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

發布時間:2016-5-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準確、迅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前幾日在班上進行了一次四則混合運算的測試,居然連一個滿分也沒出現,(通常測驗滿分至少有十余人),試卷上或多或少的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錯誤,讓人有些遺憾。在計算教學中,甚至出現同樣的一道題,學生今天做是對的,明天做可能就是錯的。當然,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心理方面原因

   我們常說學生“粗心”,其實“粗心”大多是由學生感知、注意、思維、記憶、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 感知不正確。

   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并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更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誤作“-”,把“3”寫成“5”,把“56”寫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 注意不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尚未發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學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把注意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時,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丟三落四,造成計算錯誤。如計算四則混合運算不是抄錯數據,就是忘記將暫時不參加運算的部分抄下來,漏一部分計算導致錯誤。

   3.短時記憶出錯。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知識的儲存、積累和更新都要依賴于記憶,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時記憶力做保證。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力發展較差,直接造成計算錯誤。如退位減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法時,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減的錯誤較多。

   4.強信息干擾。

   強信息在大腦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與強信息類似的新信息時原有的強信息痕跡便被激活,干擾正常思維活動,造成計算錯誤。如,125×8是一個強信息,當學生計算125×8÷125×8式題,部分學生會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湊整”因素對學生產生了強烈刺激,使他們在計算時忽略了運算順序、計算法則,導致計算出錯。

   5.思維定勢影響。

   思維定勢是思維的一種“慣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使人以比較固定的方式去進行認知和做出行為反應。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促進知識的遷移,消極作用則干擾新知識的學習。不良的思維定勢表現在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6.情感不穩定。

   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扎實。

   有些學生對于簡單的20以內加減法不熟練,表內乘法出現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錯,在混合運算中對一些常用數據如25×4,125×8,分數與小數互化等不熟練,簡便算法不能“為己所用”,這些都有可能使學生計算出錯。

   2.算理不理解。

   學生不理解隱含在計算過程中的基本原理,只會簡單模仿是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數乘法中,面對每次乘得的積的對位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階梯狀”的對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情況,錯誤率就會大大增加,因為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 技能未形成。

   新課程提倡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有的教師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出現了算用顛倒現象,學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著進行大量生活應用;還有的教師一味追求算法多樣化,大量時間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煉,最終學生連基本的方法都不會,更不用說能熟練、靈活地進行計算。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態度不端正,習慣不良。由于部分學生本身不重視計算,加上平時教師也不注意對他們進行習慣訓練,方法欠妥,因而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計算習慣。如,計算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0寫得像6,6寫得像0,把題目抄錯,數據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計算頻頻出錯。

   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都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注意找出錯誤的根本和關鍵,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后再針對錯誤性質、原因和范圍,對癥下藥。

   第一,強化口算基本訓練。

   口算教學是計算教學的開始階段,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組織口算訓練,有助于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因此,口算練習要做到天天練,逐步熟能生巧。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計算的基礎,要求學生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每天堅持3-5分鐘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加強“聽算”。計算中的常用數據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如乘法中特殊積5×2,25×4,125×8等。通過堅持不懈口算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

   第二,理解算理,以理馭法。

   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正確處理算理和算法關系,使學生不僅知道計算方法,而且知道駕馭方法的算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比如當學生認為口算20×3時,可以先算2×3=6,再把“6”后面的“0”添上就得到60時,教師不能把教學停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算理,在算2×3時,實際算的是2個十乘3得到6個十,也就是60。這樣,把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上的計算方法與新知的算理相結合,能夠更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認知水平的發展。

   第三,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1)審題習慣。審題要細心,計算時先觀察題目的特征,認真審題,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看清每個數和每個運算符號,分析數據特點與運算之間關系。

   (2)簡算意識。學生不但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而且要能合理、靈活地進行巧算才能省時、省力,提高計算的速度、計算的質量。因此,平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簡算意識,要求學生在面對具體計算任務時觀察數的特征,算式特點,合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自覺地進行簡便計算,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

   (3)驗算習慣。養成自覺驗算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檢驗時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檢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第四,精心設計計算練習。

   (1)針對性練習。針對本單元或是本課時所要掌握的計算進行練習,并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計算錯誤的根源。必要時,就學生的錯誤進行針對性練習。

   (2)對比性練習。當學生已經較好掌握了本階段計算學習后,要把與本階段相關的特別容易混淆的計算進行融合,讓學生在混合計算中提高能力。

   (3)應用性練習。小學數學學習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計算最終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自動化是技能的特征之一,通過熟練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水平。

   第五,錯誤積累整理。

   教師應在平時批改作業中,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分類記載下來,從中發現共性錯誤并找出典型錯例,便于教學中“對癥下藥”,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則模糊、方法不對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有目的地進行“活療”。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和糾正,切不可把計算錯誤籠統地歸為“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