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莊小學 黃建芬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認識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其特征,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內容是以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聯系生活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高。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斷中,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的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學會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難點:學會作平行四邊形的的高,明確底和高的關系,理解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關鍵:就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來看,他們對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應屬于“知道而不清楚,偏重圖形的直觀認識,缺乏邏輯分析的支撐”,所以這一課主要需解決的問題是“梳理與提升”,是“換一種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而不是“探究一個新問題”。那么這一課的引入可以學生的回憶、總結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發言,互相補充,教師適當總結、規范學生的語言,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特征性質,以及與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框架,配套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三角板、直尺、方格紙、小棒、釘子板,七巧板,剪刀、三角形紙、長方形紙、平行四邊形紙。
設計理念:
1、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從新課的開始到探究操作的過程中以及運用中,都通過多媒體直觀呈現,幫助學生感知、比較、分析,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2、尊重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從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讓學生在“找”的過程中回顧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3、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知識系統。學習新知前,復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總結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后,及時將平行四邊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并用集合圖表示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逐步將四邊形的知識系統化。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切入。
1、 找一找
⑴出示課件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一個新知識,就在這些圖中,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請同學到課件屏幕上指一指找到的圖形,說出這是什么圖形。
(設計意圖:從生活場景入手,豐富學生的感知,增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讓學生去點擊去發現,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喚醒已有認知經驗。)
⑵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能看見平行四邊形。
2、再一次“找一找”
⑴出示課件2:請看這一組圖形,能說出你它們的名稱嗎。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為什么平行四邊形能從眾多的四邊形中脫穎而出,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四邊形的特征?
① ② ③ ④ ⑤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實物抽象到圖形,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上升一個臺階,通過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⑵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猜一猜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有沒有什么聯系?
(設計意圖:回顧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形成猜想,為平行四邊的特征教學做好準備,猜想不要求學生立即解決,可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后再來回顧,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二、操作探究,在交流中感悟。
1.特征: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⑴要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我們得做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拿出材料袋,在你動手之前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做呢?
學生交流:可以通過用小棒擺、釘子板圍、方格紙上畫等方法做一個平行四邊形。
⑵師提出要求:邊做邊思考,你用什么方法做的,有什么好經驗?在做的得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⑶學生操作,師巡視,注意觀察學生操作方法的多樣性,并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⑷匯報交流:
小組內交流將自己的作品在小組內展示,介紹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①擺一擺;②圍一圍;③畫一畫等
全班交流:將各小組學生做的優秀作品拿到展示臺上來展示,并向全班同學介紹。
有個別學生用剪拼的方法:用兩個大小完全一樣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將長方形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根據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達成共識歸納:
①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還可以引導學生用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等的方法來讓學生驗證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不至于讓學生思無源想無據。使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特征,在互相交流與啟發中建構新知,在探究中感悟方法、積累經驗。)
2、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回顧猜想:平行四邊形具有什么特征?那么平行四邊與長方形、正方形會又有什么聯系嗎?
組織學生討論。出示課件3:
①將正方形抽拉成長方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將長方形再斜拉成平行四邊形。
②學生觀察操作活動,說說三者之間的關系。
正方形是4條邊都相等、四個角是直角的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也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一樣都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所以長方形也具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也屬于平行四邊形,不同點是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長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是2對平行的邊相互垂直的特殊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特征,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所以他們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③完成P45第6題。學生拿出材料,用飲料吸管和細線制作長方形。并在抽拉變形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設計意圖:從平行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關系入手,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特殊屬性--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分析,揭示它與特殊四邊形之間的屬種關系。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演繹推理能力的訓練,形成數學思維方法。)
在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中,我們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 特性:容易變形
4個人一小組合作,拿出平行四邊形框架,小組中每個人拉一拉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征?課件演示:生活中運用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的實例來豐富學生的認知。(如衣架,升降梯,電動門等.)思考生活中為什么應用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結論得出的過程,逐步獲得對結論正確、清晰的理解,將文本結論轉變為學生自身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并能夠主動的運用結論來審視認知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三、解決問題,在需要中學習高和底。
1、出示課件4:校園里有一平行四邊形的草坪,現要在草坪的上下兩條邊之間建一條小道,怎樣建最近?
①拿出老師下發的作業紙,在上面畫一畫。
②交流: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這樣畫最短?有多少種畫法?
③一邊講解一邊畫高:從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它的對邊的垂直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2、拿出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嘗試著畫出兩個高。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指導,并關注學生畫不同位置的高。
3、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剛才的作品展示中,他們畫的高位置都一樣嗎?為什么?
4、一條底上可以畫多少調高?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一條底上可以畫無數條高。
特別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關系,所以底和高是互相對應的。在確定了底的時候,要注意它與高是對應的。從一條邊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向它的對邊畫高,但通常是從一個角的頂點向它的對邊畫高。這里高要畫在平行四邊形內,不要求把高畫在底邊的延長線上。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平行四邊形草坪的情境,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底與高形象化、直觀化,產生認知需要后進行教學。)
四、課堂小結,反思學習過程與收獲。
通過我們的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地方不太清楚還有些疑惑?
(設計意圖:及時小結,回顧學習中的收獲與疑問,反思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能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理解,也將為后續的同類型學習積累學習經驗,它也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支撐。)
五、鞏固認知,發展思維。
1、想想做做:出示一副三角板,四人小組合作用2塊、4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分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交流是怎樣拼的。
2、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平行平四邊形。
( )個 ( )個
3、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臺布縫制成長方形的臺布,怎么剪?
4、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相鄰的兩條邊的長分別為6厘米和4厘米,已知一條底邊上的高為5厘米,請問它是那一條底邊上的高?
5、用七巧板中的三塊拼出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提高基本技能水平。綜合性練習訓練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實用性。)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
特征: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相等,有四個角
特性:易變形
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底:畫出兩條不同的高,高與底是互相垂直的關系
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