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認識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長的含義,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大體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及第43-45頁的單元練習。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邊和角的基本特點,認識長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的邊長,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看一看、圍一圍、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會解決與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長計算方法,以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積累圖形與幾何的學習經驗,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學習圖形與幾何的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

四、單元課時劃分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1課時

認識周長                                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1課時

練習六                                  2課時

活動課:周長是多少                      1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養、操作及思維的能力。

3.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 模型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口算訓練

200+800=    76-28=   56+39=    4×300=

2            3×3=      5×600=     34×2=      8×100=

二、 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教室立體圖。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室里你們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先用手沿著邊圍一圍,再讓我們把它描下來。(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2.舉例。

生活中像這樣的僵局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研究長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現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請學生匯報。

(2)驗證

談話:同學們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特點。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驗證?

(3)班內交流,總結。

提問:你發現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板書:長方形   四條邊,對邊相等)

講述:我們把相對著的邊叫做對邊,相鄰邊叫做鄰邊。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老師發現還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發先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臺上演示。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這些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提問: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呢?指名回答并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樣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課件演示)

小結: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過電腦演示長方形的變化,呈現正方形。指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和寬相等,這樣就成了一個正方形。

引導學生依據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發現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總結出正方形的特征。

講述: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板書:邊長)

3.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應用拓展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再將圍成的長方形改成一個正方形,說說圍成的圖形為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形,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用長方形紙折出正方形,并說明折出的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個正方形。

(1)照樣子剪出圖形,再看看是什么圖形?

(2)說一說,剪出的圖形為什么是一個正方形?

5.動手測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計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大約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全課小結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又進一步認識、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三、 板書設計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長方形的特征: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四、 作業設計

補充練習36頁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 

1. 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3.通過觀察、測量和等活動,在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難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掛圖  尺子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56-18=    32×3=     5×80=    44-38=

6×30=    330×3=    6×400=    54-3=

二、教學設計:

一、觀察操作,初知周長。

1.摸一摸。

出示數學書,談話:同學們,數學課本我們天天都在用,它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好伙伴,現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課本封面的邊在哪里?

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談話:課本封面的四條邊的總長就是它的周長。(板書:周長)

出示數學作業本,讓學生獨立摸一摸,找一找作業本封面的周長,再互相看看說說,集體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掛圖,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的周長。

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哪里是兒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長。

指名說一說,動態畫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長。

談話:游泳池池口黑色的邊線長就是池口的周長。組織學生獨立指出課桌桌面,三角尺的線,再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分別指出它們的周長。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

3.圍一圍。

學生拿出釘子板,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圍的情況,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組織學生在班級里反饋做法,從而知道圍成圖形的每條邊的總長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4.教學“試一試”。

(1)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片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知道樹葉的周長。

(2)分組操作,圍出樹葉的周長,并量一量。

(3)匯報交流,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長。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題中各種形狀的圖形。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每個的邊線。讓學生說一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描出上圖形的邊線。

展示交流學生描的情況,再讓學生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級中說一說,鼓勵學生說出不同和算法。

三、實際運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嗎?

做“想想做做”第4題。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討論,明確應先量出上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且將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2.課后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5題。

三、板書設計

周長: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四、作業設計:補充練習37頁

五、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教學目標: 

1. 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 、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休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掛圖 課件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120×4=      33×3=   110×7=    34×2=

0+55=     200×9=    6×110=   40-21=

二、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很熟悉籃球場吧!

2.出示教材第41頁例題的,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幅圖畫的是籃球場,體育老師地四周劃上線,籃球場地是長方形的,長28米,寬15米)

請你提出數學問題。

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1)提問:籃球場是什么形狀?請指出籃球場的周長?

求籃球場的周長就是求什么圖形的周長?怎樣才能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呢?

(2)自己動手算一算。

(3)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并說明這樣算的理由,然后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  28+15+28+15=86(米)

                (2)  28+28+15+15=86(米)

                (3)  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問:你喜歡是哪一種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什么?你認為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怎樣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試做。

計算方法可能有:(1)  25+25+25+25=100(厘米)

                      (2)  25×4=100(厘米)

(3)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你哪一促種算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共同訂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共同訂正。

提問:做這兩題時,你們先干什么?又干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什么條件?求正方形的周長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共同訂正。

追問:做這兩道題時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分別求長方形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好嗎?

三、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長方形周長

(1)  28+15+28+15=86(米)

                (2)  28+28+15+15=86(米)

                (3)  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正方形周長:

(1)  25+25+25+25=100(厘米)

                      (2)  25×4=100(厘米)

四、作業設計

   《補充習題》P38-39

五、教后反思

第四課時:  練習六(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進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的算法。

3.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自主解決。

教學重點:

進一步熟悉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

教學難點:進一步熟悉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小黑板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16×4=      3×14=      13×7=     81-25=

2×18=       50×5=      9×7-8=    27×3=

二、教學設計:

一、復習。

回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長的含義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點名讓學生回答。

二、基礎練習。

1.做“練習六”第1題。

學生自己讀題。

讓學生量一量兩個圖形每條邊的長度。

同桌說一說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和各自的特點。

2.做“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圖形的邊長各是多少。

讓一個學生說說該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六”第3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讀題。

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2.做“練習六”第4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讀題。

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3.做“練習六”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課堂作業:

(1)一個正方形的花園,邊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5厘米,寬是12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又收獲了哪些知識?

三、作業設計

  補充練習P40-41

四、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  練習六(2)

教學目標: 

1. 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 、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休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二、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2.長方形周長如何計算?正方形呢?

請大家取了數學練習本先估計下封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準確不準確。(注意讓學生說一說要量出哪些數據)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六”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審題。然后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討論:如何畫一個和它周長相等的正方形?要畫出這個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數據?如何求出正方形的邊長?

2. 完成“練習六”第9題。

學生獨立審題,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檢查,再集體訂正。

3. 完成“練習六”第10題。

(1)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墻,可能是哪一面?這樣籬笆的長度還有幾面?哪一面靠墻籬笆最短?

4. 完成“練習六”第11題。

(1)出示第1題。

學生獨立審題后組織小組活動,解決以下3個問題:拼成的長方形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題。

學生獨立審題后組織小組活動,解決以下問題:如何拼成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周長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題。

(1)觀察圖形,和同桌指一指這個圖形的周長指是哪幾條邊?

(2)圍成這個圖形的幾條邊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

(3)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4)你還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三、課后作業:課本45頁“動手做”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中你學會哪些知識?

三、作業設計

   《補》P42-43

五、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