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教材P35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計算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復習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么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3)
2. .導入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正方體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邊長乘邊長)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六個面的面積的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正方體的表面積)3
3.探求新知:15
教學例2 一個正方體禮品盒,棱長1.2dm,包裝這個禮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裝紙?
(1)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正方體棱長1.2dm)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裝紙)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包裝紙就是求正方體的什么?(表面積)﹒
(2)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1.2×1.2×6 (1.2×1.2+1.2×1.2+1.2×1.2)×2 】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再乘6就可以求出正方體的表面積,
4.鞏固練習3
李師傅要做一個棱長是5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紙板?
5、拓展練習15
(1)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魚缸的上面沒有蓋)。
①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魚缸有什么特點(這是正方體魚缸,沒有上蓋,求魚缸的表面積,實際是求5個面的面積)
②學生解答3×3×5 3×3×6–3×3
(2)、在一個棱長是2﹒5米,貼廣告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20元人民幣的材料費,做好這個廣告需花費多少錢?
學生解答:2﹒5×2﹒5×4 20×25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的和,并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你會靈活運用嗎
(3)搶答題
①做一個帶蓋的粉筆盒需要多少紙板,是求( )個面的面積
②做一個火柴盒的內殼需要多少紙板,是求( )面的面積﹐外殼是求﹙ ﹚面的面積。
③求數學書書皮的表面積是求( )面的面積
④給大廳的長方體柱子刷漆,求刷漆的面積是求( )面的面積
⑸做一頂長方體的蚊帳至少需要多少材料是求( )面的面積。
6、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教學中必定要注重學生經歷學生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使得學生通過活動,根據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同時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這種研究學習的過程,通過本身的實踐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在《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進行復習鞏固,同時提出新問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并且舉例證明觀點是否正確,最后由我來歸納總結。設計探究問題:1.你能根據表面積的概念說一下什么叫做正方體的表面積嗎?2.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還進行全班討論,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這種研究性的探討以及對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表面積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使得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體現本身的學習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實為依據,解決問題
在制作魚缸的問題中,首先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實物,然后出示簡易模型進行教學。先問學生魚缸有沒有蓋子,接著啟發學生猜想如何計算制作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從而引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問題上來,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過教學引導發現問題后,利用事實為依據,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探討研究過程,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同時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對數學的學習保持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
三、鞏固知識,歸納要點
改變題目的要求,發現新問題,全班討論。經過多位同學敘述,他們便發現某些同學的認識是片面的,所敘述的內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結論不完全正確。要想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就要用充分的事實來說話,資料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針對某些典型的錯誤觀點可以進行討論,推翻,說出問題的結果和原來預測的不同點(區別),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加深印象。同時正確評估學生的觀點,通過練習,鞏固新舊知識,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記錄,最后歸納要點或者規律。新課程強調: 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我遵循這些理念開展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氣氛也更活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學需改進之處:
教師要進一步做好備課工作,提高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敘述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得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成為一個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