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許建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小學)
指導:卓玉儀(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小學)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體積與容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體積與容積》的學習。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體積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感知體積單位。
【學生分析】
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xiàn)實原型,與現(xiàn)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空間觀念,我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重視現(xiàn)實世界中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問題,把它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在他們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經驗,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疑問是:體積和容積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測量體積是不是從物體的外圍量,而容積是不是從容器的里面量呢?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
②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
③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換算。
④會進行體積和容積之間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都看見過動畫片《貓捉老鼠》吧?為什么每到一個地方,小老鼠能輕易的通過,而貓卻被撞的非常慘?
2.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例子嗎?
3.比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體。
(師手中拿著兩個不一樣大的鉛筆盒)
問:這兩個鉛筆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
師: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老師手中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看一下哪個大?(請同學猜一猜)
師:用眼睛看很難做出判斷。想想看能用什么辦法解決?(生想辦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二、實驗
(師出使兩個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樣多的水)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水在哪個位置?
先把蘋果放入水中,同學們觀察發(fā)生什么變化。
水面上升了,說明什么?(蘋果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師:觀察比較兩個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個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間。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師: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比一比,老師的體積與某同學比誰大?像這樣的例子你會舉嗎?
結論:這說明蘋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設計意圖:采用直觀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蘋果和梨的“大小”問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體積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后揭示體積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師:這是一個裝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師:杯子和碗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選擇一種全班實驗
實驗:將杯子和碗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觀察水位的刻度。
師: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杯子裝的水比碗多,我們就說杯子的容積比碗大。
師:什么是容積?說說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你對它們的定義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問:杯子有體積嗎?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直觀感知什么是容積,從而得出容積的概念,這樣就會從一種感性認識很容易升華為理性認識。)
四、習題設計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
2.玩玩橡皮泥(伴樂)。
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課總結(略)
『江西贛州會場一等獎(現(xiàn)場研討課)』