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4.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10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5.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34---35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22支鉛筆、多媒體課件(或1個紅蘋果、3個青蘋果、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34頁“畫一畫”的三種畫法圖)
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3分鐘)
1、師:我們三年級的時候認識了分數,能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生:,……)
2、師:你能選擇一個分數說說這個分數的含義嗎?(指2人說,同桌說一次。)
3、簡單做一總結:就是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一下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結合具體情境,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1、活動一:(5分鐘)
呈現4個不同顏色的水果(1個紅蘋果3青蘋果。)
師:你能從這些水果中看出分數嗎?
生1:紅蘋果是
師:誰的?
生1:紅蘋果是整體水果的(是四個蘋果的)
生2:青蘋果是整體水果的。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的很好,他說整體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個紅蘋果和3個青蘋果看成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
師:大家也是這樣理解的嗎?(是)假如我再給你們一個更為強大的隊伍,你還能找到分數嗎?
出示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讓學生觀察,寫下自己找到的分數,然后指名匯報,要求解釋自己所寫分數的意義。學生可能出現:、、、、(紅、白兩色圓片占整體圓片的,師:假如老師拿走八分之八的圓片,其實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體“1”。)
師:原來我們不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者圖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幾個物品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然后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活動二:(10分鐘)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鉛筆。
師:這里有三盒鉛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鉛筆中分別拿出整體的?請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準備拿鉛筆
師:請先說說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現場組織活動:(請三位同學分別從一堆鉛筆中拿出。結果三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兩位學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支)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生:他們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后全班反饋。
生1:我認為三盒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
生2:可能是數錯了。
師:請你上來幫助數一數,看看是不是數錯了呢?
讓學生上來數一數,證實數對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現在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生1: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生2: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是3支。
生3: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也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師生一起小結:哦~~ 原來是盒子里的鉛筆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喔,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是)
3、說一說(2分鐘)
出示教材P34的說一說情境圖。
師:根據你對分數新的認識,請你幫助判斷一下這兩個小朋友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重點是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及判斷的依據。
4、畫一畫(5分鐘)
師:機靈狗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可是被一道題目難住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嗎?(課件出示題目)
師:看懂題目了嗎?你覺得這三個小朋友畫的對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他們畫的對,因為一個圖形的是□,就說明這個圖形有4個□,而這三個小朋友畫的都是4個□,所以都是對的。(一個學生說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師:哦,原來這個圖形只要是4個□就可以了,形狀可以不同。你們還有其他畫法嗎?在作業本上試一試。
學生獨立畫一畫,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讓學生判斷畫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P35練一練中的題目。
1、第1題(3分鐘)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1、2、3、6個圖形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兩份沒有分開,但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應是;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占整體的,也可以用表示;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或表示。)
2、第2題(2分鐘)
讓學生獨立涂一涂,并說想法,讓學生體會涂法的多樣性。
3、第3題(4分鐘)
學生畫一畫,并說一說畫法,體現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第4題(3分鐘)
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關鍵是讓學生解釋理由。
四、你知道嗎?(1分鐘)
學生自己閱讀,感受分數的歷史悠久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五、課堂小結(2分鐘)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評價怎么樣?
2、學過今天的知識,你想到哪些分數?你是怎么想的?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