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康教育的問題
吉峴九年制學校 柴偉娟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一味的只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毫不保留的灌輸給學生,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代教育的理念了。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開啟學生的智力大門之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德育,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身為基層的一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三來,我發現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現狀甚令人擔憂。
據我看來,造成農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自身因素造成的。
當計劃生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之后,即便是在農村,人們也提高了覺悟,知道了“少生優育”,所以家里的獨生子女也就多了。這種現狀往往是孩子產生“唯我獨尊”的霸道行為,嬌蠻任性,自理能力差而依賴性強,有的比較自負,還有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不會與人溝通。
然后,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已經明顯有了好轉,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仍有相當多的家庭剛解決溫飽問題,甚至還有一部分家庭相當貧困。而這些家長都紛紛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的農村人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溺愛孫子。也有少數父母離異,這種家庭的孩子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乏母愛,容易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造成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溝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農村家長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對男孩百般寵愛,對女孩冷漠輕視。這些家庭因素都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接著,是學校教育的影響。
雖然,在近年來,國家增強了農村師資力量的建設,而且從教師的素質、學歷上都提高了要求,但是,在農村,專業的心理教師仍然比較缺乏,心理教育也沒有得到普及,盡管學校教育一直提倡德育、智育并抓,但實際之只重視了智育。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不但缺乏系統研究,而且意識也比較淡薄,心理教育的方法也比較簡單。這也是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是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
只要有人存在,就會有不良行為的存在。當今社會上,人們的不良行為更是比比皆是,隨處可見。例如,地攤上的不健康書籍、影碟,網上的一些少兒不宜的色情網站等,這些都給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針對以上因素造成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我認為,要想改善這種現狀,只靠學校或者家庭一方面是做不到的,必須家校聯手,密切協作,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靈導師”。我認為父母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喜怒哀樂也是父母應該最先察覺到的,隨時找孩子談心,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身為父母,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應該先做到。除此之外,對孩子不要一味的溺愛,應該做到嚴、柔相濟,讓孩子家感到家庭的溫暖,又不是教養。還有,做父母的不要總是把什么事都大包大攬,應適當的培養孩子的自力能力,讓他們也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好處。
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上,除家長之外,學校的教育也是尤為重要的。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簡單的八個字,詮釋了對一個教師的基本要求。“學高”自然是與智育分不開的,那么,要想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老師必須要做到“身正”,正所謂“身教勝于言傳”。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對由外界或是學生自身因素造成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及時找其談話,為其排憂解難,進行心理教育,使其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