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的方法這門課,談談我對有效調控的看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學效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調控能力。探索教學系統的控制規律,按規律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認識和運用這些規律,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優化組合各種調控方法。
一、教法調控 首先,運用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加以調控,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刻板的傾向,追求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方式,建立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 其次,教師不能總是固守某種單一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要采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精華,不斷用變化的信息去刺激學生的接受欲,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課堂教學要追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就要注意在一定的教育學習理論指導下,創造性及自我實現的前提下組織學習。
二、興趣調控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如果教師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就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師手中。
三、語言調控 首先,課堂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 其次,課堂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
四、情緒調控 教師的情緒是影響學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一。 學生學習情緒的高低,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往往是與教師的情緒同步變化的。
五、五、反饋調控 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善于創設信息反饋的教學情境,通過提問、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直接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 把“反饋――矯正”落到實處 。課堂“矯正”,必須從相同的層次、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舉不同的例子,打不同的比喻,啟發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這樣既能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以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