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 教學案例(西師版四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3-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一課時: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22頁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想一想”;第23頁“課堂活動”

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學會將整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

數。

2、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或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

近似數。

3、培養數感和符號感。

4、培養學生類推、歸納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難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多位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課本21頁例1的教學情境掛圖,及寫有多位數的數字卡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

修改建議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出示例1情境圖,讓學生讀一讀我國陸地總面積及人口總數。

2、教師指出:這都是多位數,在讀、寫時很不方便,又容易出錯。為了讀、寫更方便,我們常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這些大數。(揭題板書)

1、教學例1。

(1)探索改寫方法。

先讓學生讀一讀例1中的兩個多位數。

學生在讀數的同時,教師作出如下板書:

9600000=960萬

1300000000=13億

再讓學生讀第二幅情境圖,教師板書:

72450000=7245萬

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上面三個等式,看看發現了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

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只需要去掉萬后面的四個“0”,并寫上“萬”字;用億作單位表示整億的數只需要去掉億后面的八個“0”,并寫上“億”字

(2)嘗試練習。

讓學生完成書上的兩個填空練習和“試一試”。

全班交流,教師強調:改寫時,不要漏寫了“萬”或“億”字。

2、教學例2。

(1)引導學生認識求近似數的必要性,認識四舍五入法。

(2)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

出示例2。

先讓學生試做,同時指名學生板演,然后教師組織小組交流,讓學生議一議:①在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②在求近似數時,534670千位上的數比5小,應該怎能么辦?39290千位上的數比5大工業,應該怎能么辦?

3、練習。

讓學生完成第22頁中的“試一試”和“想一想”。

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你認為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時要注意什么?

練習三第1題、第4(2)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23-25頁練習三中的第2-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熟練掌握把整萬、整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2、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或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

修改建議

一、指導練習教學過程

  

二、全課小結

三、布置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中的第2-6題。

1、第2題。練習時,先指名讀一讀表中的各數,然后讓學生獨立按要求改寫多位數,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交流。

2、第3題。先指名讀出題中的各數,然后讓學生獨立按要求完成改寫數的練習,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3、第4題。練習時,先指名把題中的兩句話讀出來,然后讓學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交流,說一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4、第5題。先指名讀出題中的各數,然后讓學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的練習,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5、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按要求解決題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

出類似題,教師自行處理。

 

教學反思

3、數字編碼

教學內容

課本第26-28頁“數字編碼”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研究郵政編碼和學生學號等實例,體會數字信息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它們的

實際價值,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發展實踐能力。

2、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裝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讓學生在課前去收集一些由數字組成的號碼。(如車牌號、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學生

學號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

修改建議

一、引入課題 

二、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

師:課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數字組成的編碼嗎?

指名匯報,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1、教學例1。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從圖中獲取信息。

(1)了解郵政編碼的含義。

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郵政編碼中各個數字分別表示特定的含義。

(2)了解郵政編碼的作用。

師:你認為郵政編碼有什么作用?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即時練習。

我們學校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2、教學例2。

(1)自學。

讓學生自學例題內容,并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知道了什么?

(2)交流。

教師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在學號“0310241”中,“0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24”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

(3)解決問題。

師:根據這種編號的規則,從略0502402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學號表示2005年入學的2班的40號女生。

師:這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學,你能編出他的學號嗎?

先讓學生獨立編寫,再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訂正。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7頁“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結合學生表現情況進行小結。

課本第28頁練習四中的第2、3、4題。

教學反思

  

4、整理與復習

第一課時:整理與復習

(共 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頁“整理與復習”中的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復習、整理的過程,學習復習整理的方法,感受復習與整理的必要性,

逐步養成自覺整理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復習,熟練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

3、能熟練地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整萬、整億的多位數,能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

多位數的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

修改建議

一、指導整理與練習 

二、指導練習

三、全課小結

四、布置作業

回憶知識點。

出示數位順序表,對照數位順序表在小組內說一說學到了什么?

小組交流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并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知識點。

指導學生完成“整理與復習”中的第2-4題及補充題。

1、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題中這幾個數分別的幾位數,最高位各是什么位,并選擇一個數讓學生說一說各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接著讓學生在小組內讀一讀題中各數,再議一議:怎樣讀多位數?讀多位數要注意什么?

2、第3題。

先讓學生按題意要求寫數,并在小組內議一議:寫數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第4題。

同桌合作,進行多位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4、補充題。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

400000        3200000        42000000

(2)填空。(用四舍五入法)

39208≈(     )萬          722980≈(     )萬

1024500000≈(     )萬     958700000≈(     )萬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還有什么疑難疑難問題想提出來?

練習五的第1、3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30,31頁練習五中的第2、4、5、6、7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多位數的讀寫及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的知識,加深對這

些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

2、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自主修改

修改建議

一、指導練習 

三、拓展練習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 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再組織全班反饋、交流。

第(1)小題是有關多位數中“0”的讀法問題。5800200千位中的0應讀出來。

第(2)小題是有關多位數的改寫問題。用“億”作單位時,應先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再在末尾添上“億”字。

第(3)小題的表述是正確的。

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組織全班反饋、交流。

通過對第(2)小題的反饋、交流,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第5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中提出的3個小問題,再組織全班反饋、交流。

第6題。本題答案不唯一,學生只要寫出其中的一個答案即可。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中的思考題。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結合學生表現情況進行小結。

練習五的第7題。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