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說課稿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發布時間:2016-4-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水口小學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一、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后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并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借助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性: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了解同一直線上植樹問題的三種基本情況,能闡述不同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 

3.能夠借助圖形,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引導探究、發現兩端都栽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解決逆向思維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植樹問題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但對四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規律--在規律中學應用。 

四、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我以學生的小手為載體引入本課  

【以學生身體的一部分為游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愛玩的天性,使學生對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心理,順利解決植樹問題中的“間隔”含義,同時讓學生在生活實例和親身實踐中,直觀地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3月12日植樹節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二)探索規律建立模型 

先出示引例:同學們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一邊,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使學生明確:間隔數+1=棵數。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在這一環節我還原例1,讓學生解決 

(四) 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我會填,讓學生現一次鞏固總長,棵數,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研究兩端都種的情況。如果路長是10米、15米、25米、30米,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各要種多少棵樹呢?先想一想,再用一條線段表示小路畫一畫,驗證一下!  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 路長(米) 畫一畫 間隔數 棵數 

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

路長(米) 畫一畫 間隔數 棵數

   10

15

25

    30

(1)反饋交流:可以種幾棵?你是怎么種的? 

 (2)觀察比較表格中的數據,有什么發現?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3)全班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概括規律(板書規律)。         

  兩端都種時: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總長÷間隔

2、我會算,設計兩旁都要栽的練習。出示119頁做一做

3、智力大比拼,通過兩端都要栽的情況順理成章地使其明白另外兩種植樹問題。聯系生活,完善建構。

 1)、感知植樹問題的三種模型。

看課件三種情況。(兩端種、兩端都不種、一端不種)

 2)、想一想,生活中有類似這樣的植樹問題嗎?請舉例說一說!

課件出示例2(兩端不種)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在學生初步感知植樹問題基礎上,引出另外不同的種法,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與植樹問題有關的生活題型,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理解數學現象,并運用規律解決形式各異的生活問題,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4、應用模型,解決問題(植樹問題并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海油許多現象和植樹問題相似。)如

1)、垃圾箱問題. 為凈化環境,公園沿一條600米長的小路一側設置垃圾箱,每隔30米放一個(路的一頭不放),一共需要多少個垃圾箱?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3)、學校召開秋季運動會,在筆直的跑道一旁插彩旗。跑道全長100米,每隔2米插一面(兩端都要插)。需要多少面彩旗? 

4)、在全長2000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指名讀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題。教師追問思考過程。 

5)、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是多遠? 

6)、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 【練習緊扣中心,拓展情境,讓學生運用規律獨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不但鞏固了新知,而且完成了建構,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多向思維。】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如此設計是基于學生的思維狀態,引導學生說說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收獲,進一步深入總結,給學生留有回味和發展的空間。】 

2、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還有更多更有挑戰性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比如小朋友們排隊,如果排成個圈兒,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會藏著怎樣的秘密呢?就留給大家課后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