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森供稿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5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正確的解比例,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列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2、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國國旗的長與寬的比是3:2,如果我們學校的國旗長是240厘米,求我們學校國旗的寬是多少厘米?
(1)你會解答嗎?獨立解答后,同桌間相互說說想法。
(2)反饋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設我們學校國旗的寬是 厘米。
240: =3:2
3 =240×2
=240×2÷3
=160
答:我們學校國旗的寬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關鍵點撥
1、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1)你明白第二種解法的意思嗎?
(2)國旗長和寬的最簡整數比和實際長度比可以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國旗的寬設為 厘米,建立比例240: =3:2,再通過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結:這種方法叫做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樣解比例240: =3:2的?
(2)根據比例的意義,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轉化為方程,再求 的值。
(3)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把比例轉化為方程,再求出 的值。
(4)怎樣才可以確定 的值是正確的?(檢驗)
(5)你更喜歡哪種解法?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解下面的比例
:10= : 0.4: =1.2:2 =
2、把左邊的三角形按比例縮小后得到右邊的三角形,求未知數X。(單位: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3、小麗調制了兩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別寫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體積的比,看它們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計算,300毫升水中應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再讓學生觀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個問題應該說比較簡單,比分別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練習六》的教學設計
張鴻森供稿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6-38練習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小組代表展示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整理成果,小組內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完善。
(可能出現文字整理和用具體例子并畫圖整理的情況。)
【設計意圖: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首先讓小組內后進生先說,有優生補充。給每類學生展示的舞臺!
二、智慧大沖關
師:下面我們進行智慧大沖關,這里為同學們準備了幾關練習題,看你能沖到哪一關。
第一關:我學會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下面是不是比例,為什么?
15:3 20:4 0.3:0.4=3:4 a:b=1:2
2、下面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3.6∶1.8和0.5∶0.25 40∶80和1/2∶1/4
18:12和30:20
有A類學生讀答案,C類學生補充釋疑。
生1:3.6∶1.8的比值是2,而且0.5∶0.25得比值也是2,所以他們能組成比例。
生2:3.6∶1.8=0.5∶0.25因為他們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
生3:我們要區分好比和比例。比例是一個等式,比不是。
師小結:我們可以根據兩個相等的比叫做比例和比例的內項積等于外項積兩種方法來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第二關:解比例,請獨立做,比比看誰最認真。
X∶6.5=6∶4 5∶8= X∶16
由A類學生說答案,出現錯題時給他一定的時間改錯。
C類學生總結解比例需要注意的事項。
師小結:用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來解比例。
第三關:請獨立思考,有疑難點小組內討論解決。
1、請大家用1,2,4,8這四個數組成一些比例
學生展示組成的比例并解釋理由。
師總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基本性質的三種方法:①比例的意義;②比例的基本性質;③比的基本性質。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判斷方法。
生繼續展示其他的比例。
師:前面我們利用4個數可以組成8個不同的比例,并且從中發現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2、a∶b=c∶d,如果把a擴大到原來的10倍,要使比例成立,則( )
① b縮小到原來的 ②c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d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④c縮小到原來的
第四關:請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共同解決。
1、根據4×6 = 3×8寫出比例,你能寫出幾個?
2、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數,3∶b=a∶8,你知道ab各是多少嗎?
下課前2分鐘,師出示本題的答案,請優等生們比較討論。不做統一的講解。
師:如果這道題同學有什么問題,可以課后問老師。
三、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欣賞,更渴望享受成功的快樂。
在數學練習課的設計上,我摒棄以往的通學通練的模式,而是將練習題由易到難設計成幾關,前兩關是基礎題,后兩關是能力題。如此,讓優等生能攻克更多的難題,更重要的是讓后進生也能體驗到沖關成功的快樂,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練習題的設計層次性還要再加強一些。第三關的題要再稍微降低一些難度,讓A層次的學生有時也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