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要確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著眼學生的發展開展教學工作。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創造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改變傳統的過于注重灌輸的教學方式,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啟發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大膽提出假設,善于檢驗假設,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養成良好的心態和主動的探究欲望,具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2、 教師要滿懷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要滿腔熱情,熱愛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尤其對于學困生要多加關愛,多給予照顧、輔導。教師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上課時情緒樂觀,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全體學生。
3、精心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的興趣還是直接興趣為主,與他們的生活實際越接近的問題情境,更能激發起他們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激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有關買賣、測量、計算以及各種各樣的行程問題、圖形拼擺等等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中,都包含著豐富多采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若能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各種問題情境的設置,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與合作,從而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這對學生今后能否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數學是大有裨益的。
4、巧妙設計練習。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數學,提高數學能力,新知識學習后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通過練習,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還可以發展思維能力,領會數學思想方法,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增強學習數學興趣。在練習的設計上,教師必須改變一刀切的做法,根據不同數學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練習,增加練習的針對性和層次性,適當布置一些發展性的練習,供學生選擇,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張揚個性。
5、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教師講解的時間過多,就會剝奪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如果每個教學過程,甚至是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和教師預先設定的一樣,這樣從表面上看,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教學時間也節省了。但實際上,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被動接受知識,主體性得不到都要和教師預先設定的一模一樣,這樣從表面上看,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教學時間也節省了。但實際上,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被動接受知識,主體性得不到發揮。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如果能在適時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安排適量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獲得問題的最終解決,安排適量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能夠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習慣,就能因此而激發起學生更多的靈感,使他們的學習欲望越來越強,這樣,學生富有見地的發現就不會擦肩而過了,學生也能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6、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他們對新穎的事物更有興趣,也更樂于參與形式多樣的活動。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單調地采用同樣的教學方式,而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設置一定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可以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積累表象,獲得知識,理解概念。在課堂上,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游戲活動,模擬現實前景來表演。多讓學生合作討論、探討交流,引入競爭機制進行比賽,就某一問題開展辯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