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用意識是我們對于客觀物質世界中存在的數學知識應用的反映。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國際數學教育發展趨勢, “現實數學”的思想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教育如果脫離了那些豐富多彩的現實,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對學生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生活相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這種意識將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財富。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那么何為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應用意識是我們對于客觀物質世界中存在的數學知識應用的反映。因此對學生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使他們逐漸形成數學應用的意識是學生將來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面對實際問題,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二是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第二,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第三,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那究竟應怎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呢?
● 提高教師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為教師就必須要有較強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過程少一些純數學問題,多一些實際應用問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首先要認真研讀新《課標》,領會課標的精神實質,以《課標》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準繩,用以指導自己實施新課程的航燈。其次,積極參加提高學歷層次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數學素養;再次,在平時的業務培訓及自學中,有意識地學習有關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內容,用以增強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 精心設計課前活動,注重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就小學生而言,他們已有的生活常識、經驗往往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小學階段的許多數學知識,如概念的產生、計算法則的由來、幾何形體的特征及有關公式等,無不滲透著數學在現代生產、生活和科技中的應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內容豐富、呈現方式也極具生活化,充分體例現了 “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進行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之前,精心設計課前活動,讓學生在課前活動中尋找生活中的數學,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樣學生不僅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數學,同時,也為學生知識的構建積累必要的經驗。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課前我布置了這樣的調查任務:1、預習課本第13至14頁的內容;2、觀察并收集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并把其中的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帶到課堂上來,以便上課的時候用。這樣布置后,學生在預習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生活去尋找去發現,一方面在觀察、收集、比較中了解物體的特點,另一方面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數學知識,由于學生課前充分的調查,課堂上,學生的情緒高漲,學得積極主動,紛紛匯報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并且在小組交流討論中找出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歸納總結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如下圖):
這樣的學習,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實用性,從而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開闊學生的視野,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需要以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基礎。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對數學的應用價值不可能會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關注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還應該幫助學生形成一個開闊的視野,了解數學對于人類發展的價值,特別是它的應用價值。例如: “包裝的學問”中(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如下左圖),將兩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
本內容不但是綜合運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也是包裝中最常見的一種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教學這一內容時,作為教師,我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條件讓學生到超市參觀了各種商品的包裝,特別是最常用的餐巾紙(餐巾紙的包裝最接近教材內容),還讓學生每人準備了四小包的餐巾紙,帶到課堂上來,作為課堂教學的活教具,接著在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活教具自己進行包裝,本環節學生可以直接模仿教材提供的包裝方法進行包裝(如上右圖所示),并計算出每一種包裝所用的包裝紙的面積。
方案①的表面積:20×15×2+15×5×4+20×5×4= 1300(平方厘米)
方案②的表面積:20×15×4+15×5×4+20×5×2= 1700(平方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積: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過計算比較,學生發現:第一種包裝方法最節約包裝紙。緊接著讓學生嘗試(四人小組合作):將三盒這樣的糖果包裝成一包,怎樣才能節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學生在動手包裝時我提出了要求:請你一邊包裝一邊想一想,不用計算,你能知道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嗎?隨著包裝活動的進展,學生在觀察、比較、交流、反思中悟出了這樣的一個道理:要節約包裝紙,就要使包裝后的表面積最小,要使包裝后的表面積最小,在包裝的過程中就必須得把要包裝的物體的最大的面重疊起來。看到學生在動手“做”數學的過程中臉上洋溢出的成功的喜悅,我順勢讓學生二度合作,把四盒磁帶包成一包(如下圖)。要求:并分別計算出每一種包裝所用的包裝紙分別是多少,并畫出相對應的草圖。在包裝、計算、畫圖的過程中,學生又一次驗證了:要使包裝節約包裝紙,就要把物體最大的面重疊起來即:盡量“減少”面積最大的面的結論。
如此的數學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更真切體會到了數學在當今經濟社會中舉足輕重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同時,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同時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 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搭建平臺
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教學中,我努力挖掘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生產以及相關學科中的應用,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例如在教學“粉刷墻壁”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以下面的步驟進行:
一、測量計算
小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有多少塊?分別測量每塊黑板的長和寬; 2、分別測量教室的長、寬、高; 3、教室左右兩面墻共有多少個窗戶,多少個門?分別測量每個窗戶的長和寬,每個門的長和寬。
小組合作(二):
1、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墻,“粉刷墻壁”測量數據記錄表(200 年 月 日)
長
(米) 寬
(米) 高
(米) 面積
(平方米) 合計
(平方米)
教
室
黑
板 1
2
門 1
2
窗
戶 1
2
3
4
5
6
需要粉刷的面積(平方米)
那么要粉刷的墻面積是多少? 2、計算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如左圖)
二、購買涂料
如下圖,某種涂料分大桶、小桶兩種規格包裝,根據經驗,第一遍粉刷時,每平方米約用涂料0.5千克,此時粉刷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如此從課堂到實踐的數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最有效的辦法。數學實踐活動,是學與做的結合,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認識數學的價值,逐漸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從課堂到實踐,需要學生動手測量、查找大量有關數據資料,找出實際科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一些數學知識來進行方案設計。要解決問題,學生需要通過自己搜集信息、處理數據、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嘗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甜頭,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極大的熱情。
● 搜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加深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和體會
信息技術的社會化,數學與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其不可忽視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馬克思曾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教學“中位數和眾數”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在了解平均數產生應用的基礎上,我通過教材提供的材料向學生介紹了中位數和眾數的產生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實用意義,使學生懂得了在平時的一些比賽中,計算選手的最后得分時為什么不能直接計算平均分,而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計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數的原因,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僅是有用的工具,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人類的進步、發展。
總之,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國際數學教育發展趨勢, “現實數學”的思想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教育如果脫離了那些豐富多彩的現實,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學習數學就應通過熟悉的數學生活,自己逐步發現和得出數學結論,并逐步具有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服務于現實生活的意識。
南和縣大郝小學劉社民
20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