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有余數除法 教學設計(二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三中附小 呂麗晴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應用的過程,教學中,我充分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發現問題的同時獲得數學經驗,并且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體驗逐步積累,總結歸納的經驗讓學生輕松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60、61頁。

學情和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鑒于這種密切聯系,教學中通過操作和對比有利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內容也是為以后的試商教學作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對比引入讓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動手,理解余數及余數的含義,并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探索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擺正方形,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①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②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

1、表內除法的含義

師:出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邊擺邊說,可以擺3盤

師:把擺的過程寫成算式

生:6÷2=3(盤)

師:說說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3份。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表述、算式表示,使學生明白表內除法的含義,溫故為了知新)

2、感知有余數的除法及含義

(1)動手感知:

師:出示7個草莓,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幾份呢?

生:擺(用學具擺)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剩下一個,多了一個。

(2)合作交流

師:把剛才的過程用一個算式如何表示?

生:自主完成

師:指導交流,選典型例子板書

A、7÷2=3 B、7÷2=3剩1 C、7÷2=3多1

生:針對以上3種學生發表見解,并說說每個數字的意思。

師:指導寫法,明確余數。

(3)完善認知

師:對比剛才兩題,有什么異同?

生:都平均分,一個有剩余,一個無剩余。

師:揭示課題并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通過操作,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為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探究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按要求操作并記錄

師:用小棒擺正方形,4根擺一個,請同學用手中準備好的小棒一個一個擺獨立的正方形。

(注:課前老師為每組學生準備8-11根小棒且盡可能保證每組學生的小棒數量不同)

生:動手擺,動腦想,寫算式。

師:行間指導。

2、組織交流

出示(按順序)

根 數 擺 法 算 式

8 □□ 8÷4=2(個)

9 □□1 9÷4=2(個)…….1(根)

10 □□11 10÷4=2(個)……2(根)

11 □□111 11÷4=2(個)……3(根)

12 □□□ 12÷4=3(個)

3、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師:仔細觀察以上算式,從中發現了什么?

生:各種可能(及時評價)

師:引導討論,余數與除數的關系,說說為什么?

小結:大家通過觀察,對比發現余數比除數小

4、及時鞏固

如果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如果擺△呢?

師:組織學生討論

①可能會剩幾根?有幾種情況?

②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呢?說說想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一方面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感知除數和余數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學習數學的意識和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對錯

①46÷5=8……..6()

②63÷8=7……..7()

③63÷7=8……..7()

2、右面的算式中余數最大是幾?

□÷8=□…….. □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四的1題

(六)板書:

有余數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課后反思:這節課總體感覺還不錯,但是在學生活動的環節上,我預設不夠充分,同時由于缺乏經驗,在學生放手操作中出現了控制不力的局面,同時,我覺得還應該在讀懂教材和學生上下功夫,必須在控制范圍內讓學生動手,也就是操作必須在具體的要求和一定的規則下進行,這樣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又能凸顯教師指導的作用。

另外,課堂上由于是低年級教學,一味地知識學習,學生會感到很枯燥,有必要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課堂資源,讓學生輕松地感受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