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時間:2023-05-15 12:50:47 學習心得 我要投稿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1

  說實話,學習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之前,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很膚淺,甚至有許多誤區。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的定位與認識:

  首先,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肴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其次,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么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并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收獲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通過本次心理學習,我明白了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做基墊,自如的交往能力為橋梁,以學生的

  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知識儲備為先導,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為理念,踏踏實實地落實心育目標!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中小學教育中,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我也有幸參加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收獲頗豐。

  首先,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注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但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情感和行為。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我認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問題的特點來制定,既要有針對性,又要具有實用性。比如,對于小學生,可以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識;對于初中生,可以注重培養他們的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對于高中生,可以注重培養他們的壓力管理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

  最后,我認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往往采用單一的教育方式,比如講課、演示等等。但這種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聊,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比如采用互動式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育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總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它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注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3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能夠參加20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自己先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不是很了解,通過這二十多天的學習和交流,在聽了名師們獨到的見解和參加了一些實踐后,受益匪淺,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對自己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尤其是聽了李明軍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對于問題頻出的中職生來說,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淺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職業教育的學生處在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孤兒,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為一名中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溫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后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輔導。中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就業,所以,平時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創業觀。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吃苦能力,增強迎接職業挑戰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會應對壓力挫折。

  二、作為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了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悅,充分的展現自我,并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于為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要善于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說,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舍身處地了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贊美,重視互動關系,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蹇蹇三事,師師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師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參加了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經過兩天的培訓,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論,增長了很多心理輔導知識。感受名師的風采,聆聽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心理學系心理學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學博士,20年勞動部首批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師,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心理咨詢師考試鑒定專家。葛操教授首先給我們分享了《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幾點思考》,接著給我們講解了“傾聽技術”、“共情”、“EFT”情緒釋放技術等知識點。葛操教授的授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在講授傾聽技術時,我不禁想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傾聽是心靈的水珠,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傾聽是一種自我修養,傾聽是一種愛的教育手段,傾聽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學中的“EFT”情緒釋放技術本是讓學生覺得生冷酸澀的理論,但葛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活靈活現的現場互動卻使得這次授課淺顯易學,讓大家感覺是很實用的一種放松方式,讓人倍感愉悅。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傾聽,掌握傾聽技巧,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內心情感,與之共情,“陪著他”,“理解他”,“溫暖他”,而不能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簡單的理解事情,用所謂的標貼去影響他人、改變他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7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教育學院的楊敏齊副教授和許慧教授,楊敏齊副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課題是《認知療法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運用》,許慧教授給我們分享了積極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楊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認知治療的理論依據,讓我們對“抑郁癥”、“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障礙”等原來不太熟悉的名詞有了一定的認識。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許慧教授傳遞給我們的賞識教育,這讓我第一次聽到“習得性贊賞”理論,該理論溫暖而又深刻,讓我明白了“愛系心田,須口言明。”許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動詮釋著“腹有詩書氣自華”,參訓老師在潤物細無聲的氛圍里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力量。

  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雖說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知識,各位教授的名師風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將不斷踐行心理健康理論,用賞識教育去關愛學生,用“共情”方式靜心聆聽學生的心聲,用“EFT情緒釋放技術”去指導學生減壓,用積極心理學去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4

  上周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游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持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坐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群。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坐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于下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系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后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了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盡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系。

  換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么。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并不利于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系。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盡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么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于是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后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5

  這次我參加了貴州惠智學校段老師主持的心理健康學習,給我們兩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使我深受感觸,認識到我現在是什么的一個人,該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還要做些什么,在我的心理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一、心理健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掌握心理特點是培養孩子的一個必備因素。

  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以教育的人格為基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者的一切。

  三、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和適的愛心、恰當的責任去關心、教育每一個孩子,要用博大的胸襟、寬容、關愛、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四、特別是在游戲課上,幫助了我從一個內向的陰影世界中走了出來,原來不愛說話,發言、膽小、害怕,通過兩天的團隊游戲活動,使我認識到如何在互動中去溝通交流,了解他人,認識自己,取長補短,從而體會到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實,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如何去對待身邊的人,關心下一代的成長。

  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好心理健康非常必要。在教育工作中掌握兒童的心理,走進他們的.內心,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關系他們傷痛的心事,讓他們過得更幸福。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創傷他們的心理,把握好時機來表揚他們,激勵他們。通過各種游戲,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和老師、同學之間建立感情,讓他們和老師交朋友,促進他們心里健康成長。

  總之,這次培訓,我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有了不少的了解,給了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極大的動力,我要把這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斷提高素質教育,讓孩子們得到全面發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6

  學習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

  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向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的調節等等。使學生更有效的適應自身的發展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

  2、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整個學習過程我們是快樂的,收獲是豐厚的。

  “無論未來的路有多遠,歲月有多久,我們始終會記得,這真心相伴的一刻。”老師從高深的專業理論到經典的個案解析,學員的交流都是那么的`認真,那么的細心,保持關系比教育更重要。

  在這次培訓中,我收獲不小,我覺得這次培訓使我感到這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精神的盛宴。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7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一樣平常生涯和學習中往往面臨著種種心理壓力,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康健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涯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康健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實時為學生疏通心里,排遣壓力,指引偏向的作用。

  那么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情況是否趨于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固。

  若是一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棒人,大學生有需要不停提高心理素質,周全康健的.生長,以優越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孝敬自己的氣力。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8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冒險,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善于合作,富于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于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著什么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系、同學關系、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并不完全取決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為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征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范,較沖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系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群,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為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于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丑、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通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能力,表現于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系。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必須依賴于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最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形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為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不畏強暴,樂群,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于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9-27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0-1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修計劃11-19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修心得10-14

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04-28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02-0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范文07-0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總結(精選5篇)07-23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