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P60:例3、及61頁的做一做,練習十一的第8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如何利用方程來解應用題
2、能比較熟練地解方程。
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知識重難點 找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輔助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學習方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節課就來學習如何用方程來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二、新知學習。
1、 教學例3.
(1) 出示題目。(課件)
出示洪澤湖的圖片,介紹到: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蘇西部淮河下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但每當上游的洪水來臨時,湖水猛漲,給湖泊周圍的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危險。因此,密切注視水位的變化情況,保證大壩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壩的危險就越大。下面,我們來就來看一則有關大壩水位的新聞。誰來當主持人,為大家播報一下。
“今天上午8時,洪澤湖蔣壩水位達14.14m,超過警戒水位0.64m.”
我們結合這幅圖片來了解一下,課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關系。
同學們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題。
根據剛才所了解的信息,這個問題中有哪幾個關鍵的數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們之間有哪些數量關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學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評講、交流。(側重如何用方程來解決本題。)
學生展示,可能會是算術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對于算術方法,給予肯定即可。
學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種方法,都需要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種,學生根據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這一數量關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稱等量關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書寫格式,并記著檢驗(口頭檢驗)。
對于第二種,可以肯定學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確的,但方程不容易解,為什么呢?因為x是被減去的,因此,在小學階段解決問題,列的方程,未知數前最好不是減號。
對于第三種,可讓學生讓算術解法與之作比較,讓其發現,大同小異,因此,在列方程的過程中,通常不會讓方程的一邊只有一個x。
(4)小結
在解決問題中,我們是怎樣來列方程的?
將未知數設為x,再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課堂練習 (1)解決“做一做”中的問題。
從題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關系?
用方程解決問題,四人小組交流方法,評講,特別提醒:別忘了檢驗。
(2)獨立完成練習十一中的第8題。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課后追記
讓學生看懂線段圖并嘗試畫出線段圖,然后在線段圖上標注相應的已知數字和未知數X,是幫助學生理解并列出方程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