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
暑氣方消,我們學風更濃。祖國即將華誕,我們激情滿懷。漢豐五校,因為潔凈而美麗,因為文明而溫馨。可是在我們的校園,偶爾還有垃圾遺留,這些讓學校的美麗與溫馨大打折扣。為了校園更加美麗、溫馨,我們希望,潔靜校園,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主動撿起身邊的紙屑、垃圾,始終保持校園清潔衛生。我們希望,校園不再有亂丟的垃圾,學校每個人都有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
欄桿,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安全保障,不是我們肆意爬吊的玩樂器材。我們希望每個孩子課外都快快樂樂,都不攀爬欄桿,都不追逐打鬧,都是講安全的小榜樣。
同學們,只要我們稍作觀察,不難發現,每個班都有不少眼睛近視的同學。眼睛近視,多數都是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造成的。我們的.一些同學,更是把做眼保健操作為負擔,怨恨作眼保健操。不做眼保健操,不認真做眼保健操,其實是與自己為敵,跟自己過不去。眼睛近視了,多不方便呀!我們希望,每個孩子認真做眼保健操,并變成自覺行動。
同學們,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莫過于行動,用行動創造文明,用文明豐富校園。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共同創造。讓我們攜起手來,做文明人,共建美好校園!
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平凡的、有愛的好老師》。今天,作為一名選手到這里參加“做四有教師”的演講比賽,我真的感到非常激動!但同時,我也感到深深的不安,因為今天,坐在我面前的,是那么多優秀的老師!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學特崗語文教師。特崗教師工作三年來,我的成績不夠輝煌,我也沒有做過什么感人的事情,所以我的演講無法慷慨激昂,也不可能聲淚俱下。不管是平時的工作,還是單純為了演講,我有的,只是一顆真心——一顆當好一個平凡老師的真心!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汶川5.12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當地震襲來,譚千秋、袁文婷、嚴蓉、張米亞等許許多多的老師們,挺身而出,為了救護學生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當時的我,正在師范讀二年級。正是這些老師,讓我心中燃起了對老師的可敬之情;正是這些老師,讓我下定決心,以后做了老師也要向他們學習。所以剛開始工作時,心里就有這樣一個信念:我要把我的.每一個學生教好,讓他們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要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自從有了這樣的信念,我不斷向身邊優秀的同事學習,學習他們對待學生的那份循循善誘,學習他們對教學工作的一絲不茍,學習他們對教育事業的那份執著。正是這些老師,讓我明白了他們用生命為我們詮釋了提出的“四有教師”!
在一切建設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今天,怎么做才是一個好老師呢?在第三十個教師節來臨時,給我們作出了明確指示:一位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通過認真學的講話內容,結合自己對好老師的理解和追求,我認為:有愛就有好老師。
愛是一切行動的動力源泉。我信奉這樣一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做為一名好老師就是要給學生一份愛心,要關愛每一個孩子。關心他們的冷暖,照顧他們的吃住,優生要愛,差生更要愛,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而不縱,嚴而不兇,愛在細微中,嚴在當嚴處。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獲什么。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教師的愛心如同陽光、雨露,時時滋潤學生的心田。“愛心”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心”是培養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愛心”是轉變后進學生,使他們良好發展的靈丹妙藥。學生能夠對教師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正是教師無私地向學生奉獻“愛心”的回報。愛心教育強化了孩子們的好行為,是他們健康成長的可靠保證。點燃希望之火,揚起生活之帆,讓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愿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一種自尊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出追求新的目標和新的成功的欲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教師就要熱愛學生,而這種愛是艱難的,是無保留的。
這個學期,從西吉轉入一位新同學進入了我們三年級。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我發現她總是低著頭,偶爾抬頭,目光與我相對,也是怯怯地躲開,眼神里有些畏懼和憂傷。后來我一打聽才知道,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條件貧寒,學習成績落后,膽小,不愛說話。從此,我開始留心這個孩子。課間找她談話,問問她的家庭情況,和她談談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剛開始她顯得很膽怯,從不敢看我的眼睛,即便這樣,每次我總是用關切的目光注視著她,微笑著和她說話。課堂上,經常讓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開始她回答的聲音,就像一只蚊子在嗡嗡,但我從不催促她、批評她。而是耐心地等待,用鼓勵、期待的眼神看著她,每當她回答正確,我就會表揚她,用肯定的眼神鼓勵她。漸漸的,我發現她上課的時候,那雙小眼睛敢追隨著我,回答問題時聲音變得響亮了。當我們在課堂上講到歡笑之處時,她也會露出羞澀的笑容,我仿佛從這孩子的臉上看到了陽光明媚的春天。當我們看著一個孩子在自己的關懷和鼓勵下,變得自信,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啊!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的天職,是一種具有大意義的情感活動,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這種愛比父母愛子之心,更集中地反映了社會要求,蘊含著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模仿性是學生的重要特征,愛則能夠促進模仿意向的產生。當老師真心誠意愛學生,他就能借助情感的觸動與催化,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本身的要求,而學生也會因此把老師的要求當作真正的愛護與幫助,不僅聽從教導,而且激起一種感激之情,產生出對教師的信任感。
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3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金秋九月是收獲的季節,歡迎同學們來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誕生,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成長,在—的艱苦歲月中磨礪,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在新世紀創造新的輝煌。你們的到來為中國人民大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周年,9月3日,我們學校合唱團百名同學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高校學生代表參與了閱兵當晚的文藝晚會的演出。這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在“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的使命之中開創了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這為中國人民大學贏得了獨特的榮譽和地位。祝賀你們加入到這所具有光榮歷史和傳統的大學!祝賀你們進入到這所國家重點支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名校!祝賀你們來到以培育“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為使命的高等學府!祝賀你們成為一名光榮的“人大人”!值此第31個教師節之際,也向全校老師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樂事。在同學們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作為一名師長,在表達祝賀之意的同時,我想與同學們分享對一個老話題——“大學與讀書”的感悟。
作為讀書人,這個話題屬于“老生常談”,但也是“常談常新”。中國教育學會朱永新會長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民族,影響到國家和社會。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讀書大國。但近些年來,情況發生了令人擔憂的一些變化。據有關統計,中國人的平均閱讀量與一些國家比較,顯得差距比較大。
大學校園中,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融合,提倡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互溝通。人文學科要有科學態度,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要有人文精神。從學業有成、全面成長這個意義上講,同學們要盡責讀書這個本分。人民大學的同學要把讀書當作一種責任。從哲學意義上看,讀書能夠讓我們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具有更深刻的感悟。從現實生活出發,當前社會正處在重大轉型當中,各種思想、價值觀交織碰撞,各種矛盾沖突頻發,怎樣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幫助我們靜下來,系統起來,形成對歷史和現實、國家和民族、個人和社會的深刻認識,成為具有厚重底蘊的優秀人才,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使讀書成為我們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成為我們未來職業發展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重點與同學們交流為什么讀書,如何讀書,以及作為人大學生應該重點讀哪些書。
啟迪新知與情操,體悟讀書之功用。這是關于為什么讀書的問題。
讀書的首要作用體現在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知識是夢想的.載體,讀書是實現夢想的階梯,是求知最基本的路徑,也是大學學習最基本的要求。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過:“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最近《光明日報》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教師”公益活動中,位列榜首的是我們學校一級教授、著名哲學家陳先達老師。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愛好:“永遠與書為伍,增加知識,更新腦袋”。盡管現在大學學習的方式、途徑隨著時代和科技進步有了很多創新,但普遍認為讀書仍然是最重要的“更新腦袋”、增加知識的基本方式。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是國土意義上的小國,資源稟賦也不甚好,卻因國民愛讀書而獲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使國土面積意義上的小國變成了世人認為的“大國”。
其次,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放大格局。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暢游其間,與大師對話,與思想同行,開闊眼界,滋潤靈魂,放大你的人生格局。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所能達到的時空范圍有限,書籍為我們提供了在有限的生命和時空里盡情延展才能的可能。我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說過,讀書對同學們擁有宏觀思維、戰略眼光,形成開闊的胸襟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輩大師們往往將自己在治學上的成功謙虛地歸結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與同時代的巨匠們同行固然是一種幸運,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站在浩瀚的典籍上來支撐我們看待世界的高度。書籍如同腳下的臺階,所讀的書越多,所能看到的世界就越遠。中國人民大學以及首都高校聚集所帶來的濃厚學術氛圍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讀書平臺,同學們可以盡情感悟、拓展。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優雅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清末經學大師俞樾,晚年曾自撰一聯:“讀書養氣十年足,掃地焚香一事無。”一個喜愛讀書的人,會變得精神豐富、意志堅強、心胸寬廣、氣質優雅。我校一級教授、已故的方立天老先生被譽為“新中國培育的能夠矗立在學術史上的學者”,他曾說過,人文學科的取向是精神層面的怡情追求,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提升精神境界。讀書應該成為大學最美好的畫面,書香應該成為大學最熟悉的味道。同學們在最美好的年華來到人民大學,多讀經典,把讀書變成伴隨人生旅途的習慣,便能夠讓這份美好更加炫目,能夠讓內心情感更加豐富,能夠讓你的生命更加完整,讓你的氣質更加優雅。
【大學生入學教師演講稿】相關文章:
給剛入學的大學生的寄語08-07
大學生入學教育總結03-03
大學生入學自我介紹05-20
大學生入學的教育總結范文12-26
大學生入學軍訓總結02-26
大學生入學以來的自我總結03-24
大學生入學的自我介紹01-27
大學生入學軍訓感言07-19
2022描寫大學生入學的詩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