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4-47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按群數數、連加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首次學習乘法概念,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即“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同數相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與加法的比較中引入乘法的。教材中安排直觀的主題圖(游樂園)和例1的擺小棒活動,讓學生感知、理解“同數相加”就用“幾個幾”表述,由“幾個幾”引出乘法,認識乘號、了解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通過例2和例3,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讓學生認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并體會“寫乘法比較簡便”。
通過與舊教材比較發現,實驗教材增加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比如: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就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
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教學目標:
1. 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
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花片等,生準備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到數學樂園去看一看(課件演示:游樂園的大門緊閉,上有一些加法算式),這個游樂園的大門怎么樣啊?(關著的),原來這里有個機關,也就是幾道算式,只要你算對了,也許這個門就會自動打開了,下面請你們選一道題算算,你喜歡那一題就選哪一題。(提問)。同學們都算對了,可是門怎么還沒開呀?原來還有一個機關,就是要看看哪個同學的眼力好。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在這些乘法算式中,看看他們這些相加的加數,有哪幾道題你覺得它們是同一種類型的,咱就把它放一塊去。(提問并引導說出:每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一樣的)現在這個大門大概要開了(課件演示:開門,出現教材的大主題圖)。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感知"幾個幾",領悟乘法的含義
A、觀察感知"幾個幾"。(指導觀察主題圖。)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游樂場里,他們都在玩什么呀?(過山車、小火車、摩天輪等等)看看這些在游玩的人們是怎么坐的?是不是隨便坐的亂亂的呀?(引導過山車是2個2個坐的、小火車是3個3個坐的、摩天輪是4個4個座的)
①、現在我們就一起先來看看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課件演示:出示過山車情境圖,這個情境圖是從主題圖截取的),他們幾個人坐一排啊?兩個就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那么這過山車上有幾個2呢?咱們一起數一數(引導學生數:1個2、2個2……6個2)。6個2是多少個人,誰來列一道算式?(板書:2+2+2+2+2+2=12)
②、我們看著黑板來數一數有幾個2相加的(1個2、兩個2……6個2),這里我們就說有6個2。(板書:6個2)
③、再來看看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課件演示:小火車主題圖),數一數這一排是幾?(是3)我們就說1個3,這是2個3……那4個3是多少,你能像剛才那樣列出算式來嗎?(指名回答并板書:3+3+3+3=12)大家一起說這里有幾個3?(板書:4個3)
④、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引導說出都是由幾個相同的數相加,也就是“幾個幾”相加的)
在數學游樂場里,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擺小棒游戲,我們一起去看看。(多媒體出示例題1主題圖)提問:他們都擺了些什么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引導他們發現有的連續擺了相同的圖形,引出“同數”,求一共多少用“相加”)再追問:他們擺了“幾個幾”?
B、操作感知"幾個幾"。
現在請同學們也來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并數一數你用了幾根小棒。(請一個同學到實物展示儀上擺)提問:
①、你擺了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
②、這樣的圖形你擺它幾十個看看,你接著擺。
③、你要擺幾個圖形,那得多少根小棒啊?(由于有的學生想擺的圖形有可能很多個,會出現一時算不過來的困難)引導:你可以像老師那樣直接告訴大家你擺了“幾個幾”,也就是用“幾個幾”來表述。多提問一些同學,深化“幾個幾”的表象,感知“同數相加”的時候,可以用“幾個幾”來表述。(如我要擺4個3那么多根、6個4那么多根,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現在請同學們把小棒收起來,往前推一推,放好。
C、對比感知"幾個幾"。
剛才老師也擺了一些花片(課件演示:一橫排5片,有3排。)。
①、我們來看看這里一共幾個花片?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橫看)一橫排有幾個?有幾排?怎樣列式?是幾個幾?(課件演示:一橫排一橫排地圈起來)
②、還有的小朋友是怎么看的?一豎是幾個花片?怎樣列式?是幾個幾?(課件演示:一豎排一豎排圈起來)
③、比較一下,它們的得數?(一樣的,都是15)為什么呢?(因為剛才我們只是橫著看、豎著看,花片并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所以得數是一樣的,只是計算的方法不同而已)。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一堆堆東西的擺放時每一堆擺同樣多(或者說自己擺東西時,每一份都擺一樣多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幾個幾”, 在數學上,像這樣的“幾個幾”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來算,它就是乘法。(板書:認識乘法)
④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認識乘號。
a、引導學生觀察: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把這兩個“幾”用“×”號連起來表示這是乘法運算(3×5=15或5×3=15)。
b、引導明白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是因為橫看或豎看的結果都可以,結果是一樣的。
C、帶學生讀乘法算式幾遍。
⑤小練習:
a、把黑板上的幾道“幾個幾”相加的式子改寫為乘法算式,幾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b、完成46頁的“做一做”并交流。
2、自學課本,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乘法和我們學過的加法有什么不同,乘號的前面叫什么數,后面叫什么數,得數叫什么,它們都有自己的名稱,就像咱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姓名一樣,你們想認識他們嗎?那咱們一起來認識認識,請同學們翻開書本46、47頁,課本就會告訴我們,它們的名稱叫什么,看到了就自己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
③、學生匯報、教師形成板書,組織學生齊讀。
階段小結:同學們,像剛才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可以用……計算,還可以……?兩種方法都可以的。
3、通過比較,感知乘法的簡便。
①現在請同學們再看屏幕(例題2的情境圖)這3束氣球,每一束有5個,一共有幾個?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然后交流。
②剛才有的同學選擇列加法算式,有的選擇列乘法算式,都挺快的。請同學們再看屏幕(課件演示)問:這90束氣球一共有幾個?請同學們列加法算式,你們念我把它寫在黑板。(5+5+5+5+5+5+……學生念我寫,當學生念得太久、算式寫得太長、甚至上氣不接下氣,出現自然的厭煩和不便的時候),問:怎么不念了?有什么感覺?那該怎么辦?(選擇列乘法算式就水到渠成)比較一下,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正是因為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短、書寫簡單好記速度快,這么的簡便,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它,這也是我們學習乘法的一個原因。今后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列算式。
③小練習47頁“做一做”。(請個別同學板演)
三、課堂總結,溝通聯系。
①、這節課你學了什么數學知識?
②、乘法是從哪一種運算轉化過來的?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哪一種運算才可以用乘法表示?(“幾個幾”相加的時候)
③、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④、還有什么地方不清楚,需要提出來大家一起說一說的?
四、練習應用,拓展延伸。
1、拍手游戲。
現在咱們休息一下,玩個拍手游戲,看小朋友們的耳朵靈不靈。a、聽老師拍手,老師每次拍幾下、拍了幾次,然后你們說出幾個幾,怎么列出乘法算式。聽出來了,你就舉手;請哪位同學也來試試。b、老師說“幾個幾”請同學們拍出“幾個幾”。c、同桌輪流做這個游戲。
2、課堂練習。(針對性練習)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48頁1、2、3題,把它做一做。(或選擇1、3兩題)
3、解決生活問題。(應用數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就看咱們有沒有數學的眼光了,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找找,在我們的周圍或者是生活中的乘法現象(如手指頭與手、座位、風扇葉、購買幾個相同的東西要用多少錢等等)并說說用乘法算式怎么列算式計算,看誰發現的多。(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學來說說)
4、思考題。(拓展思維)
思考:3+3+3+3+3+5= 4+4+4+4+3= 能用乘法來計算嗎?
板書設計:(附在下一頁)
認 識 乘 法
2+2+2+2+2+2=12…………6個2 5 + 5 + 5 = 15
6×2=12 或 2×6=12
讀作: 5 × 3 = 15
3+3+3+3=12 ………… 4個3 或 3 × 5 = 15
3×4=12 或 4×3=12 ↓ ↓ ↓ ↓
讀作: 因 乘 因 積
5+5+5+5+5+5+5+5+……+5= 數 號 數
5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