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112-113頁。
教材簡析:
該領域將小學階段學習的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進行系統回顧與整理。復習的主要內容有統計表、統計圖(條形、折線、扇形)和可能性的有關知識。
教學目標:
1、 復習鞏固第一、二學段所學的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經歷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2、 在對知識回顧與整理的過程中,掌握整理知識的方法,并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3、 能綜合運用統計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有效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發展統計意識和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小學階段,我們學了有關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先來想一想我們學習了有關統計的哪些知識?你能把我們學過的統計圖的特點整理一下嗎?
二、分類整理,發現規律
1、自主整理,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先獨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的回答中完成統計表。
種類 條形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特點
提問:什么情況下要選擇條形統計圖?什么情況下要選擇折線統計圖?什么情況下要選擇扇形統計圖?
3、整理可能性的知識
談話:除了剛才整理的統計圖和統計表,我們還學過很多關于可能性的知識,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嗎?xkb1.com
全班交流。
在學生回顧的基礎上,整理成下圖:
【設計意圖】:在對知識回顧整理的過程中,掌握整理知識的方法,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三、討論交流,應用提高
1、完成自主練習1
談話:今天我們進行一項近視原因的調查。你認為影響近視的因素有哪些?
下面我們就調查一下我們班同學平均每天看電視時間的情況。
先在小組內完成統計表,再填寫在班級的統計表中。
學生搜集數據并整理填寫。
提問:觀察統計表,如果要描述看電視所用時間的情況,選用哪種統計圖比較合適?為什么?
請將統計圖補充完整。
觀察、分析統計圖,你能說明一下近視是否與看電視有關嗎?
做完這個統計表,你想對班里的同學說點什么?
想一想,近視除了跟看電視有關,還與哪些因素有關?課下調查班里患近視的同學,完成統計表。新課標第一網
小結:回想一下,在進行一項統計活動時,一般要經過哪幾個主要步驟?
(板書:確定主題,設計調查表--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統計實例,讓學生體驗完成一項統計活動一般要經歷“確定主題,設計調查表--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等環節,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統計有助于我們處理繁雜無序的數據,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所以生活中處處有統計,用統計。希望同學們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到我們生活中來,做個有心之人,用數學的眼光來看生活,真正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通過總結概括讓學生在生活中能應用統計的知識解決。
[課后反思]:
1.本節課重在引導學生復習整理學過的統計知識,進行有條理地回顧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組成塊,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復習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師生、生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合作與交流中共同獲得提高。
2.注重學生的體驗,重視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青島市城陽區實驗小學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