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著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的學習權力,但就目前的教學情況,遠遠沒達到以上所要求的,究其原因有二:1、怕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就完不成教學任務;2、教學中教師不知如何給予學生自主,怎樣的教學才稱得上學生的自主學習,下面我就自己在教授《余角和補角》一課時的幾點體會談一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教法:
1、復習角的概念和角的運算。
2、講解余角和補角的概念。
3、利用概念進行練習。
4、講解對頂角的概念及有關基礎練習。
以上傳統的教學過程,盡管復習講解都很詳細,教學層次也清晰,但還是沒有擺脫老師牽著學生學的舊教學觀,學生在課堂中沒有自我意識,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要在教學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必須在備課時,備學生。教師備課時所想的應是學生如何會學會,而不是教師如何教。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策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下面是我對這一節課的嘗試:
1、學生在白紙上畫一個直角,然后在直角內任畫一條直線,觀察著兩個角有什么關系?并量一量這兩個角的度數?通過實踐學生就得到了感性認識,而且會進行角度的計算。
2、進行多媒體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和進行有關基礎練習。
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探索才能學會數學和會學數學,與其說學習數學,不如說體驗數學和做數學。始終給學生以創造發揮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扮演主動角色,教師不代替學生思考,把重點放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本節課采用這種教學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消化當堂課的知識點,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概括,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不斷探究的思維空間。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圖形的“靜”變“動”,增強了直觀性,初步培養想象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里,運用了數形結合這一重要數學思想方法,起到變抽象為直觀和化難為易的作用,對今后的數學學習有深遠的影響。
總之,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內容有很多,教師要設計好方案,把握好時機,盡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加強合作討論,在操作討論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與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夠出現意外的體驗和思維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其主動參與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如這對與平時不善與人溝通的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他可以與小組內的幾個同學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漸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人協作的精神,最后也能學會與人協作,與人交往。“學生的智慧源于指尖”。數學教學中能讓學生操作的內容很多,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方案,把握好時機,盡量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