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 衣 服
作者 三(1)李冰蕊
我的媽媽很會買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媽媽買,爸爸、媽媽和我都穿得很得體。星期天媽媽又要給我買衣服,叫我陪她一塊去。
到了商場,我看見一雙漂亮的運動鞋,我好喜歡,就叫媽媽給我買。媽媽看了款式,問了價錢是45元,覺得比較合適掏錢給我買了。看見媽媽給而買了我喜歡的運動鞋,我十分高興。
買了鞋后,我們又上了賣服裝的三樓。呀服裝真多,各式各樣,五顏六色,各種品牌應有盡有,我有點目不暇接了。媽媽問我喜歡什么樣的衣服,我和媽媽邊走邊看,我看中一件白色連衣裙,試穿了一下,媽媽說有點小不合適我們繼續挑選,最后我和媽媽都看中一款粉色的連衣裙,大小合適。標價88元,價格較高。但媽媽見我喜歡,就和營業員商量,最后花80元買下了。
我們又逛了一會,媽媽又花360元為爸爸買了一套漂亮的西服。我們就離開了商場。
今天,媽媽一共花了45+80+360=485元錢買衣服,可她沒有為自己買一件,全為了我和爸爸。媽媽愛我和爸爸。我更愛我的媽媽。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剪 角
作者 三(1)陳珺依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我發現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張桌子就有4個角。爸爸說:“我給你出一道問題,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個角剪去,那還有幾個角呢?”我想剪去一個角,原本一個角變成了2個角,加上原有的3 個角,就有5個角了。爸爸又說:“還有別的剪法嗎”這可難住我了,還有別的剪法?我仔細思考了好一會也沒想出。爸爸見難住我了,就說拿張正方形的紙來,我們來剪去一個角看看。我拿來一張正方形的紙和剪刀,爸爸指導我剪了,由于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種情況。
a b c
雖然是剪去一個角,不同的剪法,結果是不同的。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才行啊。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計 算 周 長
作者 三(2)段佳麗
不同的解題思路,將得到不同的結果,而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習慣用一種方法,得到一個結果。在我學習完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后,媽媽為了鞏固和檢測我學過的知識,特地出了一道有關的習題,題目是:“把兩個長8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這個大長方形的周長可能是多少?”
我拿出一張草稿紙,先畫出了這樣的圖形(1):
(1)
(2)
計算到的周長是:4X8=32(厘米) 2X6=12(厘米) 32+12=44(厘米),我馬上對媽媽說:“我算出來啦!等于44厘米”。可媽媽說:“還有別的辦法嗎?”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畫了起來。哦,原來還可以這樣我又畫出了圖形(2):這樣拼的話,周長就不一樣了,2×8=16(厘米) 4×6=24(厘米) 16+24=40(厘米).
媽媽對我說:“思考問題一定要認真、全面啊!”是的,我一定要學會用多種思路全面地思考問題,這樣問題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找規律巧計算
作者 三(2)班 閆閃閃
好多數學題是有規律的,只有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才好解決問題。今天的數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計算一道數學題. 題目是這樣的:一條馬路邊種著一排柳樹,每兩棵樹之間相距5米.小明從第一棵樹跑到第200棵樹,一共跑了多少米?
一開始我們好多人都認為是1000米,可老師建議我們自己動手畫一畫.于是我拿出練習本,在紙上畫了三棵樹,發現三棵樹之間有兩個空距,四棵樹之間有三個空距,依此推理,200棵樹之間就有200-1=199空距,即有199個5米.那么要知道第一棵樹到第200棵樹之間一共有多少米?只要用199×5=995(米)就對了。
答案出來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看來解答問題要深入思考,找到了規律,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我 愛 數 學
作者 三(2)李子寧
新的學期已經過倆月了,在這學期了我們學習了好多的知識:有除法、乘法,觀察物體、年月日、認識千米和噸、平移和旋轉……我最喜歡的是年月日這一單元。
在沒學這一單元之前,我對年月日了解的很少,僅僅從大人的談話里聽到一點,如一年有12個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學習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許多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一年有12個月,1、3、5、7、8、10、12這七個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這四個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數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閏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閏年是4年出現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數的那一年是閏年,否則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數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一年有四個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當然還有別的知識。
短短的一個單元,我學到了好多知識,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開闊了視野。使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也使我更愛數學這門功課了。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不 能 粗 心
作者 三(2) 李夢婷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東西時發生了一件小事,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事情是這樣的:
媽媽和我去商店買東西,買了這樣幾件東西:一箱優博奶粉200元,一箱八寶粥30元,一箱牛奶25元,一箱方便面30元。媽媽讓我算算一共多少錢。我迅速口算起來:200+30+25+30=285(元),馬上大聲告訴媽媽一共285元。媽媽聽后掏出300元錢遞給售貨員阿姨。同時問我該找回多少錢,我不假思索地說:“300-285=25(元)”!媽媽和售貨員阿姨聽了哈哈大笑。媽媽說:“找25元,你阿姨要吃虧的,再仔細算算。”我聽了心想:如此簡單的問題我會算錯嗎?又仔細地算了一遍,300-285=15(元),果然錯了。原來十位上向百位1作十,個位又向十位借去1,這時十位上剩9 ,9-8=1,結果應找回15元錢。我感到很難堪,臉上火辣辣的,都怪我平時太粗心了,以致這次出丑。
這次事件給我很大的感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細大意,只有認認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從此以后,我做作業不再粗心馬虎了,成績也逐漸提高了。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象棋格中放米粒
作者 三(1) 孫 嬌
一天晚上睡覺前,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一個國王,非常愛玩。有一次下令在全國張貼招賢榜:如果誰能替國王找到奇妙的游戲,將給予重賞。
我等得不耐煩了,說:"趕緊出題吧!"爸爸說:"你先別急啊!進入正題啦!一個術士揭了招賢榜。他發明了一種棋,使國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國王高興地問術士:"你想要些什么賞賜呢?"術士趕緊說:"大王,我只請您在那個棋盤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兩粒米,在第3個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個格子放下比前1個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滿了,也就是我要求的獎勵。"國王一口答應了。問題來了,國王能不能把這些米獎給術士呢?
這還不容易嗎?我偷偷地拿來一臺計算機,爸爸卻說:"諒你用計算機也算不了。"這我可有點心慌了,因為我爸爸可不開玩笑。
讓我們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從第1格到第64格,2必須相乘64次,再減去1,經過我一個小時的計算,結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
為什么這個數字會這么驚人呢?原來是因為這個術士聰明地將2作為基本倍數,棋盤上的格數64作為這個倍數的被乘數,那么這個2就必須不斷相乘64次,至于為什么要減去1,那是因為第一個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數量確實很少,可是,如果這個2,不斷乘下去,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數目。缺乏數學知識的國王又怎么會知道呢?
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滿了數學問題,如果數學水平不高的人確實很容易吃虧。我要抓緊時間鉆研一下奧數題才行。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運用假設法巧解題
作者 三(1) 閆 碩
假設法是解數學題的一種常用的方法,運用此法可使解答更快更好。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這樣一道思考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后,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初看這題確實有點難,但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反復讀了幾遍題目,思路漸漸打開。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0÷10=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
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用還原法快速解題
作者 三(1)滕可欣
還原法是解數學題的一種常用的方法,運用此法,可快速解答有關問題。今天我看課外數學書時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甲乙兩棵樹上共有30只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只,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只,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乙樹飛走4只 總數就少了4只即30-4=26只,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3-3+4=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學會了運用還原法解答問題,同時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的。
指導老師 周保天
數學小論文
分數很好用
作者 三(1)李冰蕊
我們學習了分數,知道了分數是不同于整數的一種新的數。這種數的不同之處在于,既可以表示實際的數,還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星期天上午,我們一家到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么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分到1/3,即四個雞腿,我后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老爸的2個雞腿,媽媽說:“這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分之幾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這里的3/4,7/12,5/12就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下午,我們又到超市買東西。我買了1/2千克的栗子,媽媽買了3/4千克的土豆,又買了7/2千克的雞蛋。最后我們付了錢就回家了。這里的1/2千克,3/4千克,7/2千克表示的就是實際的數。
今天我們一家玩的十分高興,同時我也感到分數在生活中真的很好用。
指導老師 周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