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立體圖形》--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總復習71頁至73頁
學 情
分 析 立體圖形這部分知識涵蓋了小學階段所學的所有的立體圖形的知識。但是,由于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可能對有些知識記憶不那么深刻,有必要對這部分知識加以整理歸類,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 材
分 析 補充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應適當的補充以下習題: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圖形;
2、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加深認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并能畫出從指定方向看到的圖形。
2、增強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空間觀念。
3、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教學難點:會畫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圖形。
教具及學具:正方體塊若干個;各種立體圖形及它們的展開圖;表格(課件出示)。
教 學
方 案
構 建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包括課題教學策略,材料呈現方式)
一、導入
經過前幾節課的復習,我們已經系統地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我們來系統的復習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一) 回顧與交流
1、 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征。
教師: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拿出不同的形體,誰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是什么名稱。(教師用課件逐步演示)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教師:如果把上面的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為什么?
(長方體、正方體一類;圓柱、圓錐一類)
分類依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面,而圓柱、圓錐都有曲面。
(1) 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它們各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們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摸一摸這些立體圖形并觀察一下它們的表面積展開圖,感知后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
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表格。課件逐步填充內容(見下表)
相同點 不同點 關系
長方體 面 棱 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6
個面 12條
棱 8
個
頂
點 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
方
體
是
特
殊
的
長
方
體
正方體 6個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教師課件演示長方體演變成正方體的過程。
(2) 復習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師: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
摸一摸這些立體圖形并觀察一下它們的表面積展開圖,感知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
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表格。課件逐步填充內容(見下表)
底面 側面 高
圓柱 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兩底面之間的距離
(無數條)
圓錐 一個圓 展開是個扇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一條)
2、復習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
教師: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后,請學生從不同角度(前后、左右、上面)觀察這個長方體,并說一說自己的觀察角度。
教師:如果再放一個長方體,能說出你看到的面嗎?
在小組內把幾個長方體放在一起,互相說一說,觀察的角度和所看到的面。
(1) 出示教材第71頁的第2題的立體圖形。
(2) 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并在小組內討論觀察的結果。
(3) 教材歸納觀察應注意的問題。
(4) 學生嘗試做教材第72頁--73頁的題,集體訂正。
訂正要點:
第二題:如遇困難,可以自己畫圖形,實際演示一下;
第三、四、五、七題:用小正方體塊擺一擺、看一看;
第四題:如有學生想象或擺出下排中間一個的后面可能還有一個正方體,應予肯定。
(二) 課堂作業新設計
1. 把立體圖形和它們的展開圖連起來。
2. 下面立體圖形分別從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請在方格紙上畫出來。
(1)
(2)
板書設計 復習課--立體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平面圍成的。
圓柱、圓錐--是由曲面和平面圍成的。
球--是由一個曲面圍成的。
課 后
反 思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進行實物觀察,逐步過渡到抽象圖形觀察。
本節課學生能較好的完成學習目標,教師事先設計的進程與課堂實際進程基本上是同步進行,但由于有些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強,因此在復習73頁第二題中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