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60-62,做一做和63頁練習十一第1-4,教材通過古人度量長度得不到整數結果揭示分數的重要性。再通過舉例說明四分之一這個分數的意義,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拓展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原因。
2.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3.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等,為本課知識打下基礎。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基礎。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教材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概括,以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于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長方形、圓形紙片,線段圖等操作材料。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1,提問:A,大家知道分數嗎 誰能說一個分數
B,你能舉個實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3,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分數的知識.
2,探究深化,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課件1]
(2)填空.[課件2]
①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4)搶答. [課件3]
①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②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③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④ 如果這個文具盒里只有6枝鉛筆.現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⑤ 如果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說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課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結.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單位 "1".
板書: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比賽:請兩位同學站起來.
提問:A,這兩位同學是這組人數的幾分之幾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的-------
學生事先查找資料,本節課預設從生活情景引入后,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的沖突(怎樣用合適的數來表示不同地區的溫度),調動生活經驗,主動接納負數概念;
學生匯報比較:+16°( > )-16°{填>,<或=}
報
學生思考匯報
學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板書設計:
一個物體
計量單位 單位“1”
一些物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七、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