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13-114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的密切關系。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
3、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能過不同的統計圖形的觀察。以及教材中的三條問題的討論,一方面能使學生對統計活動的各個一切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計活動是各個一切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價值,發展統計觀念。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圖具體形式的豐富多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整理與反思 一、回憶不同統計圖的特點。
二、出示條形統計圖
根據統計圖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長河公司2006年計算機銷售數量統計圖
2007年1月
A.第( )季度銷售量最高,是( )臺;
B.全年平均每季度的銷售( )臺;
C.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銷售量提高了( )%。
右圖是造紙廠2003四個季度的產值統計圖,請你根據統計圖填空:(4分)
(1)第 季度產值最高。
(2)平均每個月的產值是 萬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
(4)你從這個圖中還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
指名回答
觀察圖形
學生回答
集體交流
觀察統計圖
指名回答問題
練習與實踐 出示教材113頁的統計圖指導觀察統計圖
1、指名回答,這是什么統計圖?
2、組織討論:這個復式條形統計圖與普通復式條形圖有什么不同?
(1、 直條方向是橫著的,也就是用橫軸方向表示數量的多少,2、表示同一組兩個數量的直條不是并著排列的,現時是首尾相接)
3、獨立完成統計表
根據圖中的信息將統計表填寫完整
4、小組交流討論教材中提出的4個問題
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統計圖或統計表進行回答
指導完成第3題
出示第3題統計表,說說從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根據提供的數據分別在方格圖中描出所對應的點,再把這些點用實線和虛線連接起來。并要求在對就的點上填上數據。
指導觀察完成的折線統計圖,引導發現,乙車路程和時間所對就的點連接起來有何特點?
進一步分析每輛車行駛時間與路程的關系,明確乙車所行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
在討論中完成對兩的問題的解答。
指導完成第4題
討論扇形統計圖的有關特征?
獨立完成書上3個問題的解答。
集體校對 觀察統計圖
學生回答
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總結
獨立填表
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
學生畫圖。
觀察所畫圖,思考。
集體交流
學生回答
校對訂正
總結與提高 出示:
下面是小王和小李外出情況的一張折線統計圖。他們分別住在一條大街的兩頭,相距2千米,在他們兩家之間,中途恰好是一所書店。現在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小王和小李他們是( )先出發的,他們先到( ),在書店停留了( )分鐘,又走了( )分鐘到了( )家。小王的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小時( )
千米,小李的速度一開始是每小時( )千米,回家時的速度是每小時( )千米。
觀察統計圖討論問題。集體交流。
全課小結:通過本節課,我們認識體會到統計圖具體形式的豐富多彩。也知道要根據具體數據的特點合理地使用統計圖。
小組交流
學生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