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112-114頁。
教材簡析:
該領域將小學階段學習的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進行系統回顧與整理。復習的主要內容有統計表、統計圖(條形、折線、扇形)和可能性的有關知識。
教學目標:
1、 經歷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2、 能綜合運用統計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有效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發展統計意識和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整理了“統計與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要繼續運用這部分知識,來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應用與反思。
1、近視原因調查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一項近視原因的小調查,誰能回想一下我們都經歷了哪些過程?(確定主題,設計調查表--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是的,最后通過分析數據,我們知道了近視確實與看電視有關,那除了看電視,近視還與哪些因素有關?哪個小組想把你們的研究成果跟班里的同學一起分享?
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表
通過完成這個統計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今后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
小結:通過統計我們知道了導致我們近視的原因,今后一定要避免這些地方,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設計意圖】通過這道題,再次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到統計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新課標第一網
三、討論交流,體驗區別
1、區別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來描述一組數據的特征,你能舉例說明生活中應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這三種數各有什么意義?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2、完成自主練習2xkb1.com
練習時先讓學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對3個同學的分析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小結: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分別解釋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意義,從而感受各個統計量在描述數據時的作用。
四、應用提高
1、完成自主練習3
引導學生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利用經驗根據降水概率判斷出下雨的可能性大小。
2、完成自主練習4
練習時可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后通過互相溝通明白:由于乙產品的返修率低,因此應該選擇乙產品。
3、在一個袋子里放10個球,任意摸出一個球是一定是紅球。袋子里應該怎樣放球?
如果摸出一個球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袋子里應該怎樣放球?
4、在口袋里放進紅、藍兩種鉛筆共8支。任意摸1支,摸到紅鉛筆算甲贏,摸到藍鉛筆算乙贏。你認為口袋中的鉛筆應該怎樣放游戲才算公平?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練習,復習鞏固有關概率和可能性的知識。
四、課堂小結Xkb1.com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通過總結概括讓學生在生活中能應用統計的知識解決問題。
【課后反思】
1、本節課主要是復習可能性的有關知識,復習時我敢于放手,相信學生,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進行交流,互相補充,逐步形成系統的、完整的、明確的知識網絡,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使學生通過整理、復習、練習,在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等方面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2、“應用與反思”版塊通過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具體的應用中自我檢測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查漏補缺,進一步豐富完善認知結構。
(青島市城陽區實驗小學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