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進行團隊合作,文章從闡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出發,提出了四個關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數學教學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合理的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但由于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使用時間較短,教學的效果還不明顯。因此,針對當前的這一現實情況,教師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從而提升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簡而言之就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整體統一的目標而進行任務分工,各自承擔一定的任務分配,通過相互協作互助,共同完成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當今是一個集知識化、信息化和學習化為一體的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個人的力量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顯得略過單薄,因此,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課程改革提倡的教學模式之一,在小學教學中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養成合作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1]。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以下幾個策略:第一,合理地進行分組。小組合作,顧名思義,最重要的就是小組之間的相互合作。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進行分組,勢必達不到讓學生相互學習的作用。一般來說,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和教學設備是進行分組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學習任務越難,小組合作就需要越多的人數。教師還應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質進行分組,充分發揮各成員的長處,最大程度發揮小組的優勢。總而言之,小組分配既要在人數分配上合理,也要確保小組的認知結構和情感結構的合理性[2]。第二,教師進行必要的輔助。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提前輔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讓各小組都明確自己的小組學習任務,通過齊力合作共同完成小組任務。小組學習的成果關乎每個成員是否都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小組最終得到的學習成果是否是群策群力的結果;另外,小組之間難免有想法的沖突,這時就需要善于傾聽,但是由于小學生尚且年幼,天性頑皮好動,自制力比較弱,這就需要教師仔細觀察,及時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調整學生思維,既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建議,又要學會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其他學生的建議。第三,給學生足夠的合作探究時間,提高合作質量。既然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就應該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探討學習。要保證小組合作的質量,就必須讓每個成員都在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按照每節課的內容、目標、要求進行教學步驟的整合,根據小組的實際情況,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讓學生先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回憶,從而指導新知識的學習。第四,注重交流評價。教師的評價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數數學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只是簡短地對學生合作得出的答案進行評價,忽視了激勵性評語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從一般意義來說,評價是合作學習的引導棒。因此,在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得出學習成果后,教師應該秉著“堅持目的性、科學性、全面性”的原則,制定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體系,在語言評價過程中,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問卷調查法是一種可以有效結合學生感受,對合作學習進行充分評價的方法,今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借鑒這種評價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分組合作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還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工,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進行合作模式的優化,使合作模式更加科學合理有效,更能帶動學生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3]。今后的課程教學,要更加注重發揮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作用,相信在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這種學習模式可以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