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尾鎮中心小學 宋秀麗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注意問題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而作為農村小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事情:學生學習了米、千米的認識,卻不會估計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卻不會解決有關面積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時對來自生活中的數量關系卻無從下手……
那么,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沒有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前提條件下,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在導入中聯系生活,提高學生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其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自控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熟悉與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教學有關的情境過程。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從不同的年齡階段來看,一般低年級學生對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高年級學生則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以趣誘情,使每一個知識點都成為學生急于捕捉的獵物,把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輕松的發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課之初,學生就能在活潑又暗含新知的活動中開始新課,他們就會在充滿激情中開始求知的旅程。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
二、讓例題聯系生活,提高理解基礎。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數學學習必須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學習水平。
三、讓練習聯系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學生為什么要來到課堂上學習數學?這個問題似乎淺顯,卻值得我們思考。小孩子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有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了長大后能在社會上生存。因此,我們的數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這也是當前教改的一大精髓。這就要求我們在備每一節課時,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有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就拿它替代枯燥的例題;學生能動手操作發現的,就不灌輸、不包辦代替;有模仿實際應用的練習,就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這樣,就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了題目的意義,牢固掌握了計算方法。在學習中還可以表揚作業優秀的同學,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了“圓的面積”后,可讓學生算一算家中鐘面的面積;在學習了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后,讓學生分組測量田地的面積;在學平均數時,請同學求本組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在學了長方體的體積后,請同學通過測量求文具盒的體積;教學簡單的統計后,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并讓學生制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使他們知道課本例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做到學以致用……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事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中多運用探索教法
探索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實教學中,根據小學生愛新奇、好勝的心理特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不失良機地誘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時,如果把新概念細細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地設計,搭橋鋪路,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促使知識遷移,把前面的“求多幾”的問題改為“求少幾”作為嘗試題,通過啟發學生比較,引導他們學習課本上的例題,然后激發他們試著解答,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然,他們不一定都能完全理解,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解法,有著種種的疑惑。此時,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使學生親自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感、成功感,增強他們好學數學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并掌握概念實質,變枯燥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總之,數學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善于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思想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