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如何培養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習慣開題報告 (人教新課標)

發布時間:2017-10-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如何培養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習慣開題報告

 

小學數學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意義

新一輪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教師已逐漸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學法雙主體轉化,但是大多數教師把著眼點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課題上,我認為我們忽略了對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的研究:訂正作業。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 “什么是教育?往簡單方面講, 只需一句話, 教育就是培養各種良好習慣”。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在學校實施“先學后教,當堂達標”自主互助新教學模式下,我們小學數學組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如何培養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習慣”的研究。及時訂正作業是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預防和矯治學生 “學習誤差”積累的必要手段。及時訂正作業是課外作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完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對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發展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培養這些習慣,從而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和發展學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生在校內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了多少,能應用多少,往往是通過作業來反饋、衡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教學結果的檢驗、鞏固,也是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當前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從學生的數學作業情況來看,一方面作業的內容更加靈活、形式更加多樣,練習的綜合性、開放性更強。另一方面學生作業中錯誤的現象也增多了,隨之而來的是學生每天訂正的作業也多了。仔細審視當前學生數學作業的訂正情況,及時訂正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指當天訂正當天清。第二層指及時有效地訂正,區別于那種“為了訂正而訂正”、“不及時訂正”、“反復訂正”的現象廣泛存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道練習題學生在平時練習時做過了,批改后教師也講評過了,做錯的同學也訂正過了,但當類似的練習再次出現時,許多學生仍會出現與第一次練習時一模一樣的錯誤。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與學生作業訂正效果不佳相關。

二、課題的界定

“作業”:它不僅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也被看成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業訂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

 “習慣”:人的行為傾向,一種穩定的、固定化的行為方式。心理學上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

三、文獻綜述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我國古代就有對習慣的研究。《新三字徑》中的第一句話講到“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意思是說,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而且是越小培養越好,近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有人對很多少年犯進行研究,發現他們的犯罪大多來源于小時候的壞習慣,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在國外,也有很多有關習慣對人的影響的研究。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

在課堂教學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產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錯誤。對于這些錯誤,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并能透過錯誤發現有關問題,在錯誤上面做些文章,就可變“廢”為“寶”,利用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在我們現實的數學學習中,我們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對錯誤的訂正過程,忽視對學生所犯錯誤的分析。實際上,對學生所犯錯誤的分析,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便于教師針對原因糾錯,有效發揮錯誤的積極作用,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訂正作業是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預防和矯冶學生的“學習誤差”積累的必要手段。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訂正習慣,學生訂正作業的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的教學效率,都將得到極大地提高。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訂正,在關注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在作業訂正中所折射出來的思維過程與方法。

(一)轉變教師舊觀念,樹立課程新理念

   要對作業訂正進行改革,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從發展的眼光去看到教育的未來,消除多年來以考試為核心的心理,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論,放開手腳,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去。

(二)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用新的理念武裝了自己的頭腦后,就應該把它與實際相結合。不要一邊學習新理念,一邊還是按照老的教學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前怕狼、后怕虎。對傳統的訂正方式應保持“揚棄”的科學、理性的態度。“揚”能使我們腳踏更為堅實的大地;“棄”使我們擁有更加廣闊的天空。

(三)注重平時經驗的積累

   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對成功的訂正方法進行總結、推廣。對學生也進行分階段的調查,了解新實施的訂正方法的可行性。

五、研究目標

1.通過本項目的實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覺糾錯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辨析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顯著的變化,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達到“不犯同樣的錯誤”的目的,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

2.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減少或避免重復機械的練習,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六、研究內容

1、分析學生的訂正作業現狀與不及時訂正作業的各種原因。

2、討論并制定出及時訂正作業的要求。

3、尋找各種提高學生數學作業訂正有效性的措施,培養過程中的分層進行持續觀察各類型學生,并進行記錄。

七、研究對象及周期

小學1-6年級學生、觀察法、調查法、行為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八、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進行課題申請、論證。

(2)設計調查表,分析調查研究學生訂正作業的習慣,做好前測工作。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

(1)研究針對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習慣培養而采取各種的措施,做好跟蹤觀察記錄,收集數據,整理資料。

(2)分階段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 

(三)匯總階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整理課題過程中相關材料, 進行全面分析,完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撰寫研究報告。

九、預期成果形式

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調查問卷、課題研究報告、案例、制定及時訂正作業的方案。

十、參考資料

1、姚玲芳  新課程下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研究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0年03期 

2、李志  自動作業“當堂訂正法” 《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 1984年12期

3、劉兼  孫曉天.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先姣  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訂正質量的有效途徑  《小學教學參考》 2010年26期

5、胡揚紅  小班化教育中學生訂正作業習慣的養成之我見 《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 2006年 

6、鄭福芬論 如何批改與訂正小學數學作業  《新課程(小學版)》2010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