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時
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掌握制扇區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并能正確制作扇形統計圖。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3. 滲透“實踐第一”觀點。
教學過程:
1. 以舊引新
(1) 回答。
圓周角的度數是什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有哪些?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有哪些?
(2) 板畫
兩一個半徑為30厘米的圖形。
2. 新授
(1) 導言:前幾節課我們一同學習了長形統計圖的折線統計圖,掌握了這兩種統計圖的特點和畫法,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板書:扇區形統計圖
(2) 出示準備題,思考
1) 扇形統計圖是用什么圖形來表示的?結合準備題想一想這個整圓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學生的人數)
2) 通過這個扇形統計田徑反映了這個班的學生在活動課中參加了幾種小組活動?它們分別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用什么圖形來表示?
3) 觀察圖中這個班級的學生參加小組人數最多的是哪個組?最少的是哪個組?Xkb1.com
4) 你能夠說出扇區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嗎?(師生共同總結出扇區形統計圖的特點,并出示事先寫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學生讀)
5) 請你用量角器量一量書上圖中每個扇形對應的圓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個圓心角的度數占整個圓周角的百分之幾?你又看到了什么?(這個百分數與統計圖中的百分數相同)
階段小結: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積有多大,占整個圓面積的百分之幾,只要知道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占整個圓周角的百分之幾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統計圖時首先要知道部分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之幾,然后再根據這些百分數算出每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就可以畫出各個扇形了。
(3) 講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 找學生讀題,想一想制作扇形統計圖,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樣列式?(邊講解邊板書:84+24+12=120(公頃),糧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問,并核對三個百分數相加是否是100%)
2) 第二步再算什么?(板書并核對三個度數相加是否是360°)
3) 第三步怎樣做?(板畫圖中根據圓心角度數順次畫出三個不同的扇形)
4) 最后一步怎樣做?(標明相應的名稱和百分數,把各個扇形用不同的線紋或顏色區別開來,并提醒學生寫上統計圖的名稱和制作日期)
5) 師生共同總結一下制作扇形統計圖的步驟
6) 階段練習:完成教材70頁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視,個別指導,找學生板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它的制作步驟是什么?
3. 鞏固練習新課標第一網
(1) 完成教材70頁練習十四中的第一題
(2) 完成教材70頁練習十四中的第二題(直接畫在書中,并追問圖形中不小格相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 完成教材70頁練習十四中第三、四題。
4. 全課小結(略)
第六課時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表,折線統計圖表及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制作步驟,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表的適用范圍。
2.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
教學過程:
1. 講述練習
上幾節課,我們一同學習了統計圖表,通過這節課的練習,要求大家掌握各種統計圖表的特點和制作步驟,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表的適用范圍,并能正確制作它們。
2. 復習提問
(1) 統計圖表有幾種?繪制統計圖表前必須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資料、整理數據)
(2) 統計圖表的縱欄目和橫欄目怎樣確定?怎樣畫才能做到美觀大方?
(3) 制作統計圖表一般分哪幾個步驟?應注意些什么?
(4) 統計圖有哪幾種?積肥什么特點和作用?
(5) 統計圖縱軸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如何確定單位長度?繪制軸時應注意些什么?
(6) 制作統計圖一般分幾個步驟?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經過整理,總結歸納如下:
意義:把搜集的資料經過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內,用來反映情況、說明問題。
種類: 單式統計表
統計表 復式統計表
統計圖 意義:把統計資料中的數量關系用圖形表達出來
之形象具體,給人印象深刻。
條形統計圖 容易看出圖中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 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扇形統計圖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練習:
完成教材71頁練習十四的第6題。
讓學生自己動手先繪制統計表,再繪制成折線統計圖。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糾正。強調欄目的分項及統計圖的縱軸比例尺的畫法。
總結各種統計圖應用的不同范圍。
全課小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