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用愛和責任轉化潛能生

發布時間:2016-3-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益陽市桃江縣小山灣學校  肖亮

潛能生是指盡管學習成績不好或行為習慣不佳,但有著無數潛能和優點的學生。與“后進生”相比,這并不僅是稱呼上的一種改變,而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更是對教育評價的質的突破。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潛能生”因某些原因被塵土所遮蔽,需要教師用愛心、耐心和正確的方法去打磨出原本的光彩。在我所教的班級中也不乏潛能生,讓他們脫困樂學,不僅是班主任的任務,也是我們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就自己的多年教學體會談點看法和感受。

一、調查摸底尋根源

一個學生之所以在學習上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師要全面了解情況,摸清制約學生發揮潛能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救治措施。通過對班上潛能生的了解和觀察,我將他們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薄弱型。此類學生多是因為沒有掌握前期課程的知識點,基礎知識不牢固,導致惡性循環,成績長期處于班級下游。第二類是動力不足型。此類學生由于對學習目標不清晰,屬于被動學習,學習上制定的計劃也無法實現,渾渾噩噩地上課,對學習和考試缺乏熱情和動力,對學習成績好壞也不放在心上。第三類是學習慢熱型。此類學生接受能力較弱,對知識掌握和理解的時間比一般學生要長,學習節奏較慢,跟不上老師的教學計劃。找出制約潛能生潛力發揮的癥結所在后,接下來就是該如何“對癥下藥”了。 

二、對癥下藥促提高

1、給基礎薄弱型“夯地基”

小芳是一個很開活潑的女孩,上學期轉校到我班,平時上課聽講也很認真,布置的學習任務總是按時完成,但是錯誤率極高,學習成績總在下游徘徊。通過跟她交談,我了解到,小芳之前一直跟著打工的爸媽在深圳上小學,陌生的環境讓她的學習很吃力,由于爸媽工作忙沒時間管她,沒有相應的幫助,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后來媽媽離家出走了,她被送回來跟著姑姑一起生活,此后更加沒人關心她的學習了,成績自然更難提高。在交談中我發現,她其實很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績,因為“要是考試成績好,也許媽媽就不會舍得離開我。”聽到這話時,我很心酸,也下定決心幫她把落下的一步步撿回來。要一邊拾漏,一邊學習新知識并非易事,首先就要理清她“漏”了哪些。根據她的作業和考試情況,我逐個找出她的知識盲點,并列出計劃表,然后利用放學后的半個小時或周末對她進行輔導。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就在計劃表的相應位置畫一個笑臉。每掌握一個知識點,我都對她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讓她在學習中找會獲得知識的快樂。為了不讓她學了舊知識,落下新知識,在每次上新課以前,我都要提前給她講解所學知識需要掌握的相關內容。盡管由于小芳的基礎太過薄弱,要補的內容太多,成績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很多,但已初顯成效。她也從中找到了一點成就感,學習的勁頭比較足。相信再過一段時間,小芳就不再需要我的“格外關照”了

2、給動力不足型“裝馬達”

小勝是個頭腦非常聰明的孩子,對他感興趣的東西他總是擅于動腦筋,肯鉆研。例如,他喜歡的游戲總能玩得很好,還可以自己想辦法將舊玩具拼裝成新玩具。但對于學習他卻總提不起興趣,集中不了精神。針對他的表現,我認為首要任務是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互動性的、競爭性的活動總是能吸引孩子的眼光,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各種小活動,以提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生動性,如游戲、比賽、搶答等,并經常點名要張勝參加,玩了幾次后,他也樂在其中,不用我點名就主動搶著舉手要參加,甚至在下課時也自己組織幾個同學進行比賽。但是光有興趣還不行,小學生自制力差,玩總比學習更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他們容易喜新厭舊,要使他們對學習持之以恒,保持注意力,還得讓他們學會自我監督。為此,我引導張勝制訂一張表格,命名為“我的一周”,內容很簡單,只有兩列五行,一列為時間:周一至周五;另一列為“你今天怎么樣?”每天睡覺前要求他對當天的表現進行自我總結: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了作業,就在當天的格子里畫一個笑臉,如果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或考試成績有進步就畫一個“兔子頭”,即勝利的標志,反之則畫一個哭臉。每到周一我都對他上一周的情況進行匯總,笑臉占多數,就在班上給予大力表揚,如果哭臉多,我就跟他一起找原因,激勵他改正。張勝學習態度慢慢發生了改變,越來越積極主動,成績也逐步提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打算將這一方法在全班推廣。

3、給學習慢熱型“添把火”

這里所說的學習慢熱型是指學習接受能力不強,比一般人需要更長的時間理解消化知識。小凱就屬于這一類型。同學們都可以熟練運用四則運算的定律做題了,他卻還無法將其背下來。連玩游戲都總是比同學要慢一個節拍,下課后同學們都不找他玩,嫌他笨。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的落后是由天生愚笨造成的,逐漸喪失了自信心,產生了極強的自卑心理,且認定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還是比其他一般同學要差。我通過一段時間仔細的觀察,發現他并非智商低,而是屬于“慢熱”,這種類型的孩子雖然學東西慢,但學會了就記得很牢,掌握得比較扎實。例如,小凱花了別人幾乎兩倍的時間將四則運算背下來后,運用起來基本上沒再出過錯,而那些記得較快的同學卻出現了記憶混淆或容易遺忘的現象。發現這一點后,我安下了心,開始琢磨該如何給他“加把火”,跟上正常的學習步伐。通過反復思考和借鑒他人經驗,我最終決定采用“雙管齊下”的措施。一方面,使用“任務驅動”法,即根據教學目標并結合他的實際情況,把教學的總目標進行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實現總的學習目標,讓他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并尋找到成就感,逐步樹立信心。另一方面,尋求家校配合,建議他爸媽堅持每天花點時間陪小凱一起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點,了解他掌握的程度,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并適當地增加課外練習,及時予以鞏固。事實證明,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他,他的學習節奏明顯緊湊了,基本上能跟上學習進度,達到甚至超過了我的期望。 

每一個潛能生的轉化,對老師來說都是一場挑戰,需要經歷不少周折,付出了許多心血;每一個潛能生的轉化,也是一場持久戰,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并不代表已經完全轉化過來。“扶上馬”,還需再“送一程”。對已有所轉變的學生,仍需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關心。總之,只要肯于付出,潛能生終能轉化為優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