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探究

發布時間:2016-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順德區環城小學   商席成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合作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唯有合作,方能形成合力,挖掘的潛能,創造奇跡。合作學習是現代課堂中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低年級的學生好奇、活潑,正處于對知識的吸取階段。但是,低年級學生剛進入校園,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單獨的探究只會使學生學得吃力。大家合作學習,經歷一次次的“互動”,既培養了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還能真正掌握知識、方法和技能,真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任教于低年級三年多來,我充分的體會到了學生的積極和熱情。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已不再新鮮。而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實踐、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學習小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小學低年級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合作能力極其有限。因此,培養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合作,就成為了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在培育學習小組時,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的:

1、 分階段培養學習小組。

在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學生的合作能力幾乎為零,此時要注意合作小組內人數的起點是兩人。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后換位進行,讓學生逐步適應接受這種學習方式。例如:在學習認識“>”“<”“=”時(一年級上冊教材第12-13頁),我讓每兩個學生,用學具盒里的三角形和圓形,照著書中圖片的樣子擺出來,一個擺,另一個就說,三角形比圓形多,所以5比3大。4個和4個一樣多,我們就說4=4。這種分工明確、操作簡易的合作學習學生較感興趣,并能順利地進行。

當兩人合作經歷了一段時間,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經驗,我再結合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組過渡。在多人小組建立初期,由組織能力強、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組長,由組長對本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識,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2、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

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常出現這種現象:各小組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組完成任務后,就不能自已,開始“亂說”起來。主要原因,一是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組之間水平不一。因此,我認為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很重要。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照學習接受能力、性別、性格、愛好等差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4人。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每組都應包含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②使全班各組平均成績大致相同。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公平競爭。

3、組員角色明確分工。

凡聽過公開課的教師多少會有這樣的發現:在小組交流、匯報的過程中,總是優生發言的機會多,其他學生幾乎成了旁聽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學生情緒低落,活動不主動、不積極。如何讓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讓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步、成長,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呢?我認為給每個小組成員事先定好角色非常重要。讓組內學習積極活躍的孩子擔任“主持人”,成績中等的擔任“提問人”“答問人”,成績不太好的擔任“評價人”。在進行小組匯報、發言之前,教師就向全班聲明:請每一組的“主持人”代表本組發言,請大家一起幫助他,為他的發言做準備。發言之后,請你們小組的評價人進行評價。在小集體的支持和壓力下,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合作學習積極性高,能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二、深入鉆研教材,精選合作學習內容。

提供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新知識并學會運用新知識,教師一定要把學習任務要求布置清楚,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讓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定性的特點,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探索出來的結論,就盡量讓學生自已去探索。比如,一年級上冊中的“比一比”“認識圖形”“位置與順序”,“認識鐘表”,“分類”“數的分解和組成”,下冊中的“圖形的拼組”“統計”,二年級上冊中的“方向與位置”,下冊中“認識角”“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等等都是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我在教學這些內容時,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動手實踐來理解掌握新知。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時,我讓每個學生都帶了一些立體圖形回來,然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把帶回來的東西進行分類。再讓主持人拿起一樣東西,其他幾個同學也找到相應的物體,摸一摸,說一說,認一認這個物體有什么特點。老師指導巡視,看哪個小組說得好的,上前來匯報。通過這種親歷親為的探索得出的結論,學生記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給予了學生極大的滿足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活動過程,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教材》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教師已不是主體,學生才是主人。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課堂上所有的教學環節都要圍繞學生展開,為學生的個性表現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因此,教師要設計好活動的每一步,讓活動過程活而不亂、井然有序。

1、示范演示,明確合作要求。

一年級學生缺少合作交流的經驗和技能,對有一定難度的游戲性、練習性的小組活動,教師應先做出示范,給學生的小組活動提供一個活動模式,讓學生明確如何合作。比如,一年級上冊第92頁“認識鐘表”,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鐘面以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整時和半時”,教材設計了一個“我說你撥”的活動。根據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我是這樣安排的。課前,我先讓學生說一個時間,我很快撥出來示范給他們看,并說說這個時間通常在干什么。接著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每個同學分別撥出一些整時和半時的時刻。在小組內交流,由主持人先撥,其他同學當評價人。通過示范,學生不但明確了如何合作,更激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當整個活動每個學生都實驗了一遍后,學生已熱情高漲,對整時和半時的認識,90%以上的學生都掌握了。

2、適時指導,提高交流技能

有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教師只是提出合作任務,其他就只是來回巡查監督,把自已擺在“監工”的角色,這種作法是不妥的。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差,與人交往的技能弱,在活動過程中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交際”問題:如,有的學生發言時聲音太大,影響了其他同學,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甚至各說各的,發言混亂。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具體的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小組內部發言都盡量小聲,發言要一個一個地說,別人說的時候要認真聽。表達不同觀點時可以說,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我幫你補充一下……”

四、總結評價,提高合作后勁。

小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一般采取小組匯報的形式,此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角色的優勢,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在小組匯報前就用四種角色指定其名,指出他們是代表小組的名義來發言的,這樣小組成員就會形成一股合力來幫助發言的同學,有了小組全體成員的壓力、支持和幫助,匯報人會對小組匯報產生熱情,從而對整個小組活動都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就能提高小組活動參預的均衡度。當然,對匯報者的發言人人都要認真傾聽,允許組內成員和組外人員進行評價、補充、糾正和修改,但要讓組內成員優先,把小組匯報擴展為全班討論、全班交流。這樣,人人都有思考和評價的任務,既能做到知識資源的共享,使全體成員掌握課堂教學中思維的主導方向,又能防止少數學生開小差。

另一方面,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適當的給與一些小獎勵,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我通過學習和研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說它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問題,有理論層面的,也有實踐層面的。另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每個學生在發展的速度、認知活動結構、興趣、需要等方面是個不相同的。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觀要求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個體特點與個體差異。因此,在實施集體教學、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必須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因人施教,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