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能根據算式特點,選擇合適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復習能力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復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學情分析:學生們掌握了運用運算律計算的基本題型,但對于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顯得稍微欠缺一些,特別是一些特殊題型,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分析題意,選擇合適的運算律進行計算,而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運用也容易發生混淆。
教學重點: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建構起知識網絡。
教學難點:加強學生對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與運用,通過比較進一步
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 交流展示復習單
1、談話: 昨天已經布置了讓同學們回家復習整理第四單元《運算律》的知識,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復習單。
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這部分知識,誰愿意上來和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復習成果呢?
2、同學展示。(隨機補充,簡要說說各個運算律的含義。)
(預設)主要展示內容:四則運算法則;
加法交換率和結合律;
乘法交換率和結合律;
乘法分配率。
補充:減法的性質
(板書:名稱+字母表達式)
[說明:讓學生自己整理已經學過的運算律,便于學生加深對加法和乘法運算律的理解,同時,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意識。]
3、梳理回顧學習過程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還掌握了重要的數學學習方法。先觀察算式特點,發現規律,做出大膽猜測,然后舉例驗證自己的發現,最后得出結論。
觀察 猜測 舉例 驗證
這四步過程是幫助我們探索發現新知識的重要方法。
最后我們得到的結論就能用于數學學習了。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用于豎式的驗算;在解決問題中,我們還可以運用減法的性質獲得多種解題策略;同時遇到25×36這樣是計算,我們更多了一種途徑,選擇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
運用這些運算律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計算更簡便,還能獲得更多的解題策略。
二、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強化知識點。
1、提問:你覺得哪個運算律的知識學習起來最難?為什么?(了解學生運算律知識學習中的薄弱點,估計學生的薄弱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與運用,二是對于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區分。)
2、解疑答惑,舉例比較,啟發思考。
(1)出示題組:125×(80×8) 125×(80+8)
(2)談話:老師在教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在做這兩題時容易出錯。你猜猜那些做錯的學生是怎么做的呢?
(3)這兩題你會做嗎?請在題單上獨立完成。
(4)學生展示講解做題方法。(展臺)
(預設:從符號觀察125×(80×8)用乘法結合律,算640個125是多少;125×(80+8)用乘法分配律,表示計算88個125是多少。)
3、關于乘法分配律的專項練習。
(1)自主設計乘法分配律的各種題型。(要求所用數字要盡量便于簡便計算。)
(2)匯報展示,學生口答。
(預設以下題型)
77×37+23×37 156×37-56×37 25×(40+4) 25×(40-4) 99×37+37 101×37-37 102×35 98×35
三、綜合訓練。
1、觀察算式特點,選擇合適的運算律填到括號里,并寫出第一步運算。
①加法交換律;②加法結合律;③乘法交換律;④乘法結合律;
⑤乘法分配律;⑥減法的性質。
101×46-46( ) 517-(65+417)( )
= =
25×44( )
=
2、解決問題
(1)星星水果店運進32箱蘋果和48箱梨,每箱都重15千克。運來的蘋果比梨少多少千克?(用兩種方法,只列式不計算)
(2)學校為同學們增添課間體育用品,譚老師買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算一算,每塊羽毛球拍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四、 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提問: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嗎?
五、 課后延伸,挑戰自我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3×32+33×32+33×32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板書設計:
運 算 律
四則混合運算法則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減法的性質: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