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第二單元 單元備課 課型 教案個數 共12課時
主備人 王斐斐 主講人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并能說出各數字的名稱及順序,識別各數字上熟悉的意義;會讀、寫萬以內的數,能夠用詞語和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初步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以及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2、經歷用萬以內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建立初步的數感;經歷用萬以內的數估計事物的過程,進一步發展估計的意識。
3、通過用數來描述現象,交流信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經歷觀察、歸納、推理的過程,初步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嚴謹性與合理性
教學重點 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以及萬以內數的數字順序,理解各數字上數字的意義
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以及萬以內數的數字順序,理解各數字上數字的意義
教學過程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是認數范圍的一次擴展。它不僅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以后認識萬以上數的基礎,對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教材特點是:1、以手拉手活動為線索,為學生提供了較廣泛的素材。
2、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素材,信息量大。
3、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
4、注重選取真實的數據數據。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讀寫萬以內的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借助“擺一擺,數一數”,體會一千是多少,一萬是多少。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多種實物感受大數的意義,避免拋開教材提供的情境,單純地進行讀數、寫數訓練。
2、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學習新知識。
3、注重操作與演示,讓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千和萬是比較大的計數單位,生活中比較難找合適的實物來代替。教學時,教學要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百位、千位、萬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體會計數單位“百”、“千”“萬”的意義,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從而形成數的概念。
4、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數感。為發展學生的數感,本單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估計物品的數量,交流估計的策略,使學生體會到估計策略的多樣性。還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尋找素材進行估計,進不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5、提倡方法多樣化。在教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通過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課時安排:1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