?為什么飛蛾會隱身?除了說它是隱身的城堡還可以說它是隱身的什么?如果是綠色的樹葉會讓誰隱身?
(2)柔軟的搖籃
提問:葉子上面有什么?為什么這時候的樹葉會猜想成搖籃?柔軟的是在說什么?除了說它是柔軟的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搖籃?
(3)盛水的勺子
提問:如果是小螞蟻(小牛)來到這個盛水的樹葉前面你覺得它會把它當成什么?(葉子,可以是……)
三、結合圖片,想象仿編散文詩
1.師幼共同仿編
(出示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時候的葉子可以猜想成什么?
會說好玩的話、好聽的詞以及猜想畫面中沒有的角色嗎?
2.借助圖片,分組創編
提出仿編要求:
1.每張葉子上有著樹葉猜想的秘密,請你們一起去看一看編一編散文詩。
2.三個小朋友一組,可以把好玩、好聽的詞以及沒有的角色都猜想進去。
3.交流分享
玩法: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個人,不爭搶,也不要讓它空著。伴著動聽的音樂把散文詩《一片葉子葉子的猜想》繼續下去……
師小結:一片葉子只是一片葉子,一棵樹上的一點兒,我們還可以試著去想象,葉子還能變成什么……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并掌握詩歌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體驗媽媽對自己的愛,并知道了長大衣后該怎么回報媽媽。
3、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創編。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
1、畫一幅媽媽照顧自己的畫,布置“親情樹”。
2、面具。
3、一位媽媽講述從懷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顧孩子的故事。
4、鋼琴曲磁帶、畫紙、畫筆等。
活動過程:
一、找媽媽。
1、師:“小朋友,母親節快到了,讓我們歡迎媽媽的到來!”
在音樂聲中,媽媽們頭戴面具出場。
2、師:“媽媽為什么頭戴面具呢?原來,媽媽要和你們做一個游戲名字叫“找媽媽”。
3、交待游戲規則:頭戴面具,身穿同樣服飾的媽媽站成一排,幼兒找到自己的媽媽回到自己的位置。
二、媽媽講故事。
一位媽媽講述從懷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時如何照顧孩子的故事。
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詩歌《媽媽的心》。
1、師:“有一位詩人根據天下所有媽媽和孩子的故事創作了一首詩歌,名字叫《媽媽的心》。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教師配樂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提問詩歌內容:
詩歌的名字叫什么?詩歌主要說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媽媽的心很大呢?從那兒看出來的?(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我餓了、我冷了媽媽是怎么做的?
3、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理解并記住詩歌內容,結合圖示進行朗誦。
(2)配樂朗誦,感受詩句與音樂之間優美抒情的旋律。
4、啟發幼兒談談“媽媽的心很大很大”表現在哪里?媽媽的心為什么會那么大?并讓幼兒理解最后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媽媽一樣大才裝得下媽媽“的含義。
5、平時媽媽還為你做了什么?怎樣照顧你的?
幼兒可結合課前畫的畫講述。
6、幼兒結合自己的畫創編詩歌講給媽媽聽。
四、觀看錄像。
1、觀看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媽媽為了保護孩子而犧牲自己,以及許多孩子失去媽媽的錄像,
2、讓幼兒體會有媽媽的關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讓幼兒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如:親口對媽媽說一聲“謝謝”、“我愛你媽媽”等,并一起抱抱媽媽、親親媽媽。
五、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合作將要感謝媽媽的話由幼兒說家長執筆寫在畫的后面,然后當作禮物送給媽媽。
這次詩歌活動《媽媽的心》,在活動過程中首先通過游戲活動《找媽媽》,媽媽講故事,等環節導入活動,然后通過欣賞詩歌,幫助幼兒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誦詩歌,進一步了解了詩歌的內容。本次教學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并通過抱一抱媽媽、親親媽媽等,增加了幼兒與媽媽的感情。本次活動以詩歌結合社會的教學讓幼兒體驗了媽媽對自己的愛,并知道了長大后該怎么回報媽媽。
活動反思: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煩媽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做最讓媽媽驕傲的寶貝!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讀詩歌。
2.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動準備
1.布娃娃和搖籃各一個。
2.音樂磁帶(搖籃曲)、錄音機
3.圖片:藍天、星星、大海、小魚、花園。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
2.活動難點: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
3.指導要點:通過創設情境、配樂欣賞、輕柔的聲音朗讀、討論等手段幫助幼兒理解詩意和結構,感受詩歌的意境并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仿編。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播放《搖籃曲》,感受曲子優美、寧靜、溫馨的意境。
(2)讓幼兒說說: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搖籃,并請一位幼兒上來搖搖籃。鼓勵其他幼兒用自己的手臂當搖籃,隨音樂搖娃娃睡覺。
小結:小床是搖籃,搖著布娃娃,小床輕輕推,布娃娃睡著了。
2.初步感知詩歌
(1)朗讀詩歌,提問: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籃里有哪些小寶寶?(老師用輕柔的聲音進行朗讀示范)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一邊朗讀。(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讀)
3.進一步感知、理解詩歌內容提問:
(1)為什么說藍天是搖籃?
(2)為什么說(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求幼兒用舒緩、輕柔、優美的語氣語調,表達寧靜、抒情的情懷。)
4.根據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1)仿編詩歌第一段在藍天這個搖籃里。除了搖著星寶寶,還搖著誰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帶領幼兒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仿編。
例如:藍天是搖籃,搖著月亮寶寶,白云輕輕飄,月亮寶寶睡著了。以同樣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仿編詩歌第二、三段內容。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讀一遍仿編的詩歌。
5.配樂朗讀詩歌《搖籃》
再次播放《搖籃曲》音樂,引導幼兒一起隨著音樂用輕柔的聲音完整地朗讀詩歌原文和仿編的詩歌。
五、評價要素是否理解搖籃的含義,感知、理解理解詩歌的意境。能否根據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六、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繼續仿編詩歌,可以擴展幼兒的想象,除了詩歌里說的搖籃,還有什么事物可以當做搖籃?
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嘗試仿照句式編詩句。
2、感受媽媽的辛勞,為媽媽的能干而自豪。
3、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觀察和了解媽媽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本領,帶幾張媽媽工作和勞動時間的照片。
2、在活動室設置“媽媽的'本領”展示區。
活動過程:
一、夸夸好媽媽
1、分組交流,幼兒拿著媽媽的照片,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媽媽的各種本領。
2、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的媽媽都很能干,有很多了不起的本領,她們的手還會變魔術呢。
二、學詩歌《媽媽的手》
1、聽一聽:教師朗誦詩歌《媽媽的手》
2、議一議:媽媽的手真得會變魔術嗎?媽媽的魔術是什么?變出了哪些東西?要求幼兒盡量用詩歌中的詞句回答,并表演“擺弄、剪、飛針走線”的動作。
3、編一編
(1) 幼兒圍繞“你的媽媽還會變哪些魔術”展開回憶和想象。
(2) 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說出媽媽變的魔術。
三、謝謝好媽媽感悟媽媽的魔術就是愛,理解媽媽的工作,鼓勵幼兒說出謝謝媽媽的方法。
附詩歌:
媽媽的手媽媽的手,可以用魔法把白凈的米,變成香噴噴的米飯。
媽媽的手,可以用面皮粗糙的雞蛋,變成黃黃的、誘人的雞蛋羹。
媽媽的手,可以把臟兮兮的衣服,變成潔凈的漂亮的衣服。
媽媽的手,可以用小魔棒把一團團彩色的毛線,變成一件令人羨慕不已的彩色毛衣。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使我心里充滿了安全感。
媽媽的手,是一雙粗糙的手,因為她對我付出了太多。
媽媽的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使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媽媽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她用她那勤勞的手,使我家變得美麗、漂亮、整潔。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是一雙奇妙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是一雙靈巧的手,同時也是一雙充滿母愛的手。
評:媽媽的手孩子很熟悉,但每個孩子都能把媽媽那雙愛溫暖、奇妙、勤勞、靈巧的手付出的愛體會到嗎?《媽媽的手》這首詩描述的是媽媽用雙手在生活中給予了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生動形象地把媽媽的辛勞與其蘊涵的母愛具體到我們能感知的件件小事上,所以這一活動選材新穎,貼近幼兒生活,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而且目標定位準確,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提出,有利于幼兒的發展,過程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自然流暢,逐次滲透了目標。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和感受詩的意境,理解詩歌所展現的四季景觀特征,增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兒理解感知詩歌“山”的結構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用詩歌的語言表述個人經驗和想象內容。
活動準備:
詩歌配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理解感知幼兒作品。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我們周圍的很多石頭都是來自山上的。那你們都知道什么樣的山呢?
幼兒:“我們這邊有一座沙山,高高的,山上有很多的樹。”
“我去過連云港的花果山,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高山,山上
還有水簾洞呢!”
2、幼兒聽詩歌,欣賞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春夏秋冬自己的主要特征及色彩的變化。師:“你剛才都聽道了什么樣的山呢?”
3、幼兒講述自己第一遍聽到的詩歌內容。
二、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體驗詩歌的意境。
1、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朗誦這首詩歌。
2、教師討論:
(1)、為什么說春天的山是花籃?
(2)、為什么說夏天的山是金籃?
(3)、為什么說秋天的山是果籃?
(4)、為什么說冬天的山是銀籃?
(5)、而我們家鄉的山是“寶山”?(結合家鄉的龜山和沙山講述)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春天是鮮花開放的季節;夏天是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冬天是漫天白雪鋪滿山林。
(孩子們對這部分內經驗可能不夠,我們通過圖片讓幼兒進一不感知什么是鮮花開放,什么是金色陽光灑滿大地,什么是漫天飛雪。)
三、幫助幼兒感知,理解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即:將春天的山比喻成花籃;夏天的山比喻成金籃;秋天的山比喻成果籃;冬天的山比喻成銀籃。
四、引導幼兒按詩歌《山》的格式進行創編詩歌活動,要求幼兒先確定詩歌名字。用“春天×××——是××;夏天×× × ——是××;秋天××× ——是××;冬天××× ——是×× ”的格式進行能夠仿編詩歌活動。
老師示范:花
春天的花——是迎春花;
夏天的花——是荷花;
秋天的花——是菊花;
冬天的花——是梅花。
啊,我們的家鄉——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附:詩歌:山
春天的山——是花籃。
夏天的山——是金籃。
秋天的山——是果籃。
冬天的山——是銀籃。
“啊”,家鄉的山——是寶山。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1
教材分析
中國人又稱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詩歌分為三段: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作為一個中國人,黑頭發黃皮膚值得我們驕傲。第二段引導幼兒說出祖國的名勝古跡,第三段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最令我們驕傲的事情與時刻有哪一些,體驗升國旗、奏國歌時的自豪感與驕傲感。本活動旨在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三段分別表達的內容與含義,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幫助幼兒了解祖國與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三段分別表達的內容與含義,了解祖國與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
2.能自豪和驕傲的情感朗誦詩歌。
3.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經驗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了解調查祖國,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有哪些。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父母一起搜集調查的祖國、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圖片或知識,了解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
引導幼兒從膚色、外形、中國名勝、中國成就等幾個方面回答。小結:我們的祖國真大,有這么多值得驕傲的事情。
二、欣賞詩歌內容,了解詩歌中值得驕傲的事情。
師:詩歌名字叫什么?詩歌里都提到了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小結:我們的名勝古跡和成就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
三、分段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跡與成就。
1.觀看第一段掛圖,引導幼兒理解作為一個中國人,黑頭發黃皮膚值得我們驕傲。
2.觀看第二段掛圖,引導幼兒說出祖國的名勝古跡,并結合詩歌分析它們的特點。如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像我們挺直的脊梁;長城是古時候抵御敵人的城墻,像伸展的手臂保護著我們等。
3.觀看第三段掛圖,說說中國最令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與時刻有哪些,體驗升國旗、奏國歌時的自豪感和驕傲感。
小結:我們的祖國真偉大,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四、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自豪、驕傲的中國娃情感。
1.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師:為什么說這些地方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進一步激發幼兒作為一名中國娃的驕傲和自豪。
小結:我們的祖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附詩歌:
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我有一雙黑色的眼睛,我有烏黑濃密的頭發,我有一身黃色的皮膚,我生長在東方華夏。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珠穆朗瑪像我挺直的脊梁,巍峨泰山像我堅實的臂膀。萬里長城像我伸展的手臂,黃河長江哺育我茁長成長。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當宇宙飛船發射成功,當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當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當嘹亮的國歌響徹四方。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遷移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3、感受詩歌中寧靜、柔美的氣氛,體驗參與詩歌創編的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
活動準備:
幼兒認識和觀察過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
搖籃曲、大圖片、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創設意境。
1、幼兒在等待上課的過程中,聆聽搖籃曲。提問:“聽著現在的音樂,大家感覺怎樣?”(想睡覺)
2、出示小寶寶,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寶寶也想睡覺了,誰來哄他?(請一幼兒上來示范)他是怎樣哄?(拍他、笑瞇瞇的、搖搖籃等)
我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來哄寶寶。(請幼兒演示怎樣哄寶寶睡覺。)
怎么小寶寶還沒睡著呀?我們給他來點音樂吧!(放緩慢音樂)
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寶寶是怎么睡著的?(出示圖,教師邊做邊說詩歌的最后一段。)
為什么要輕輕唱?原來寶寶聽了輕輕的音樂才睡著的。
我們一起看著圖來哄哄寶寶。(幼兒練習。)
二、整體感知詩歌。
1、師:“還有一些寶寶也想睡覺了,它們是誰呢?”(師朗誦詩歌)
2、幼兒交流。(出示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
3、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都想睡覺了,那誰是它們的搖籃呢?(師再次朗誦詩歌)
4、幼兒交流。(教師出示背景圖)為什么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呢?……(師出示漢字)
5、“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和小寶寶都在自己的搖籃里舒舒服服的睡著。看著寶寶們幸福的樣子,我想到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搖籃》,(出示題目,齊讀)請大家仔細聽一聽,詩歌里誰在哄寶寶?怎么哄的?(師朗誦詩歌)
三、學習詩歌
(一)第一段:星寶寶
1、搖籃搖啊搖,星寶寶要睡覺,誰哄著星寶寶睡著的呢?
(出示白云。)瞧,誰來了?(白云)原來是白云啊,她是怎么哄星寶寶的?(白云飄啊飄)是啊,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為什么白云要輕輕地飄啊?不能重重的嗎?(做一做白云飄的動作,邊做邊說: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5、我想把星寶寶睡覺的這件事說一說,行嗎?誰也愿意來說一說?(個別指名讀)
6、集體朗誦。(邊朗誦邊表演)
(二)第二段:花寶寶
1、過渡:看著星寶寶睡得那么香,花寶寶也揉揉眼睛想要睡覺了。誰是花寶寶的搖籃啊?又是誰來哄她的呢?仔細聽哦!(教師朗誦第二段詩歌)
2、幼兒交流。
3、分組朗誦(加動作)
(三)第三、四段:魚寶寶、小寶寶
1、星寶寶、花寶寶都睡了,魚寶寶也不鬧了,它也要睡覺了。誰是它的搖籃?又是誰哄它睡覺的呢?你能看著圖片來說一說嗎?(出示浪花圖)
2、幼兒個別、分男女練習。
3、星寶寶睡了,花寶寶睡了,魚寶寶也睡了,我們的小寶寶也要怎么樣了?(睡覺了)這時,媽媽的手就是小寶寶的搖籃。(出示圖片)誰看著圖片來說一說?
4、幼兒練習。
5、寶寶睡得真香啊!你覺得這首詩歌聽上去是什么感覺?(優美、舒服、溫馨等)
6、我們一起把這些圖片都說一說好嗎?(完整地朗誦詩歌,配樂)
7、小結: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搖籃,他們在這個搖籃里睡得可香了。
四、仿編詩歌
1、出示創編圖片
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的寶寶也要睡覺了,誰是它們的搖籃?又是誰來哄這些寶寶的呢?請你們用詩歌里的話來說一說。(幼兒討論,教師指導)
2、交流,評價。
3、剛才小朋友幫助很多寶寶找到了他們的搖籃。讓我們去語言區把它們記錄下來,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吧!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中小弟淘氣、可愛的形象,產生學念詩歌的興趣。
2、能根據詩歌內容找到相對應的圖片內容,學習新詞“淘氣”、“害臊”。
3、懂得愛清潔、講衛生。
二、活動準備
1、分別反映詩歌各段落內容的圖片共五張。
2、詩歌錄音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幼兒欣賞教師朗誦詩歌,并回答問題:詩歌中有誰?這首詩歌主要講的是誰的事情?
2、教師按順序分段朗誦,幼兒找出相關圖片。
教師分段朗誦詩歌,請幼兒找出相應圖片。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述,并用詩歌句子小結,引導幼兒學習新詞“害臊”、“淘氣”。
3、討論分析,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設計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如:小弟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為什么你認為他是個淘氣的孩子?詩歌里哪些話能說明他很淘氣?小花貓為什么一見小弟,就連忙往后跳?小花貓說了些什么?小弟聽了怎么樣?他為什么會感到“真害臊”?最后,小弟說了句什么話?教師可請幼兒集體用詩歌原文回答。
4.完整欣賞詩歌錄音,激起學念、表演的興趣。
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后,先問幼兒:“你喜歡小弟嗎?為什么?”再做小結:小弟是一個聰明又淘氣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錯了就愿意改正。現在,小弟懂得了只有愛清潔、講衛生的孩子,大家才喜歡。
小結后,教師接著引導幼兒:“我們一邊念詩歌―起學做可愛的小弟,好嗎?”
四、活動延伸
教師在區域提供道具,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內化,學習詩歌表演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4
活動目標:
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游戲,體驗識字和接龍組詞的快樂。觀察閱讀圖夾文詩歌,感知理解詩歌中母愛的甜蜜。主動探索認讀
重點字詞:
香、衣服、濃濃的、被子。
活動準備:
小圖書一本
作品賞析:
1、詩歌獨具匠心,太陽原本是沒有味道的,更不用說是香味了。但我們也有過這樣的體驗:被太陽曬過后的被子和衣服,如果我們輕輕的聞一聞,一定能聞到一股香香的味道,這也許就是孩子們眼中的"太陽香"。
2、詩歌《太陽香》分別從衣服—被子—媽媽三個方面,層層遞進,讓幼兒感受到媽媽濃濃的母愛。
3、賦予孩子生命的是媽媽,最疼愛孩子的人是媽媽,給家庭帶來溫暖的人是媽媽……愿這濃郁的"太陽香"能讓孩子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和甜蜜,更愿它永遠呵護著孩子健康成長。
過程:
1、太陽有味道嗎?引發幼兒興趣。
2、朗讀詩歌,還有什么會發出太陽香?你來說說。
盧凱文:媽媽買的玩具。
王木溪:媽媽炒的菜。
李梓源:媽媽買的衣服。
李兆桐:媽媽買的文具。
附:詩歌:
太陽香
媽媽洗過的衣服,早晨一打開,一股濃濃的太陽香。
媽媽曬過的被子,晚上一打開,一股濃濃的太陽香。
媽媽就像太陽,也有一股濃濃的太陽香。
3、采取各種形式背誦兒歌。
4、師幼一起創編兒歌,教師記錄,利用家園欄展示給家長。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5
教中秋節案適用于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中秋節的來歷,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秋節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布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后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百科: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08-25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06-10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葉子03-10
幼兒園大班語言詩歌教案11-03
《葉子》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11-03
幼兒園大班詩歌教案:搖籃11-03
幼兒園大班語言詩歌教案03-23
幼兒園大班語言詩歌教案11-12
幼兒園大班《詩歌家》教案07-14
大班詩歌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