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實驗教材,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對新理念體現得比較充分,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作為新教材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現將我在兩年多的新教材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廣大實施新教材的老師共同分享:
一、教材內容,體現的是生活化的數學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打開北師大一年級數學課本,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生動有趣的、圖文并、豐富多彩的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示,都是學生生活中看得見,用得著,聽得懂,體會得到的,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我在教學時多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使數學教學具體、直觀、形象。
二、教材內容,體現的是活動化的數學
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沒有給出例題的字樣,而是以認一認,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等形式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靈活地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動、好說、好玩的特征的活動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同時,也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們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互動互愛,輕松、愉快地體驗和學習數學,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材內容,體現的是問題化的數學
新教材注重在教學中誘發學生大膽思維,猜想、控索、嘗試、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學啟于思,思啟于問”,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我在教學中采取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版本的編排有些偏難
比如:第一冊的有關鐘表的認識這一單元,第一課時讓學生認識整時、半點,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因它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可接受程度。可第二課時讓學生認識“幾點多一些”、“快幾點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為學生畢竟才6周歲,他們對“多一些”、“快一些”等這些概念比較模糊,很難區分,認知能力達不到這個水平。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部分學生很難接受。
有部分習題難度很大,大部分學生很難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而需要由教師或家長來陪同完成,如果沒人輔導是完不成學習任務的。
五、版本的編排忽略了學生實際
在第三冊乘法、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材編排中,北師大教材比老教材增加了一半的課時教學,編者意圖非常明顯,要學生通過操作體會乘法、除法的產生和意義,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也許他們忽略了學生實際,現在已經是21世紀,學生已經對乘法、除法有一定的認識,而且在課堂上學生也很難按照編者的意圖,循序漸進的體會知識。
另外,實際問題的編擬要考慮到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等),但也要考慮拓寬學生視野.
新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新”,留給教師自主的空間大, 希望有不同看法的老師互相交流,共同促
南和縣大郝小學劉社民
20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